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石礫地、林間空地或灌木叢中。分布于黑龍江、吉林、遼寧和內蒙古。
5.朝鮮白頭翁 Pulsatilla cernua (Thunb.) Bercht. et Opiz. [Anemone cernua Thunb.;A. cernua Thunb. var. koreana Yabeex Nakai;Pulsatilla Koreana Nakai ex Mori ] 又名:毛姑朵花(東北)。
多年生草本,高14~28cm。根狀莖粗5~7mm。基生葉4~6,開花時長出地面,葉3全裂;葉柄長4.5~14cm,密被柔毛;葉片輪廓卵形,長3~7.8cm,寬4.4~6.5cm,3全裂,中央全裂片有細長柄,又3全裂,全裂片二回深裂,末回裂片披針形或狹卵形,寬1.5~2.2mm,全緣或其疏齒;側全裂片無柄,二回深裂,裂片具疏齒。花葶1~3,被毛;苞片3,長3~4.5cm,基部合生,筒長0.8~1.2cm,裂片線形或狹長圓形,全緣或上部有3小裂片,外面密被柔毛;花兩性,單朵,花梗長2.5~6cm,有綿毛,結果時增長;萼片6,排成2輪,長圓形或卵狀長圓形,長1.8~3cm,寬6~12mm,紫紅色,先端圓或微鈍,外面密被柔毛,內面近無毛;花瓣無;雄蕊多數,長約為萼片之半;心皮多數,被毛。瘦果長約3mm,有短柔毛,先端有羽毛狀宿存花柱,長約4cm。花期4~5月,果期5~6月。
生于山坡草地或路旁。分布于黑龍江、吉林和遼寧。
6.鐘萼白頭翁 Pulsatilla campanella Fisch. ex Regel 又名:小花白頭翁(《新疆中草藥》),阿爾泰白頭翁(《全國中草藥匯編》)。
多年生草本,高14~20cm。根狀莖粗2.5~4mm;~5~8,開花時長出地面,葉二至三回羽狀復葉;葉柄長2.5~12cm,被長柔毛;葉片輪廓卵形或狹卵形,長2.8~6cm,寬2~3.5cm,上面近無毛,下面被疏柔毛,羽片3對,斜卵形,羽狀細裂,末回裂片狹披針形或狹卵形,寬約1mm,先端急尖;ㄝ1~2,直立,有柔毛;苞片3,長約1.8cm;基部合生,筒長約2mm,苞片3深裂,深裂片狹披針形,不分裂或有3小裂片,外面被長柔毛;花兩性,單朵,稍下垂,花梗長2.5~4.5cm,結果時長達22cm;萼片6,排成2輪,橢圓狀卵形或卵形,長1.4~1.9cm,寬8~9mm,紫褐色,先端稍向外彎,外面被絹狀絨毛;花瓣無;雄蕊多數;心皮多數,被柔毛。瘦果長約4mm,有長柔毛,先端有羽毛狀宿存花柱,長1.5~2.4cm;ㄆ5~6月,果期6~7月。
生于海拔1900~2600m的山地草坡。分布于新疆。
【產地】
主產于內蒙古、遼寧、河北。此外,河南、山東、吉林、江蘇、安徽、陜西、山西、黑龍江等地亦產。
【品種考證】
出自《神農本草經》;①《別錄》:“白頭翁生高山山谷及田野。四月采。” ②《唐本草》: “白頭翁,其葉似芍藥而大,抽一莖,莖頭一花,紫色,似木堇花,實大者如雞子,白毛寸余。正似白頭老翁,故名焉。……根甚療毒痢,似續斷而扁。” ③《蜀本草》:“《圖經》云,(白頭翁)有細毛,不滑澤,花蕊黃,今所在有之。二月采花,四月采實,八月采根,皆日干。” ④《開寶本草》:“今驗此草叢生,狀如白薇而柔細稍長,葉生莖頭,如杏葉,上有細白毛,近根者有白茸。《唐注》云葉似芍藥,實大如雞子,白毛寸余,此皆誤矣。”⑤ 《本草衍義》:“白頭翁,生河南洛陽界及新安土山中。”
【商品規格】
商品白頭翁正品應為毛茛科植物白頭翁Pulsatilla chinensis (Bge.) Rege1 的根。山東、河南部分地區用祁州漏蘆Rhaponticum uniflorum (L.) DC.的根,安徽、江蘇、上海、江西、湖南、湖北等省市部分地區有用委陵菜Potentilla chinensis Ser. 的根作白頭翁入藥,實應分別使用,不宜稱作白頭翁。其與白頭翁的區別可見注述項二。
在個別省區部分地區有用同屬其他種白頭翁的,如內蒙古用興安白頭翁、細葉白頭翁、掌葉白頭翁、蒙古白頭翁、黃花白頭翁等,這些品種宜作為當地的習用品種。另外,尚有些品種均非白頭翁,應視為偽品,宜注意區別。
【化學成分】
白頭翁、興安白頭翁、朝鮮白頭翁、細葉白頭 翁的根含皂甙(C45 H76 O20)約9%,水解則生三萜甙元 (C30 H18 O4)、葡萄糖、鼠李糖和一未知的糖。另含白頭翁 素(又名銀蓮花素, Anemonin),是一種強的心臟毒,但除去根的全草則有強心作用,其強心成分有翁靈(Okinalin, C32 H64 O2)、翁因(Okinalein,C4 H6 O2)。 同屬植物 Pulsatilla cernua 的根含豆甾醇(Stigma- sterol,C29 H46 O)和B-谷甾醇(B-Sitosterol),又含常春藤皂甙元(Hederagenin)、齊墩果酸(Oleanolic acid)及極少量 的乙酰齊墩果酸。又從同屬植物 ulsatilla nigricans 的 根中分離出一種甙,命名為白頭翁甙 A (Pulsatoside A),其甙元為常春藤皂甙元,其糖為阿拉伯糖、半乳糖、葡萄糖及鼠李糖。根含:喔奇哪靈(okinalin)
【藥理作用】
1 抗菌作用 白頭翁鮮汁、煎劑,乙醇提取物等于體外均有明顯的抗菌作用,能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痢疾桿菌、枯草桿菌、傷寒桿菌、沙門菌等的生長。白頭翁抗菌有效成分為原白頭翁素及白頭翁素.
2 抗阿米巴原蟲作用 體外試驗白頭翁煎劑于1:60、白頭翁皂甙于1:500能抑制阿米巴的繁殖,而煎劑于1:40、皂甙于1:200時則能完全抑制阿米巴原蟲生長。終日給煎劑1g/kg或皂甙1g/kg連續6dI能明顯抑制大白鼠體內阿米巴的生長。
3 抗其他病原體作用 白頭翁60%乙醇浸膏或水液于5%濃度5min即可殺死陰道滴蟲。另報告白頭翁粉殺滴蟲的MIC為2mg/ml。此外,白頭翁及其復方如白頭翁湯對皮膚真菌、酵母菌、錐蟲、白色念珠菌等均有抑制作用。白頭翁素也有強的殺滅真菌作用。白頭翁還對小白鼠流感病毒感染有輕度抑制作用,其水浸液可延長感染流感病毒PR8株小鼠的存活時間,減輕肺部炎癥。
4 其他作用 白頭翁乙醇提取物有鎮靜、鎮痛作用。
【采收加工】
種植第3、4年的3~4月或9~11月采根,一般以早春3~5月采挖的品質較好。采挖出的根,剪去地上部分,保留根頭部白色茸毛,洗去泥土,曬干。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