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梔子《中藥全書》
【名稱】
梔子
【拼音】
Zhizi
【英文】
Cape Jasmine Fruit
【日文】
サンシシ
【拉丁文】
Fructus Gardeniae
【異名】
黃梔子,山枝子,大紅梔(江蘇),黃梔、山黃梔、山梔《浙江藥用植物志》。
【性味歸經】
苦,寒。歸心、肺、三焦經。
【功效】
瀉火除煩,清熱利濕,涼血解毒,消腫止痛。
【藥用】
本品為茜草科植物梔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的干燥果實。
【應用】
1.用于熱病煩悶。本品苦寒清降,清瀉三焦火邪,有清心除煩之效。用于溫熱病,邪熱客心,心煩郁悶,躁擾不寧等癥。每與淡豆豉合用,以宣泄邪熱,解郁除煩,如梔子豉湯。若火毒熾盛,高熱煩躁,神昏譫語,三焦俱熱者,又常與黃芩、黃連、黃柏同用,以直折 火勢,如黃連解毒湯。
2.用于濕熱黃疸。本品能清利肝膽濕熱而退黃疽。用于肝膽濕熱郁結所致黃疸、發熱、小便短赤等癥。常與茵陳、大黃合用,如茵陳蒿湯。
3.用于血熱吐衄。本品又有清熱涼血解毒之效。用于血熱妄行的吐血、衄血、尿血等癥,常與白茅根、生地黃、黃芩等同用。
4.用于瘡瘍腫毒,跌打損傷。涼血解毒,消腫止痛之效,又用于熱毒瘡瘍,紅腫熱痛,多配銀花、連翹、蒲公英等藥。
【注意】
本品苦寒傷胃,脾虛便治者不宜用。
【貯藏】
置通風干燥處,防潮,防霉蛀。炮制品貯于干燥容器中。
【用法用量】
煎服,3~10g。梔子皮(果皮)偏于達表而去肌膚之熱;梔子仁(種子)偏于走里而清內熱。生用走氣分而瀉火;炒黑則入血分而止血。
【形態】
常綠灌木,高達2米。葉對生或3葉輪生,葉片革質,長橢圓形或倒卵狀披針形,全緣;托葉2片,膜質,生于葉柄內側,常連成筒狀包圍小枝。花大,單生于枝端或葉腋,白色,芳香,花萼圓筒狀,先端5~7裂,花冠高腳碟狀;果實卵形,黃色,革質或略帶肉質,有縱 棱5~8條,頂端有宿存花萼。種子多數。花期5~7月,果期8~11月。分布于我國南部和中部。喜生于低山坡溫暖陰濕處;大部分地區有栽培。
【產地】
主產于湖南、湖北、江西、浙江、福建、四川;河南、江蘇、安徽、廣東、廣西、云南亦產。以湖南產量大,浙江質量佳,銷全國。其他地區一般自產自銷。
【栽培】
喜溫暖濕潤氣候,能耐旱、忌澇漬,對土壤要求不嚴,但以土質疏松、含腐殖質多的壤土或砂質壤土栽培為佳。用種子繁殖:春、秋兩季播種,按行距30~33cm于苗床上開溝條播,深約3cm,播后覆草木灰和細土,再蓋草保墑,每畝用種量2~3kg。出苗后揭去蓋草, 注意除草、澆水、追肥和間苗,苗高30cm時移栽。扦插繁殖:于春、秋或霉雨季節選擇2~3年生枝條,剪成長17~20cm插條,按行株距 27cm×10cm斜插于苗床,上端留一節露出地面,成活后加強管理,于一年后夏秋雨季定植,行株距1.2m×1.4m,施入堆肥,每穴1株。每年初春與夏季中耕除草后,備追肥一次。冬季開溝環施廄肥、堆肥,并適當壅土。幼樹需修去腳被,結果樹需剪去蔭蔽枝。病害有斑 枯病,摘去病枝葉,后噴1:1:100波爾多液。蟲害有咖啡透翅天蛾,可噴90%敵百蟲1000倍液;紅蠟介殼蟲,用波美0.2~0.3度石硫合劑 噴殺;蚜蟲,用樂果防治。
【品種考證】
梔子始載于《神農本草經》,列為中品。《名醫別錄》云:“梔子生南陽川谷,九月采實,暴干。”《本草圖經》云:“今南方及西蜀州郡皆有之。木高七八尺,葉似李而厚硬,又似樗蒲子,二、三月生白花,花皆六出,甚芬香,俗說即西域詹匐也。夏秋結實,如訶 子狀,生青熟黃,中人深紅..此亦有兩三種,入藥者山梔子,方書所謂越桃也。皮薄而圓小,刻房七棱至九棱者為佳。”《本草綱 目》載:“卮子葉如免耳,厚而深綠。春榮秋瘁,入夏開花,大如酒杯,白瓣黃蕊,隨即結實,薄皮細子有須,霜后收之,蜀中有紅梔 子,花爛紅色,其實染物則赭紅色。”《植物名實圖考》亦有記載。綜上所述形態特征及可以染黃的特點,再參考《本草圖經》“江陵 府梔子”、“建州梔子”等圖,古代梔子原植物與今藥用商品梔子相符合。
【商品規格】
商品有溫山梔、江山梔、召梔等。按梔子果成熟的程度分力一、二等。以皮薄、飽滿、色紅黃者為佳。習慣認為產于浙江者為最著。
規格等級標準:一等:呈長圓形或橢圓形,飽滿。表面橙紅色,紅黃色、淡紅色、淡黃色。具有縱棱,頂端有宿存萼片。皮薄革質。略有光澤。破開 后種子聚集成團狀,橙紅色、紫紅色或淡紅色、棕黃色。氣微,味微酸而苦。二等:較瘦小。表面橙黃色、暗棕色或帶青色,間有怪形果或破碎,其余同一等。
【顯微特征】
梔子粉末:
1.種皮石細胞多破碎,完整者表面觀呈類多角形或類圓形,直徑64~152μm,長約至272 μm,壁厚,呈瘤狀伸入細胞腔,孔溝末端膨大呈囊狀。
2.內果皮石細胞上下層交錯排列或與纖維連接,呈圓多角形或類方形,胞腔含草酸鈣方晶。
3.果皮表皮細胞淡黃色或黃色。表面觀呈類多角形或類方形,垂周壁稍厚。胞腔內含棕色物。
4.內胚乳細胞呈圓多角形,壁稍厚,胞腔內含細小草酸鈣砂晶。
【化學成分】
含多種環烯醚萜甙類成分,主要為梔子甙,即京尼平l-葡萄糖甙,含量高達6%,并含去羥梔子甙、京尼平-1-β-龍膽雙糖甙、雞矢藤次甙甲酯、梔子新甙、梔子酮甙、去乙酰車葉草甙酸甲酯等;另含番紅花甙、番紅花酸、熊果酸等。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