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山慈姑《青陽客!
【名稱】
山慈姑
【拉丁文】
杜鵑蘭 Pseudobulbus Cremastrae Appendiculatae ,獨蒜蘭 Pseudobulbus Pleiones Bulbocodioidis
【異名】
金燈花(《本草拾遺》),鹿蹄草(《經驗方》),山茨菇(《百一選方》),慈姑(《乾坤秘韞》),山慈姑、朱姑、鬼燈檠(《綱目》),毛姑(《本草從新》),毛慈姑(《藥材資料匯編》),泥冰子(《中藥材手冊》),算盤七、人頭七、太白及、水球子、泥賓子(《全國中草藥匯編》),采配蘭(《浙江藥用植物志》),處姑、白地栗、白毛姑(《藥材學》)。原植物獨蒜蘭又名冰球子。
【性味歸經】
味甘、微辛,性寒,小毒。歸肝、胃、肺經。
【功效】
清熱解毒,消腫散結。
【藥用】
為蘭科植物杜鵑蘭 Cremastra appendiculata (D. Don) Makino [Cymbidium appendiculata D. Don; Cremastra wallichiana Lindl. ex Wall.] 、獨蒜蘭 Pleione bulbocodioides (Franch.) Rolfe [Coelogyne bulbocodioides Franch.] 的假鱗莖。
【應用】
用于癰疽惡瘡、瘰疬結核、喉痹咽腫。山慈菇性寒能清熱,味辛能散結,有攻毒、消堅散結之功效。用于熱毒痰瘀互結而成的瘰疬結核、癰疽疔毒等病,既可內服,亦可外用,且有膿能潰,無膿可消,如《麻科活人全書》玉樞丹,即以本品為主,配伍麝香、千金子、大戟、文蛤等藥而成;再如《片玉心書》紫金錠,即以玉樞丹加雄黃、朱砂制成,內服治療中暑所致的脘腹脹悶疼痛、嘔吐泄瀉,外用治療腮腺炎、淋巴結核等病均有良好效果。近代治療癰疽惡瘡,常與金銀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等清熱解毒之品同用;治療因肝氣不舒、痰熱內結的瘰疬、結核,常與柴胡、昆布、貝母、夏枯草等舒肝行氣,化痰散結藥同用;治熱毒上攻,咽喉腫痛者,可配伍山豆根、蚤休、射干等清熱解毒,消腫利咽藥同用,如《普濟方》秘傳解毒丸。
此外,本品還用于跌打損傷,蛇蟲咬傷,黃疸及癲癇等病,并試用于食管癌、胃癌、肝癌。
【注意】
正虛體弱者慎服。
【用法用量】
3.00 - 6.00 g
【形態】
1.杜鵑蘭
陸生植物。假鱗莖聚生,近球形,粗1~3cm。頂生1葉,很少具2葉;葉片橢圓形,長達45cm,寬4~8cm,先端急尖,基部收窄為柄。花葶側生于假鱗莖頂端,直立,粗壯,通常高出葉外,疏生2枚筒狀鞘;總狀花序疏生多數花;花偏向一側,紫紅色;花苞片狹披針形,等長于或短于花梗(連子房);花被片呈筒狀,先端略開展;萼片和花瓣近相等,倒披針形,長3.5cm左右,中上部寬約4mm,先端急尖;唇瓣近匙形,與萼片近等長,基部淺囊狀,兩側邊緣略向上反折,前端擴大井為3裂,側裂片狹小,中裂片長圓形,基部具1個緊貼或多少分離的附屬物;合蕊柱纖細,略短于萼片。花期6~8月。
生于山坡及林下陰濕處。分布于長江流域以南地區及山西、陜西、甘肅等地。
2.獨蒜蘭
陸生植物,高15~25cm。假鱗莖狹卵形或長頸瓶狀,長1~2cm。頂生1枝葉,葉落后有1杯狀齒環。葉和花同時出現,橢圓狀披針形,長10~25cm,寬2~5cm,先端稍鈍或漸尖,基部收狹成柄,抱花葶;ㄝ沩斏1朵花;òL圓形,近急尖,等于或長于子房;花淡紫色或粉紅色;萼片直立,狹披針形,長達4cm,寬5~7mm,先端急尖;唇瓣基部楔形,不明顯3裂,側裂片半卵形,先端鈍,中裂片半圓形或近楔形,先端凹缺或幾乎不凹缺,邊緣具不整齊的鋸齒,內面有3~5條波狀或近直立的褶片。花期4~5月,果期7月。
生于海拔630~3000m的林下或溝谷旁有泥土的石壁上。分布于華東、中南、西南及陜西、甘肅等地。
【產地】
1.杜鵑蘭 主產于四川、貴州等地。銷遼寧、天津、河北、北京、內蒙古、浙江、上海、安徽、山東、湖南、四川、貴州等地。
2.獨蒜蘭 主產于貴州。銷吉林、遼寧、內蒙古、北京、河北、浙江、上海、江蘇、湖北等地。
【品種考證】
山慈菇始載于《本草拾遺》,曰:“山慈菇根,有小毒。主癰腫、瘡痿、瘰疬結核等,醋磨傅之。亦剝人面皮,除份照。生山中濕地,一名金燈花,葉似車前,根如慈姑。”從“生山中濕地,一名金燈花、葉似車前,根如慈菇”并結合療效用法看來,與蘭科植物杜鵑蘭 Cremastra appendiculata (D. Don) Makino相近。但宋《寶慶本草折衷》山慈菇條引《錄驗》云:“即玉簪花根也。”亦有結合《綱目》及《本草從新》山慈姑條有關根類“慈姑及小蒜”,“有毛殼包裹”的特征,認為是百合科植物老鴉瓣 Tulipaedulis。古今對山慈菇品種的記述和使用較為混亂,除上述品種之外,《植物名實圖考》記述的“山慈姑”實為薯蕷科植物黃獨Dioscorea bulbifera ,而現今市場所用山慈菇分三類,一類是光慈菇(百合科老鴉瓣的球莖);一類是毛慈菇(蘭科杜鵑蘭、獨蒜蘭及近緣多種植物的假球莖);一類是金果欖(防己科青牛膽Tinospora sagittata 的塊根)。應以《本草拾遺》記載的山慈菇即蘭科杜鵑蘭的假鱗莖為正品。
【商品規格】
毛慈姑:為蘭科植物杜鵑蘭的假球莖,為正品山慈姑。
冰球子:為蘭科植物獨蒜蘭Pleione bulbocodioides(Franch.)RolfeNakai的假球莖,亦為正品山慈姑。
以上商品以個大、堅實、干燥、無雜質者為佳。
光慈姑:又名光菇。為百合科多年生纖弱草本植物老鴉瓣的鱗莖。為副品山慈姑。
除上述品種外,尚有獨蒜蘭屬植物云南獨蒜蘭Pleioneyunnanensis(Rolfe)Rolfe (參見“獨葉白芨”條)及山蘭屬植物冰球子Oreorchis patens(Lindl.)Lindl.(四川)、O. Foliosa Lindl.(西藏)等的假球莖,亦作山慈姑入藥。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