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旋覆花《青陽客棧》 【名稱】 旋覆花 【英文】 Inula Fllower 【拉丁文】 Flos Inulae 【異名】 蕧、盜庚(《爾雅》),盛椹(《本經》),戴椹(《別錄》),飛天蕊(侯寧極《藥譜》),金錢花(《本草圖經》),野油花(《小兒衛生總微論方》),滴滴金、夏菊(《綱目》),金錢菊(《花史》),艾菊、迭羅黃(《群芳譜》),滿天星(《嶺南采藥錄》),六月菊(《鐵嶺縣志》),黃熟花(《南京民間藥草》),水葵花、金盞花(《貴州民間方藥集》),復花(《新疆藥材》),小黃花(《河北藥材》),貓耳朵花、驢耳朵花(《山東中藥》),金沸花、伏花、全福花(《上海常用中草藥》)。原植物①旋復花,又名:毛耳朵(《爾雅義疏》),驢兒草、百葉草(《中藥大辭典》)。②歐亞旋覆花又名:大花旋覆花(《中藥志》),毛旋覆花(《中藥大辭典》)。 【性味歸經】 味苦、辛、咸,性微溫。歸肺、胃、大腸經。 【功效】 消痰行水,降氣止嘔。 【藥用】 為雙子葉植物藥菊科植物旋復花 Inula japonica Thunb. [I. britanica L. var. japonica (Thunb.)Franch. et Sav.; I. britanica L. var. chinensis Regel]、或歐亞旋復花 Imula britannica L. 的花序。 【應用】 用于咳喘痰多。旋覆花之性主降,功擅下氣,其味苦咸,能化膠結之痰,為治痰濁阻肺,肺氣不降,咳喘痰多,胸悶不舒者所常用,多與蘇子、半夏、陳皮等配伍,以降氣化痰。若咳嗽痰多色黃,屬痰熱盛者,則與桑白皮、瓜蔞等同用,以清肺化痰。若咳嗽痰多,粘稠難咯者,則宜與味咸軟堅之化痰藥,如海浮石、海蛤殼等同用,其效益佳。若風邪犯肺,痰涎內結,咳嗽痰多,頭目昏痛,可與荊芥、半夏、前胡等同用,以散邪、降氣、化痰。如《類證活人書》金沸草散。 用于嘔吐、噫氣。旋覆花降胃氣以止嘔逆、噫氣。治痰濁內伏于中,清氣不升,胃氣上逆,吐逆不止,頭目眩暈,常與半夏、橘紅、干姜等同用,以化痰降逆。如《濟生方》旋覆花湯。若中氣虛弱,痰濁內阻,心下痞硬,噫氣不除者,常與代赭石、人參、半夏等同用,以降逆化痰,益氣和胃。如《傷寒論》旋覆代赭湯。 用于胸痞脅痛。旋覆花“主結氣”,“通血脈”,“行痰水”,凡因氣血郁滯,痰水內停,胸脘痞悶,兩脅脹痛者,每常用之。治肝郁氣滯血痰,胸痞不暢,兩脅疼痛,捶擊則舒,常與青蔥管、新絳(現多以茜草或紅花等活血藥代之)同用,以散結氣,通肝絡而止痛。如《金匱要略》旋覆花湯;《臨證指南醫案》治“肝絡凝瘀,脅痛”,在此方中加歸須、桃仁等,以增化瘀通絡之功。若感時令之邪,與里水相搏,脅肋疼痛,病根未固者,常與香附等同用,以疏通肝絡而行里水。如《溫病條辨》香附旋覆花湯。 《得宜本草》:“得代赭石、半夏治噫氣,得蔥、新絳治半產漏下。” 【注意】 陰虛勞嗽,風熱燥咳者禁服。 【用法用量】 3.00 - 10.00 g 【形態】 1.旋覆花 多年生草本,高30~80cm。根狀莖短,橫走或斜升,具須根。莖單生或簇生,綠色或紫色,有細縱溝,被長伏毛。基部葉花期枯萎,中部葉長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4~13cm,寬1.5~4.5cm,先端尖,基部漸狹,常有圓形半抱莖的小耳,無柄,全緣或有疏齒,上面具疏毛或近無毛,下面具疏伏毛和腺點,中脈和側脈有較密的長毛;上部葉漸小,線狀披針形。頭狀花序,徑3~4cm,多數或少數排列成疏散的傘房花序;花序梗細長;總苞半球形,徑1.3~1.7cm,總苞片約5層,線狀披針形,最外層常葉質而較長;外層基部革質,上部葉質;內層干膜質;舌狀花黃色,較總苞長2~25倍;舌片線形,長10~13mm;管狀花花冠長約5mm,有三角披針形裂片;冠毛白色,1輪,有20余個粗糙毛。瘦果圓柱形,長1~1.2mm,有10條縱溝,被疏短毛。花期6~10月,果期9~11月。 生于海拔150~2400m的山坡路旁、濕潤草地、河岸和田埂上。廣布于東北、華北、華東、華中及廣西等地。 2.歐亞旋覆花 Inula britanica L. 又名:大花旋覆花《中藥志》,毛旋覆花《中藥大辭典》。 與旋覆花不同點在于:葉片長圓或橢圓狀披針形,基部寬大,心形,有耳,半抱莖。頭狀花序,徑2.5~5cm;總苞徑1.5~2.2cm,長達1cm。瘦果圓柱形,有淺溝,被短毛。 生于河岸、濕潤坡地、田埂和路旁。分布于東北、華北及陜西、甘肅、新疆、河南等地。 【產地】 ①旋復花 分布東北、華北、西北及華東等地。②線葉旋復花 分布東北、華北、華東等地。③大花旋復花分布東北、華北及新疆、青海等地。 主產河南、江蘇、河北、浙江、安徽和黑龍江、吉林、遼寧等地。 【品種考證】 旋覆花入藥始載于《本經》下品。《別錄》謂:“生平津川谷,五月采花。”《本草經集注》云:“出近道下濕地。似菊花而大。”《本草圖經》曰:“今所在有之。二月以后生苗,多近水傍,大似紅藍而無刺,長一二尺已來,葉如柳,莖細,六月開花如菊花,小銅錢大,深黃色。”并附“隨州旋復花”圖,其葉長圓狀披針形、基部漸窄的特征,與旋覆花 Inula japonica Thunb. 一致。《綱目》旋覆花圖也似此種。《救荒本草》云:“苗長二三尺已來。葉似柳葉,稍寬大。莖細如蒿桿。開花似菊花,如銅錢大,深黃色。”附圖中葉多為長圓形,基部寬而抱莖,與歐亞旋覆花 Inula britanica L. 相近。《植物名實圖考》附圖也為此種。可見古代旋覆花就以上述兩種為正品,與今商品情況一致。 【商品規格】 在一些地區花序作旋覆花使用的還有:①水朝陽旋覆花 Inula helianthus-aquatica C. Y. Wu ex Ling 分布甘肅、四川、貴州、云南等地,云南、貴州應用的旋覆花多為此種。參見“水朝陽花”條。②湖北旋覆花 Inula hupehensis(Ling)ling 分布湖北西南部、四川東部,在湖北恩施、湖南及四川部分地區作旋覆花使用。③線葉旋覆花 Inula linariifolia Turcz. 分布于我國東北部、北部、中部和東部各地,過去在華東等部分地區作旋覆花使用,但病人服后有惡心、嘔吐等反應,目前已停止收購使用。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