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黃連《中國藥典》
【名稱】
黃連
【拼音】
Huanglian
【英文】
RHIZOMA COPTIDIS
【概述】
本品為毛茛科植物黃連Coptis chinensis Franch.、三角葉黃連Coptis deltoidea C. Y. Cheng et Hsiao或云連Coptis teeta Wall.的干燥根莖。以上三種分別習稱“ 味連”、“雅連”、“云連”。秋季采挖,除去須根及泥沙,干燥,撞去殘留須根。
【性味歸經】
苦,寒。歸心、脾、胃、肝、膽、大腸經。
【應用】
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用于濕熱痞滿,嘔吐吞酸,瀉痢,黃疸,高熱神昏,心火亢盛,心煩不寐,血熱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癰腫疔瘡;外治濕疹,濕 瘡,耳道流膿。酒黃連善清上焦火熱。用于目赤,口瘡。姜黃連清胃和胃止嘔。用于寒熱 互結,濕熱中阻,痞滿嘔吐。萸黃連舒肝和胃止嘔。用于肝胃不和,嘔吐吞酸。
【貯藏】
置通風干燥處。
【用法用量】
2~5g 。外用適量。
【理化鑒別】
(1) 本品橫切面:味連 木栓層為數列細胞。皮層較寬,石細胞單個或成群散在。中柱鞘纖維成束,或伴有少數石細胞,均顯黃色。維管束外韌型,環列。束 間形成層不明顯。木質部黃色,均木化,木纖維較發達。髓部均為薄壁細胞,無石細胞。
雅連 髓部有石細胞。
云連 皮層、中柱鞘及髓部均無石細胞。
(2) 取本品粗粉約1g,加乙醇10ml,加熱至沸騰,放冷,濾過。取濾液5 滴,加稀鹽酸1ml 與含氯石灰少量,即顯櫻紅色;另取濾液5 滴,加5% 沒食子酸乙醇溶液 2 ~3 滴,蒸干,趁熱加硫酸數滴,即顯深綠色。
(3) 取本品粉末50mg,加甲醇5ml ,加熱回流15分鐘,濾過,濾液補加甲醇使成5ml,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黃連對照藥材,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再取鹽酸小檗堿對照品, 加甲醇制成每1ml 含0.5mg 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 吸取上述三種溶液各1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苯-醋酸乙酯-異丙醇-甲醇 -水(6:3:1.5:1.5:0.3)為展開劑,置氨蒸氣飽和的展開缸內,展開,取出,晾干,置紫 外光燈(365nm) 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黃色 熒光斑點;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一個黃色熒光斑點。
【含量測定】
取本品粉末約0.1g,精密稱定,置100ml 量瓶中,加入鹽酸-甲醇(1:100)約95ml,60℃水浴中加熱15分鐘,取出,超聲處理30分鐘,室溫放置過液,加 甲醇至刻度,搖勻,濾過,濾液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鹽酸小檗堿對照品適量,精密稱定, 加甲醇制成每1ml 含0.04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 吸取供試品溶液1μl、對照品溶液1μl與3μl,交叉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苯-醋 酸乙酯-異丙醇-甲醇-水(6:3:1.5:1.5:0.3)為展開劑,另槽加入等體積的濃氨試液, 預平衡15分鐘,展開至8cm ,取出,揮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薄層掃描法)進行熒 光掃描,激發波長λ=366nm,測量供試品與對照品熒光強度的積分值,計算,即得。
本品含小檗堿以鹽酸小檗堿(C20H17NO4·HCl) 計,不得少于3.6% 。
【炮制】
黃連 除去雜質,潤透后切薄片,晾干,或用時搗碎。
酒黃連 取凈黃連,照酒炙法(附錄Ⅱ D)炒干。
每100kg黃連 ,用黃酒12.5kg。
姜黃連 取凈黃連,照姜汁炙法(附錄Ⅱ D)炒干。
每100kg黃連 ,用生姜12.5kg。
萸黃連 取吳茱萸加適量水煎煮,煎液與凈黃連拌勻,待液吸盡,炒干。
每100kg黃連 ,用吳茱萸10kg。
酒黃連、姜黃連、萸黃連照上述總灰分的方法測定,均不得過 4.0%。
【性狀】
味連 多集聚成簇,常彎曲,形如雞爪,單枝根莖長3~6cm,直徑 0.3~0.8cm 。表面灰黃色或黃褐色,粗糙,有不規則結節狀隆起、須根及須根殘基,有的 節間表面平滑如莖桿,習稱“過橋”。上部多殘留褐色鱗葉,頂端常留有殘余的莖或葉 柄。質硬,斷面不整齊,皮部橙紅色或暗棕色,木部鮮黃色或橙黃色,呈放射狀排列, 髓部有的中空。氣微,味極苦。
雅連 多為單枝,略呈圓柱形,微彎曲,長4~8cm,直徑0.5~1cm。“過橋”較長。
頂端有少許殘莖。
云連 彎曲呈鉤狀,多為單枝,較細小。
【圖片】
三角黃連
云連
藥材黃連(云連)
藥材黃連(味連)
藥材黃連(味連)橫切面
藥材黃連(雅連)
藥材黃連(雅連)橫切面
黃連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