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茉莉桂花茶。茉莉花、桂花各3克,綠茶2克。將以上3種原料洗凈,放入杯中,沸水沖泡。此茶具有健胃祛火、潤肺化痰的功效。 烏梅參茶。黨參、山楂、玉竹、扁豆、烏梅各15克。加入400毫升水,煎煮20~30分鐘即成。此茶有助調和脾胃、疏肝理氣。 起居環境注意室內養生 心理調養好身體才能好 10月23日是霜降,秋季一共有六個節氣,最后一個就是霜降,霜降出現意味著馬上就進入冬天了。北京朝陽醫院副院長沈雁英說,從中醫來說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秋天干燥風大,人們總感覺嗓子發干,多發口腔潰瘍、咽喉腫痛,甚至臉上長痤瘡。同時秋季開始降溫,溫度下降各種慢性病可能就高發了,特別是心腦血管。所以秋冬季養生特別重要。 飲食以清補為主 霜降過后,身體易出現腹瀉、感冒、咳嗽等,需進補調養,但這時又未到寒冷程度,因此進補應以清補、平補為主。 鼻塞咳嗽,建議多吃些南瓜。南瓜富含胡蘿卜素,它在人體中會轉化成維生素A,而維生素A有保護呼吸道和上呼吸道黏膜的作用。如咳嗽比較厲害,還可以試試冰糖桂花燉梨。 很多人總覺身體懶洋洋,睡不醒,可能是傷著脾胃了,這時應選擇補腎強筋、健脾養胃的食物。比如素有“千果之王”美譽的栗子,可煮粥、也可蒸制栗子糕。羊肉也是不錯的選擇,但烹飪應以清淡為主,如清燉羊肉、羊肉燉蘿卜等。一些水果也可作為清補的食材,如梨、蘋果、或者柿子。民間還有“霜降吃柿子,不會流鼻涕”的說法。腹瀉感冒,用點藿香秋季易腹瀉,但大多不是細菌感染所致。深秋寒氣聚集在腸胃,就會引起腹瀉或急性腸炎等。霜降前后還易感冒,且多屬于胃腸型感冒,此類腹瀉或伴有發燒的胃腸型感冒,用藿香正氣水效果往往較好。 起居環境注意室內養生 干燥、寒冷的天氣我們不能控制,但是我們能改變室內環境。具體來說分四部分,一個是要保持一定的適宜溫度,18—23度之間,千萬不能太熱了,本來我們就干燥,越熱濕氣越蒸發,室內溫度和室外溫度相差很大,也容易感冒。第二適宜的濕度,在干燥情況下病毒細菌更容易繁殖,所以要保持保濕或者加濕器,用一盆水擱在臥室,還有用濕拖把拖一拖。第三是加強通風。室內門窗禁閉六個小時,氧氣下降20%。我們一天24個小時,如果關著門窗,你就嚴重缺氧。所以早晚要開窗通風15分鐘,一方面氧氣充足、新鮮空氣進來了,病毒細菌它的密度也就是降低了疾病的發病率。另外,屋內可以適當擱一些花、草、濕潤一下空氣,但是記住晚上不要擱在臥室里。 心理調養好身體才能好 從醫學來說有季節心理和情緒問題。其實一夜之秋多事之秋,一旦秋天的時候人們很容易出現惆悵,為什么秋天和冬天人們容易情緒消沉呢?從醫學上說,陽光不僅給人帶來溫暖、光明,讓人補鈣,還能讓人心情振奮。但是到了秋天、冬天陽光逐漸減少,這時候陽光照著時間短,人們大腦生活體分泌退黑素多了,退黑素讓人睡眠,所以叫季節性心理精神病就出現了,所以到秋冬季怎么度過多事之秋呢?多曬太陽。另外老朋友之間多聊天,通過交流也能夠讓人們情緒好。(綜合自健康時報) 【注意事項】 霜降已至須戒寒 霜降是秋天的最后一個節氣,也是秋季到冬季的過渡時節。霜降含有天氣漸冷、初霜出現的意思,氣溫較寒露更冷,地表露珠凝結成了霜。《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載:“霜降,九月中,氣肅而凝,露結為霜矣。”又《二十四節氣解》中說:“氣肅而霜降,陰始凝也。”古人將霜降分為三候:一候豺乃祭獸;二候草木黃落;三候蜇蟲咸俯。這時豺狼開始大量捕獲獵物,以備過冬,并將所獵擺成排,就像是在祭祀一般;大地上的樹葉枯黃掉落;蟲類也全者藏進洞中,不動不食,趴著身子開始冬眠。 霜降過后,氣溫繼續下降,正所謂“霜降殺百草”,過霜的草木加速凋零。所以此時雖仍有“萬山紅遍”,但更多的是千林黃落的衰喪。如屈原在楚辭里感慨:“何芳草之早殀兮,微霜降而下戒。”白居易詩亦云:“桃李與荊棘,霜降同夜萎。”木葉飛盡,樹影蕭疏,以致“霜落荊門江樹空”;黃葉委地,秋山空曠,所見是“霜落秋山黃葉深”。可見此時草木凋蔽之慘烈已非寒露時節可比,整個世界似乎一夜間變空了。所以宋初詞人柳永才會于此時唱出“漸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冉冉物華休”的凄清詞章。 左太沖在《吳都賦》中寫道:“露往霜來,日月其除。草木節解,鳥獸腯膚。”寒露過去霜降來臨時節,草木枝葉殘謝脫落,鳥獸趁著秋食豐美,把自己吃得肥肥的,貯備能量以備冬天的嚴寒與饑餓。人類也在為冬天的到來做最后準備。“此時寒逼衣袂輕,月殘霜落更虛明。”氣溫驟降,使人明顯感到身上的衣服薄了,所以人們首先要做的是準備冬衣,保暖戒寒。 此外,寒冷的秋末對于勞動者來說,仍是秋收的最后關頭。諺語云:“霜降見霜, 米谷滿倉。”在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秋收已掃尾,即便耐寒的大蔥,也已經收了,因為“霜降不起蔥,越長越要空”;而在南方,卻仍是“三秋”大忙時節,除于收割單季雜交稻、晚稻,摘棉花等外,農家還須忙著種早茬的小麥和油菜。在這寒冷的時節,關心民生疾苦的詩人常會生發出對勞動者的悲憫與同情。如中唐詩人錢起在《觀村人牧山田》中描繪霜降農忙的景象:“六府且未盈,三農爭務作。貧民乏井稅,塉土皆墾鑿。禾黍入寒云,茫茫半山郭。秋來積霖雨,霜降方銍獲。中田聚黎甿,反景空村落。顧慚不耕者,微祿同衛鶴。”他以一種體察和同情農民疾苦的筆調描寫貧苦農人為了生計,為了應付賦稅,不得不在此時節冒雨經霜勞作的生活圖景,寄語為官者,希望他們能與民共患難。又如清代末的丁寶楨在《自灌縣勘都江堰還成都道中書所見》一詩中寫道:“偶問田間人,胡為日馳逐。答言霜降逾,播穀兼種菽。天時不可留,人工應求速。逸居雖足思,妻子安所畜。吾儕終歲勞,有秋便云福。我聞語未終,私心如轉軸。力穡如此勤,猶恐缺饘粥。念彼城市民,坐飽太倉粟。”詩人原以為這個時節應該是歲功告成,沒有什么農事了,但事實卻遠非如此,田野里到處是農人耕種的熱鬧場景。農家為了生計,一年到頭亦難得休息,這是“坐飽太倉粟”的城市居民所難以想見的了。 (責任編輯:Doctor00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