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學成分】
主要成分為含水硫酸鈣(CaSO4·2H2O)。其中CaO 32.5%、SO3 46.6%、H2020.9 %,此外常有粘上、砂粒、有機物、硫化物等雜質混入。據北京醫學院分析,除硫酸鈣外,尚夾雜微量的Fe++及Mg++。煅石膏為無水硫酸鈣(CaSO4)。 主含含水硫酸鈣(CaSO4·2H2O)。常含少量鋁、硅、鎂、鐵及微量鍶、鋇等元素。有些產品中還混有粘土、有機物、砂粒等雜質。
【理化鑒別】
燒之,染火焰為淡紅黃色,能熔成白色磁狀的堿性小球。燒至120℃時失去部分結晶水即成白色粉末狀或塊狀的嫩石膏。
【藥理作用】
1. 石膏有解熱作用。單味石膏及白虎湯對實驗性致熱家兔均有一定退熱作用。天然石膏1:1煎劑,兔直腸給藥4ml,對牛乳及疫苗發熱的兔有解熱作用。但純品石膏無解熱作用。有研究表明,生石膏可抑制發熱時過度興奮的體溫調節中樞,有強而快的減熱作用,但不持久。
2. 石膏有止渴作用。對多種方法造成的動物口渴狀態,給動物飲用石膏上清液可減少動物的飲水量。
3. 石膏有鎮痛作用。
4. 石膏有鎮靜、解痙作用。生石膏內服,經胃酸作用,一部分變成可溶性鈣鹽而被吸收,使血鈣濃度增加,而抑制動物的興奮性,起到鎮靜、解痙作用。
5. 石膏有興奮或抑制心臟作用。小劑量石膏浸液對離體蟾蜍和家兔心臟有興奮作用,大劑量有抑制作用。
6. 石膏有增強吞噬力的作用,這可能與其所含的鈣離子有密切關系。
7. 石膏有抗病毒、利尿、利膽作用,還能降低血管通透性,縮短凝血時間。
【采收加工】
一般于冬季采挖,去凈泥土及雜石。
【炮制】
1.生石膏 《金匱玉函經》:“打碎。”《雷公炮炙論》:“凡使之,先于石臼中搗成粉,以夾物羅過,生甘草水飛過了,水盡令干,重研用之。”《仁術便覽》:“生用者……俱研細。”現行,取原藥材,洗凈,曬干,砸成小塊除去雜石或混成粗粉。生用清熱瀉火,除煩止渴。
2.煅石膏 《朱氏集驗方》:“研細,入坩堝子內火煅過,飛去石末。”現行,取凈石膏塊或粗粉,置無煙爐火或適宜的耐火容器中,用武火加熱,煅燒至紅透,酥脆時取出,涼后碾細。煅后增強收斂生肌的作用,多外用。
貯干燥容器內,置通風干燥處,防塵。
【附方】
1.治三陽合病,腹滿身重,難以轉側,口不仁,面垢,譫語,遺尿,發汗則譫語,下之則額上生汗,手足厥冷,若自汗出者 知母六兩,石膏一斤(碎),甘草(炙)二兩,粳米六合。上四味,以水一升,煮米熟,湯成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傷寒論》白虎湯)
2.治溫病初得,其脈浮而有力,身體壯熱,并治感冒初起,身不惡寒而心中發熱者 生石膏二兩(軋細),生粳米二兩半。上二味,用水三大碗,煎至米爛熟,約可得清汁兩大碗。乘熱盡量飲之,使周身皆汗出,病無不愈者。若陽明腑熱已實,不必乘熱頓飲之,徐徐溫飲下,以消其熱可也。(《衷中參西錄》石膏粳米湯)
3.治小兒夾驚傷寒,頭痛壯熱,涎潮,驚悸多哭,氣粗心煩,及治氣壅,膈節不通 石膏、寒水石各一兩,腦麝各半字。上為末,燈心湯調下。大小加減服之。(《普濟方》紅桃散)
4.治傷寒發熱,涎潮上厥,伏留陽經,頭疼眩暈,不可忍者 石膏(煅,研細),每服蔥白點茶調下二錢。小兒量大小,加減與之。(《三因方》玉屑散)
5.治陽明內熱,煩渴,頭痛,二便閉結,溫疫斑黃,及熱痰喘嗽等證 石膏六兩(生用),粉甘草一兩。上為極細末。每服一二三錢,新汲水、或熱湯、或人參湯調下。此方加朱砂三錢亦妙。(《景岳全書》玉泉散)
6.治太陰溫病,不可發汗,發汗而汗不出,必發麻疹,汗出過多者,必神昏譫語,發斑者 石膏一兩,知母四錢,生甘草三錢,玄參三錢,犀角二錢,白粳米一合。水八杯,煮取三杯。日三服,渣再煮一鐘,夜一服。(《溫病條辨》化斑湯)
7.治小兒身熱不除 石膏一兩,青黛一錢。上為末,用糕糊為丸,如圓眼核大。每服一丸,用燈心湯化開。(《普濟方》青丸子)
8.治小兒喘嗽 用石膏火內飛過為末,蜜調半錢服。(《衛生易簡方》)
9.治痰熱而喘,痰涌如泉 寒水石、石膏各等分。上為細末。煎人參湯,調下三錢,食后服。(《保命集》雙玉散)
10.治男女多年哮吼,永斷根不發 石膏四兩,豬牙皂五錢(切片煨水一罐,將石膏煅紅,入牙皂水淬之,水干為度,去皂不用),貝母(去心)一兩。養麥面不拘多少,打糊為丸如梧子大。每晚上床白滾水送五分,不可多服,恐作瀉。(《仙拈集》石貝丸)
11.治骨蒸,唇干口燥,欲得飲水 大烏梅二十枚,石膏六兩(碎,綿裹)。上二味,以水七升,煮取四升,去滓。以蜜三合,稍稍飲之。(《外臺》引張文仲方)
12.治小兒傷熱吐瀉黃色 石膏、寒水石各半兩,甘草(生)一錢。上同為末。每服一字或半錢。食后溫湯調下。(《小兒藥證直訣》玉露散)
13.治胃熱齦浮,腎熱齒蛀,腫脹疼痛 石膏兩許,細辛三錢。煎湯含漱,其痛自瘥。(《醫級》二辛煎)
14.治足陽明經虛,風熱所襲,流傳牙齒,致蛀牙斷,則致腫結,妨悶,甚者與齦間津液相搏,化為膿汁 石膏、升麻、地骨皮、羊脛骨灰,等分。為末。每用少許,頻擦牙齒根上。(《古今醫統》石膏升麻散)
15.治頭痛 川芎、石膏、白芷各等分。上為細末。每服四錢,熱茶清調下。(《赤水玄珠》石膏散)
16.治偏頭痛,連睛疼 石膏、鼠粘子(炒)為末。酒下。(《脈因證治》引《家珍方》)
17.治腦風邪氣留連,頭痛不已 石膏(煅,研)、天南星(炮)、白僵蠶(炒)等分。搗研為散。每服二錢匕,蔥白二寸,臘茶一錢,同煎湯,連蔥點頓服,良久再服。(《圣濟總錄》石膏散)
(責任編輯:Doctor00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