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香薷《青陽客棧》
【名稱】
香薷
【英文】
Chinese Mosla Herb
【拉丁文】
Herba Moslae
【異名】
香薷(《本草經集注》),香菜《干金要方》,香葇、香戎《食療本草》,石香葇《四川本草》,石香薷、香茸《本草圖經》,紫花香葇《履巉巖本草》,蜜蜂草《綱目》,香薷草、細葉香薷(湖南),小香薷、小葉香薷、香草、滿山香、青香薷(江西);原植物華薺苧又名:石香薷《中藥材品種論述》。
【性味歸經】
味辛,性微溫。歸肺、胃經。
【功效】
發汗解暑,和中化濕,行水消腫。
【藥用】
為唇形科植物江香薷Mosla chinensis Maxim. cv. Jiangxiangru或華薺苧Mosla chinensis Maxim. [Orthodon chinensis (Maxim.) Kudo] 的帶根全草或地上部分。
【應用】
用于夏季乘涼飲冷,外感于寒,內傷于濕,發熱惡寒,頭痛無汗,胸悶泛惡,甚則腹痛吐瀉。香薷能發汗和中,發越陽氣,常與厚樸、扁豆同用,以解表散寒,祛暑化濕,如《局方》香薷散;若暑溫初起,復感于寒,發熱惡寒,頭痛無汗,口渴面赤者,常與金銀花、連翹、厚樸、鮮扁豆花同用,以祛暑清熱化濕,如《溫病條辨》新加香薷飲。
用于風水周身皆腫,小便不利。香薷能發汗、利水而消水腫,可單味應用,如《本草圖經》引胡洽香薷煎;或與白術為丸服,加深師薷術九;若再配以茯苓、車前子等同用,以健脾利水,則消腫之效更佳。
此外,香薷能解毒止癢,治癤腫、濕疹陰癢、痱子等亦可收效。
【注意】
內服宜涼飲,熱飲易致嘔吐。表虛者禁服。
【用法用量】
3.00 - 9.00 g
【形態】
1、江香薷:
直立草本,莖高55~65cm。基部分枝較長,向上分枝漸短。莖四棱形,基部類圓形,中上部莖具細線縱槽數條,四棱上疏生長柔毛,槽內為卷曲柔毛。葉對生;葉柄長0.7~1cm,被小纖毛;葉片披針形,長3~6cm,寬0.6~1cm,先端漸尖,基部漸狹,邊緣具5~9個銳淺鋸齒,側脈明顯,上面黃綠色,被短柔毛,間有長綿毛,下面較淡,主脈上為長柔毛,余為短柔毛,兩面均具凹陷腺點。總狀花序密集成穗狀,長2~3.5cm,苞片覆瓦狀排列,倒卵圓形或圓卵形,長5~6mm,寬4~4.5mm,先縮短尾尖,全緣,上面上半部被疏柔毛,下部近無毛;下面密被白色長柔毛,上半部密生凹陷腺點,邊緣俱長睫毛,脈7~9條,自基部掌狀生出。花梗長l~1.5mm,被短柔毛。花萼鐘形,長4mm,寬2~2.5mm,外被白色柔毛及凹陷腺點,內面在喉部以上被白色綿毛,下部無毛,萼齒5,鉆形或披針形,近相等,長約為全長的2/3,果時基部膨大;花冠淡紫色,或少有白色,長0.6~0.8cm,伸出苞片,外被微柔毛,內面在下唇之下方冠筒上簇生長柔毛,冠簡基部具一團長毛環,余部脈上具疏短毛茸,下唇中裂片邊緣具不規則圓或尖鋸齒,先端凹入;雄蕊、雌蕊內藏,退化雄蕊,發育,二藥室近相等,花絲極短,無毛,著生于花冠筒內;柱頭2裂,反卷;花盤前方指狀膨大。小堅果扁圓球形,直徑0.9~1.4mm,表面具疏網紋,網眼內平坦,具疣狀突起。花期6月,果期7月。
栽培于江西分宜、新余等地。
2.華薺苧
與江香薷極相似,但葉呈線狀披針形, 長1.8~2.6cm,寬0.3~0.4cm,邊緣具疏鋸齒3~4個,苞片多為5條脈,冠筒內基部具2~3行乳突狀或短棒狀毛茸,退化雄蕊多不發育,2藥室,一大一小。小堅果具深穴狀或針眼狀雕紋,穴窩內具腺點。
野生于草坡或林下,海拔至1400m。分布于華東、中南、臺灣、貴州。
【產地】
香薷:野生品稱青香薷,栽培品稱江香薷。產于江西、廣西、湖南、四川、安徽、浙江、江蘇、湖北、廣東、福建,山東。江西多栽培。以江西產量大。銷全國各地。
【品種考證】
出自《名醫別錄》①《四聲本草》:"香薷,今新定、新安有石上者,彼人名石香葇,細而辛,更絕佳。"②《本草衍義》:"香薷生山野,荊、湖南北三川皆有,兩京作圃種,暑月亦作蔬菜,治霍亂不可闕也,用之無不效。葉如茵陳,花茸紫,在一邊成穗。凡四、五十房為一穗,如荊芥穗,別是一種香,余如《經》。"③《綱目》: "香薷有野生,有家蒔,中州人三月種之,呼為香菜,以充蔬品。丹溪朱氏,惟取大葉者為良,而細葉者香烈更甚,今人多用之。方莖尖葉有刻缺,頗似黃荊葉而小,九月開紫花成穗,有細子。細葉者僅高數寸,葉如落帚葉,即石香薷也。"
【商品規格】
江香薷:產于江西、河南、河北者。產量大,品質佳,銷往全國,并供出口。
西香薷:產于江西宜春者。品質最佳,主要供出口。
青香薷:產于廣西、湖南、湖北者。品質稍次,多自產自銷或供附近地區,亦有少量出口。
以上商品以干燥、質嫩、莖基部紫紅、葉青綠、氣香辛烈者為佳。
各地民間所用的香薷尚有以下幾種:
①四川、陜西、山東等地以同屬植物香薷 Elsholtzia ciliata(thunb.) Hyland的干燥全草,作香薷使用。藥材形狀與上述品種相似,惟完整的葉較大,呈卵狀橢圓形或披針狀橢圓形,長3.5~10厘米,寬1.5~3厘米;穗狀花序,花明顯地偏向一側。在四川稱此為"德昌香薷"或"土香薷"。《本草衍義》所述香薷,即為本種,但目前在藥材商品中很少使用。參見"半邊蘇"條。②福建、江西、湖南、湖北、廣東、廣西、貴州等地以唇形科植物石香薷 Mosla chinensis Maxim.的全草作香薷使用。參見"石香ROU"條。③云南、四川、貴州等地,有以唇形科植物牛至 Origanum vulgare L.的全草作香薷使用者。參見"土香薷"條。④新疆地區使用的香薷,為唇形科植物萼果香薷Elsholtzia densa Benth.Var.Calycocarpa(Diels) C.Y.Wu的全草。參見"萼果香薷"條。⑤西藏地區尚有以密花香薷Elsholtzia densa Benth.及其變種E. Densa Benth.Var.Inathina(Maxim.) C.Y.Wu的全草入藥,又稱"密香薷"。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