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西河柳《青陽客棧》
【名稱】
西河柳
【英文】
Chinese Tamarisk Twig
【拉丁文】
Cacumen Tamaricis
【異名】
檉(《詩經》)、河柳(《毛詩傳》)、殷檉(《爾雅》鄭玄注)、雨師(陸礬《詩疏》)、赤楊(崔豹《古今注》)、人柳(《三輔舊事》)、赤檉木(《日華子本草》)、三春柳(《開寶本草》)、春柳(《本草圖經》)、三眠柳(《本草衍義》)、長壽仙人柳(《履巉巖本草》)、觀音柳(《衛生易簡方》)、雨絲、蜀柳、垂絲柳(《綱目》)、亦柳(《東醫寶鑒》)、西河柳 (《本草匯言》)、赤檉柳(《本草備要》)、西湖柳、紅筋條(《中國樹木分類學》)、山川柳 (《藥材生產手冊》)、紅柳(《新疆藥材》)。原植物檉柳又名:西湖柳、紅筋條《中國樹木分類學》,檜檉柳《中國高等植物圖鑒》,華北檉柳、檜葉檉柳、鉆天柳、溪河柳、香椿柳《中藥大辭典》,西湖楊(江蘇),紅荊條(山東),紅柳(新疆)。
【性味歸經】
味甘、辛,性平。歸肺、胃、心經。
【功效】
疏風,解表,透疹,解毒。
【藥用】
為檉柳科植物檉柳Tamarix chinensis Lour.的嫩枝葉。
【應用】
用于麻疹。檉柳具開發升散之性,善于達表透疹,為治麻疹初期,透發不暢的常用藥,可單味煎服,亦常與荊芥、薄荷、牛蒡子等同用,益增透疹之效。
用于感冒咳嗽,風濕痹痛。治感冒發熱頭痛,可配荊芥、防風或羌活、板藍根等以助解表,伴咳嗽咽痛者,加配牛蒡子、蟬衣。用于風寒濕痹,關節風痛,一般與羌活、獨活、薏苡仁、威靈仙等祛風濕藥同用,如與忍冬藤、雞血藤、丹皮、赤芍、地龍等相配,又可用于關節紅腫疼痛之風濕熱痹。
此外,本品尚可用于腎炎水腫、慢性氣管炎。煎湯熏洗治風疹瘙癢。
【注意】
麻疹已透及體虛多汗者禁服。
【用法用量】
10.00 - 15.00 g
【形態】
灌木或小喬木,高3~6m。幼枝柔弱,開展而下垂,紅紫色或暗紫色。葉鱗片狀,鉆形或卵狀披針形,長1~3mm,半貼生,背面有龍骨狀脊。每年開花2~3次;春季在去年生小枝上側生總狀花序,花稍大而稀疏;夏、秋季在當年生幼枝頂端形成總狀花序組成頂生大型圓錐花序,常下彎,花略小而密生,每朵花具1 線狀鉆形的綠色小苞片;花5數,粉紅色;萼片卵形;花瓣橢圓狀倒卵型,長約2mm;雄蕊著生于花盤裂片之間,長于花瓣;子房圓錐狀瓶形,花柱3,棍棒狀。蒴果長約3.5mm,3瓣裂。花期4~9月,果期6~10月。
喜生于河流沖積地、海濱、灘頭、潮濕鹽堿地和沙荒地。野生于遼寧、河北、山東、江蘇、安徽、河南等地;我國東部至西南部各地有栽培。
【產地】
主產于遼寧、河北、河南、山東、江蘇、安徽、湖北、廣東、福建、云南等地。自產自銷。
【品種考證】
出自《本草圖經》。
【化學成分】
含樹脂、槲皮素。樹皮含水分19.6%,鞣質5.21%。從干燥嫩枝中分離得到10個化合物,其中3 個化合物分別為怪柳酚(tamarixinol)、檉柳酮和檉柳醇,其它7個化合物為β-谷甾醇、胡蘿卜甙、3′,4′-二甲基槲皮素、硬脂酸、正三十日烷、正三十一烷醇-(12) 及三十一烷醇乙酸酯。另報道從嫩枝中又分得山柰酚-4′-甲醚、槲皮素-3′,4′-二甲醚、山柰酚-7,4′-二甲醚、槲皮素及沒食子酸。
【藥理作用】
1.對呼吸系統的作用 檉柳煎劑5g/kg腹腔注射,對氨水噴霧所致的小鼠咳嗽有明顯抑制作用,但小鼠酚紅法試驗表明無祛痰作用用;1g/kg腹腔注射,對組胺噴霧所致豚鼠哮喘無明平喘作用。另報道.組胺使正常豚鼠離體體氣管致痙,5min 后加入檉柳醇提物或水提物(生藥),顯示強大而持久的抗組胺作用,5min內的對抗強度超過100%。
2.保肝作用 檉柳的70%乙醇提取物理日給藥、對四氯化炭誘發的急性肝炎小鼠有保肝作用.給藥織小鼠的天冬氨酸轉氨酶(AST)和丙氨酸轉氨酶(ALT)值比照組明顯降低,并可減輕四氯化碳所致肝重的增加,減輕肝組織變性程度。
3.抗菌作用 檉柳煎劑在體外對肺炎諾球茵、甲型鏈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和流感稈菌有抑制作用。檉柳成分檉柳酮及檉柳醇對抗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有較強抑制作用。
4.解熱作用 檉柳浸膏溶液12g/kg皮下注時,對人工發熱家免有一定解熱作用。
5.毒性 檉柳煎劑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為21.6g/kg。2只脈鼠腹腔注射檉柳煎劑5g/kg觀察48h未見異常;另2只腹腔注射5g/kg,在4h內死亡。
【采收加工】
未開花時采下幼嫩枝葉,陰干。
【炮制】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及老枝,洗凈,稍潤,切段,干燥,篩去灰屑。
貯干燥容器內,置通風干燥處。
【附方】
1.治痧疹發不出,喘嗽,煩悶,躁亂 ①西河柳葉,風干為末。水調四錢,頓服立定。(《綱目拾遺》引《急救方》) ②蟬退一錢,鼠粘子(炒研)一錢五分,荊芥穗一錢,玄參二錢,甘草一錢,麥門冬(去心)三錢,干葛一錢五分,薄荷葉一錢,知母(蜜炙)一錢,西河柳五錢,竹葉三十片。水煎服。(《醫學廣筆記》竹葉柳蒡湯) ③西河柳煎湯,去渣。半溫,用芫荽蘸水擦上,但勿洗頭面。乳母及兒,仍以西河柳煎服。(《綱目拾遺》)
2.治麻疹伏而過期不出 西河柳為末。以茅根煎湯下三四錢,白水下亦可。(《麻科活人全書》獨圣散)
3.治斑疹麻(疒昔)不出,或因風而閉者 西河柳葉、櫻桃核。煎湯洗之。(《綱目拾遺》引《經驗方》)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