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關木通《青陽客棧》 【名稱】 關木通 【英文】 Manchurian Dutchmanspipe Stem 【拉丁文】 Caulis Aristolochiae manshuriensis 【異名】 馬木通(《東北植物藥圖志》),苦木通(《中藥材品種論述》),木通(《長白山植物藥志》),東北木通(《新華本草綱要》),榿木香(四川),萬年藤,東北馬兜鈴。 【性味歸經】 味苦,性寒,有毒。歸心、小腸、膀胱經。 【功效】 清熱瀉火,通淋,下乳通經。 【藥用】 為馬兜鈴科植物木通馬兜鈴 Aristolochia manshuriensis Kom. [Hocquartia manshuriensis Kom. Nakai] 的藤莖。 【應用】 用于濕熱下注、小便淋瀝澀痛,常與車前子、滑石等配伍。治水腫,可配豬苓、桑白皮等同用。治心火上炎,心煩,尿赤,口舌生瘡等,可配生地黃、竹葉、甘草同用。 用于產后乳汁不多,常與王不留行、穿山甲等配伍。 用于濕熱痹痛,常與薏苡仁、桑枝、忍冬藤等同用。 【注意】 內無濕熱者及孕婦慎眼。本品用量過大,可引起急性腎功能衰竭,甚至死亡。中毒癥狀表現為上腹不適,繼而嘔吐、頭痛、胸悶、腹脹隱痛、腹瀉,或面部浮腫、尿頻、尿急、尿量減少、漸起周身浮腫,神志不清等。 【用法用量】 3.00 - 6.00 g 【形態(tài)】 木質藤本。莖具灰色栓皮,有縱皺紋。葉互生;葉柄長10~13cm;葉片圓心臟形,長10~20cm,寬15~23cm,先端稍鈍或尖,基部心形,全緣或微波狀,下面有稀疏的短毛,基出脈5條,側脈每邊3~5條;ㄒ干换ü;烤1~2片淡褐色的鱗片,并密生茸毛;花被筒長5~6cm,呈馬蹄形彎曲,上部膨大,外面淡綠色,內面于合蕊柱處有毛,管部褐色或淡黃綠色,3深裂,裂片廣三角形;雄蕊6,成對貼附于柱頭的外面;合蕊柱三棱形,柱頭3淺裂;子房圓筒狀。蒴果六面狀圓筒形,長9~11cm,直徑3~4cm,淡黃綠色,后變暗褐色,由先端胞間裂開為6瓣。種子心狀三角形,淡灰褐色。花期5月,果熟期8~9月。 生于陰濕林中或林緣。分布于黑龍江、吉林、遼寧、山西、陜西、甘肅、四川等地。 【產地】 主產于黑龍江寧安、虎林,吉林撫松、敦化、永吉、集安、蛟河,遼寧新賓、清源、寬甸、鳳城。此外,山西、陜西、甘肅亦產。以吉林產量最大。銷全國,并有出口。 【化學成分】 馬兜鈴酸Ⅰ(aristolochic acid Ⅰ,A)、馬兜鈴酸Ⅱ(aristolochic acid B)、馬兜鈴酸Ⅳ(aristolochic acid Ⅳ,D),馬兜鈴酸甙(aristoloside) 及馬兜鈴酸D甲醚(Aristolochic acid D methyl ether);另含木蘭堿(magnoflorine)、α-谷甾醇和青木香酸(debilic acid ) 等。 【藥理作用】 1. 關木通煎劑對離體蛙心、貓心有增加收縮力作用,其強心作用是由于含有鈣質與鞣酸所致 2. 煎劑對離體未孕或妊娠小鼠子宮有抑制作用,對離體小鼠腸管有興奮作用。 【采收加工】 冬、春季采收木質莖,切段,刮去外皮,曬干。 【炮制】 取原藥材,揀去雜質,洗凈,略浸,潤透,切薄片,干燥。 貯干燥容器內,密閉。置通風干燥處,防潮。 【附方】 1.治尿路感染,小便赤澀 木通(關木通)6g,馬齒莧50g,水煎服。 2.治目赤(結膜炎) 木通(關木通)適量,開水泡,薰洗。(1~2方出自《長白山植物藥志》) 【藥論】 《本草新編》:“木通,逐水氣,利小便。” 【錄自】 《青陽客!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