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天南星《中藥全書》 【名稱】 天南星 【拼音】 Tiannanxing 【英文】 Jackinthepulpit Tuber 【日文】 テンナンシヨウ 【拉丁文】 Rhizoma Arisaematis 【異名】 鬼蒟蒻《日華子本草》,虎膏《本草綱目》,蛇芋《植物名實圖考》,野芋頭《中藥材手冊》,蛇木芋《南方主要有毒植物》,山苞米,蛇包谷、山棒子《全國中草藥匯編》,一把傘南星《中華本草》,天老星(東北),長蟲苞米、山苞米(遼寧),虎掌(山西)。 【性味歸經】 苦、辛,溫。有毒。歸肺、肝、脾經。 【功效】 燥濕化痰,祛風解痙;外用消腫止痛。 【藥用】 本品為天南星科植物天南星Arisaema erubescens (Wall.) Schott、異葉天南星A.heterophyllum B1.或東北天南星A.amurense Maxim.的干燥塊莖。 【應用】 1.用于濕痰,寒痰證。本品燥濕化痰功似半夏而溫燥之性更甚,祛痰較強。治頑痰阻肺,咳喘胸悶,常配半夏、枳實等,如導痰湯;若屬痰熱咳嗽,則須配黃芩、瓜蔞等清熱化痰藥用之。 2.用于風痰證,如眩暈、中風、魔癇、口眼喎斜及破傷風等。本品專走經絡,善祛風痰而止痙。治風痰眩暈,配半夏、天麻等;治風痰留滯經絡,半身不遂,手足頑麻,口眼喎斜等,則配半夏,川烏、白附子等,如青州白丸子;治破傷風角弓反張,痰涎壅盛,則配白 附子、天麻、防風等,如玉真散。現代臨床用治癲癇,以本品配胡椒、水牛角、冰片,名癲寧片,有一定療效;又有用治抽動綜合征 者,以南星配半夏,僵蠶用之。 3.用于癰疽腫痛,毒蛇咬傷等。本品外用有消腫散結止痛之功。治癰疽腫痛、痰核,可研末醋調敷;治毒蛇咬傷,可配雄黃外敷。此外,近年來以生南星內服或局部應用治癌腫有一定效果,尤以子宮頸癌更為多用。 【注意】 陰虛燥痰及孕婦忌用。中風、半身不遂、癲癇、破傷風所致抽搐、癰腫、蛇蟲咬傷。用量制天南星3~9 g;外用生品適量,研末以酒或醋調敷。 【貯藏】 置通風干燥處,防蛀,防霉。生南星系毒品,應遵照《醫療用毒性藥品管理方法》加工、貯藏、應用。制南星貯于干燥容器內密閉。膽南星置石灰甕內。 【用法用量】 煎服,3~10g,多制用。外用適量。 【形態】 1.天南星Arisaema erubesccns(Wall.)Schott。多年生草本。塊莖近圓球形,直徑達6cm。鱗葉2~3;紫紅色或綠白色,間有褐色斑塊。葉單一,柄長達70cm,中部以下具葉鞘;葉片放射狀分裂,裂片7~20枚,披針形或長圓形,長7~24cm,寬l~4cm,長漸尖或延長為線 尾狀;ㄐ虮匀~柄中部分出,短于葉柄。佛焰苞顏色多樣,綠色間有白色條紋或淡紫色至深紫色中夾雜著綠色、白色條紋;喉部擴 展,邊緣外卷;檐部寬大,三角狀卵形至長圓卵形,先端延伸為長達15cm的線形尾。肉穗花序單性;雌花序軸在下部,中性花序軸位于 中段,緊接雄花序軸,其上為長約5cm的棒狀附屬器。果序成熟時裸露,漿果紅色,種子l~2,球形,淡褐色;ㄆ4~6月,果期8~9 月。生于荒地、草坡、灌木叢及林下。分布于除東北、內蒙古和新疆以外的大部分省區。 2.異葉天南星Arisaema heterophyllum Bl.。多年生草本。塊莖近圓球形,直徑2~5cm,葉常單一;葉柄下部鞘狀,下部具膜質鱗葉2~3;葉片鳥足狀分裂,裂片ll~19,線狀長圓 形或倒披針形,中裂片比兩側短小。花序柄從葉柄中部分出;佛焰苞管部長3~6cm,綠白色,喉部截形,外緣反卷,檐部卵狀披針形, 有時下彎呈盔狀,淡綠色至淡黃色。肉穗花序軸與佛焰苞完全分離;兩性花或雄花單性;下部雌花序長約2cm,花密,上部雄花序長約 3cm,花疏;附屬器基部直徑0.5~1cm,長達20cm,伸出佛焰苞喉部后呈“之”字形上升。果序近圓錐形,漿果熟時紅色,佛焰苞枯萎 而致果序裸露。種子黃紅色。花期4~5月,果期6~9月。生于灌叢、草地及林下。分布于全國大部分省區(西藏和西北等地除外)。 3.東北天南星Arisaema amurense Maxim.。與天南星及異葉天南星的區別為:1 葉,葉柄長17~30cm,下部1/3具鞘,紫色;葉片鳥足狀分裂,裂片5,倒卵狀披針形或橢圓形,先端短漸尖或銳尖,基部楔形,中裂片具長約2cm的柄,長7~12cm,寬4~7cm,側裂片具長 約1cm共同的柄,全緣;ㄐ虮逃谌~柄,佛焰苞綠色或紫色具白色條紋;肉穗花序單性,雄花序長約2cm,花疏;雌花序長約1cm;各 附屬器具短柄,棒狀。漿果紅色;種子4,紅色。肉穗花序軸常于果期增大,果落后紫紅色。生于海拔50~l200m的林下和溝旁。分布于東北、華北及陜西、寧夏、山東、江蘇等地。 【產地】 1.天南星Rhizoma Arisaemae Erubescentis 主產于陜西、甘肅、四川、貴州、云南等地。 2.異葉天南星Rhizoma Arisaemae Heterophylli 產于湖北、湖南、四川、貴州、河南、安徽、江蘇、浙江、江西等地;此外安徽、浙江、湖北、湖南、廣西、河北等地也產。 3.東北天南星Rhizoma Arisaemae Amurensis 主產于東北及山東、河北等地。 【栽培】 喜冷涼濕潤氣候和陰濕環境,怕強光,應適度蔭蔽或與高稈作物或林木間作。以選濕潤、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質的壤土或砂質壤土栽培,粘土及洼地不宜種植。山區可在山間溝谷、溪流兩岸或疏林下的陰濕地種植。忌連作。用種子或塊莖繁殖。種子繁殖:選擇當年新 收種子于8月上旬播種,按行距12~15cm開淺溝,把種子播入溝內,覆土約1.5cm,溫度在20℃左右,約10日出苗。翌年4、5月苗高5~ 10cm,按株距15cm定植。亦可用濕砂貯藏,翌年春季播種育苗。因種子繁殖生長期長,產量不高,故一般多不采用。塊莖繁殖:于l0~ 11月收獲時,選無病蟲害、健壯、中等大小的塊莖作種莖,貯放于地窖內。翌年4月在畦面開淺溝,溝距20~25cm,株距15cm下種,芽 頭向上,覆土4~5cm,澆水,每畝需大的種莖40~50kg,小的種莖30~40kg,栽后15日左右出苗。生長期間要注意澆水,經常保持土壤 濕潤,雨季注意排水。7月苗高15~20cm,追施人糞尿1次。初次追肥后,宜深中耕,第二次追肥在8月,施硫酸銨和過磷酸鈣混合肥料, 施肥后要澆足水;ㄆ诔舴N株外,其余花序全部摘除。病害有病毒病,要注意選留健壯無病株作種,并防治蚜蟲為害。蟲害有短須 螨,成、若蟲于葉背吸食汁液,使葉變黃,脫落,用20%雙甲瞇乳油l000倍液或73%克螨特3000倍噴霧。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