涩涩涩综合在线亚洲第一,草莓视频一区二区精品,97福利视频在线观看,亚洲另类激情专区小说婷婷久

中國醫藥網

五味子《青陽客棧》

時間:2020-02-20 05:14來源:未知 作者:Doctor001 點擊:
【標題】 五味子《青陽客棧》 【名稱】 五味子 【英文】 Chinese Magnoliavine Fruit 【拉丁文】 Fructus Schisandrae 【異名】 菋(《爾雅》),玄及(《吳普本草》),會及(《別錄》),五梅子(《遼寧主要藥材》),山花椒(陜西、甘肅),軟棗子(山東)
【標題】
五味子《青陽客棧》
【名稱】
五味子
【英文】
  Chinese Magnoliavine Fruit
【拉丁文】
  Fructus Schisandrae
【異名】
  菋(《爾雅》),玄及(《吳普本草》),會及(《別錄》),五梅子(《遼寧主要藥材》),山花椒(陜西、甘肅),軟棗子(山東)。
【性味歸經】
  味酸,性溫。歸肺、心、腎經。
【功效】
  收斂固澀,益氣生津,寧心安神。
【藥用】
  為五味子科植物五味子 Schisandra chinensis (Turcz.) Baill. [Kadsura chinensis Turcz.] 或華中五味子 S. sphenanthera Rehd. et Wils. 的果實。前者習稱“北五味子” ,后者習稱“南五味子”。
【應用】
  用于久咳虛喘,遺精遺尿,尿頻久瀉,自汗盜汗,津傷口渴,短氣脈虛。
  1. 用于久咳虛喘。五味子酸能欣斂,性溫而潤,上能斂肺氣,下能滋腎陰,適用于肺虛久咳及肺腎兩虛之喘咳。治肺虛久咳者,常與罌粟殼同用,如《衛生家寶方》五味子丸;治肺腎兩虛喘咳者,常與山某萸、熟地、山藥等同用,如都氣丸;治寒飲咳喘者,亦可與辛溫宣散的麻黃、細羊、干姜等同用。
  2. 用于津傷口渴及消渴。本品酸甘,又能益氣生津止渴。治熱傷氣陰,汗多口渴者,常與人參、麥冬同用,如生脈散;治陰虛內熱,口渴多飲之消渴證,多與山藥、知母、天花粉、黃芪等益氣生津藥同用,如玉液湯。
  3. 用于自汗,盜汗。本品能斂肺止汗。治自汗、盜汗者,可與麻黃根,牡蠣等同用。
  4. 用于遺精、滑精。本品能補腎澀精。治腎虛精關不固之遺精、滑精者,可與桑螵蛸、金櫻子、龍骨等同用。
  5. 用于久瀉不止。本品又能澀腸止瀉。治脾腎虛寒久瀉不止者,常與補骨脂、吳茱萸、肉豆蔻同用,如四神丸。
  6. 用于心悸,失眠,多夢。本品既能補益心腎,又能寧心安神。適用于陰血虧損,心神不安之心悸、失眠、多夢等。常與生地、丹參、酸棗仁等同用。此外,其他原因之失眠者亦可選用。
  本品研末內服,對慢性肝炎轉氨酶升高者,亦有治療作用。
【注意】
  外有表邪,內有實熱,或咳嗽初起,麻疹初發者均慎服。
【用法用量】
  3.00 - 6.00 g
【形態】
  1.五味子
  落葉木質藤本。幼枝紅褐色,老枝灰褐色,稍有棱角。葉柄長2~4.5cm;葉互生,膜質;葉片倒卵形或卵狀橢圓形,長5~10cm,寬3~5cm,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楔形,邊緣有腺狀細齒,上面光滑無毛,下面葉脈上幼時有短柔毛。花多為單性,雌雄異株,稀同株,花單生或叢生葉腋,乳白色或粉紅色,花被6~7片;雄蕊通常5枚,花藥聚生于圓柱狀花托的頂端,藥室外側向開裂;雌蕊群橢圓形,離生心皮17~40,花后花托漸伸長為穗狀,長3~10cm。小漿果球形,成熟時紅色。種子1~2,腎形,淡褐色有光澤。花期5~6月,果期8~9月。
  生于海拔1500m以下的向陽山坡雜林中、林緣及溪旁灌木中。分布于東北、華北及河南等地。
  2.華中五味子
  落葉藤本。老枝灰褐色,皮孔明顯,小枝紫紅色。葉互生,紙質;葉柄長1~3cm,帶紅色;葉片倒卵形、寬卵形或倒卵狀長橢圓形,通常最寬處在葉的中部以上,長4~10cm,寬3~6cm,先端短尖或漸尖,基部楔形或圓形,邊緣有疏生波狀細齒,上面綠色,下面淡綠色,側臥4~6對,網脈較明顯。花單性,雌雄異株,花橙黃色,直徑1.2cm,單生或1~3朵簇生于葉腋,花梗細,長2~4cm,花被5~8,排成2~3輪;雄蕊10~19,著生于倒卵形的花托上,花絲短,花藥先端平截;雌蕊群近球形,心皮30~50。果序長3.5~10cm,小漿果球形,成熟后鮮紅色。種子2,腎形,長約3mm,種皮在脊背上有少數瘤狀點。花期4~6月,果期8~9月。
  生于600~2400m的密林中或溪溝邊。分布于山西、陜西、甘肅、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貴州、云南等地。
【產地】
  1.北五味子 Fructus Schisandrae Chenensis 主產于遼寧、黑龍江、吉林。此外,河北、內蒙古等地亦產,銷全國,并出口。
  2.南五味子 Fructus Schisandrae Sphenanthenae 主產于河南、陜西、甘肅,此外,四川、云南等地亦產,銷全國。
【品種考證】
  五味子始載于《本經》。《別錄》云:“生齊山山谷及代郡(今安徽貴池及山西大同)。”《本草經集注》謂:“今第出高麗,多肉而酸甜,次出青州、冀州(今山東、河北境內),味過酸,其核并似豬腎。”《新修本草》載:“其時似杏而大,蔓生木上,子作房如落葵,大如(艸嬰)子。一出蒲州(今山西永濟縣)及藍田(今陜西藍田)山中。”《本草圖經》曰:“今河東、陜西州郡尤多,而杭越間亦有。春初生苗,引赤蔓于高木,其長六七尺,葉尖圓似杏葉,三、四月間開黃白花類小蓮花,七月成實如豌豆許大,生青熟紅紫。”根據以上所述的植物形態、藥物滋味等及《本草圖經》所附“越州五味子”圖,可以確認為五味子科植物。其中分布于代郡、青州、冀州及高麗的,與五味子 Schisandra chinensis (Turcz.)Baill.的產地相符,分布于齊山、蒲州、藍田、河東、杭越等地的,與華中五味子 S. sphenanthera Rehd. et Wils.的產地一致。《綱目》云:“五味今有南北之分,南產者色紅,北產者色黑,入滋補藥必用北產者乃良。”古今用藥情況相同。
  ①《雷公炮炙論》:“(五味子)凡小顆皮皺泡者,有白色鹽霜一重,其味酸咸苦辛甘味全者真也。”②《綱目》:“五味,今有南北之分,南產者色紅,北產者色黑。入滋補藥,必用北產者乃良。亦可取根種之,當年就旺,若二月種子,次年乃旺,須以架引之。”
【商品規格】
  商品規格
  (1)北五味子 一等,表面紫紅色或紅褐色,皺縮,肉厚,質柔潤。內有腎形種子1~2粒。果肉味酸,種子有香氣,味辛微苦。干癟粒不超過2%。二等,表面黑紅,暗紅或淡紅色,皺縮,肉較薄,干癟粒不超過20%。其他同一等。
  (2)南五味子 統貨。干枯粒不超過10%。 (責任編輯:Doctor001)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