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紅藤
【英文】
Sargentgloryvine Stem
【拉丁文】
Caulis Sargentodoxae
【異名】
血藤(《本草圖經》)、紅皮藤(《任城日記》)、過山龍(《綱目》),紅藤(《景岳全書》),千年健、血竭、見血飛,大活血(《植物名實圖考》),五花血藤(《貴州民間方藥集》),紅藤、赤沙藤(《浙江中藥手冊》),蕨心藤(《廣西中獸醫藥植》),血通(《血癥論》),活血藤、血木通(《中藥志》),穿尖龍、半血蓮、過血藤、血灌腸、花血藤(《湖南藥物志》)、黃梗藤、八卦藤、黃雞藤、血陳根、紅牛鼻陳(《閩東本草》),山紅藤(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五花七、五花血通、大血通(《陜西中草藥》),紅血藤、黃省藤、魚藤、紅菊花心(《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性味歸經】
味苦,性平。歸肝、大腸經。
【功效】
解毒消癰,活血止痛,祛風除濕,殺蟲。
【藥用】
為木通科植物大血藤 Sargentodoxa cuneata (Oliv.) Rehd. etWils. [Holboellia cuneata Oliv.] 的藤莖。
【應用】
用于腸癰腹痛。大血藤善清解大腸熱毒,又兼有活血止痛之功,常與紫花地丁、連翹、金銀花等清熱解毒藥配伍。配大黃更可增強清腸通便之功。如有膿腫者,宜加桃仁、赤芍。
用于血瘀痛經,經閉及跌打傷痛。大血藤能活血止痛,治經閉痛經,可與益母草、香附等活血行氣藥配伍應用。治跌打傷痛,則可與骨碎補配用加強活血止痛之功。治風濕痹痛,則有祛風除濕通絡止痛之效,可配用牛膝、威靈仙等祛風濕之品。
此外,大血藤尚有驅蟲作用。可用于蛔蟲病,蟯蟲病等,亦治蟲積腹痛等。
【注意】
孕婦慎服。
【用法用量】
9.00 - 15.00 g
【形態】
大血藤
落葉木質藤本,長達10m。莖圓柱形,褐色扭曲,砍斷時有紅色液汁摻出。三出復葉互生;有長柄:中間小葉倒卵形,長7~12cm,寬3~7cm,側生小葉較大,斜卵形,先端尖,基部兩側不對稱。花單性,雌雄異株,總狀花序出自上年生葉腋基部,長達12cm,下垂;萼片6;花瓣6,黃色;雄花有雄蕊6個,花瓣對生;雌花有退化雄蕊6個,心皮多數,離生,螺旋排列,胚珠1粒。漿果肉質,具果柄,多數著生于一球形花托上。種子卵形,黑色,有光澤。花期3~5月,果熟期8~10月。
生于深山疏林、大山溝畔肥沃土壤的灌木叢中。分布于中南及陜西、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四川、貴州、云南等地。老撾北部也有。
【產地】
主產于安徽、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廣西等地。銷全國各地。
【品種考證】
《本草圖經》云:"血藤生信州,葉如蔢可葉,根如大拇指,其色黃,五月采。"并附"信州血藤"圖,所繪似木通科大血藤。大血藤之名始見于羅思舉《簡易草藥》。《植物名實圖考》論大血藤云:"今江西廬山多有之,土名大活血。蔓生,紫莖,一枝三葉,宛如一葉擘分,或半邊圓,或有角而方,無定形,光滑厚韌。根長數尺,外紫內白,有菊花心。掘出曝之,紫液津潤。浸酒一宿,紅艷如血,市醫常用之。"結合其附圖觀之,即指本種。
【化學成分】
莖含鞣質約7%。分離出五種結晶單體,經鑒定為大素(Emodin)、大黃素甲醚(Physcion)、胡蘿卜甙(Daucosterol)、及谷甾醇及硬酸。 含鞣質約7.7%,并分離出5 種結晶單體,經鑒定為大黃素(emodin)、大黃素甲醚(physcion)、胡蘿卜甙(daucosterol)、 β-谷甾醇及硬脂酸等。
【采收加工】
8~9月采收,除去枝葉,洗凈,切段,長約30~60cm,或切片,曬干。
【炮制】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凈,稍浸,潤透,切厚片,干燥。
貯干燥容器內,密閉,置通風干燥處。防潮。
【附方】
1.治腸癰,生于小肚角,微腫而小腹隱痛不止者 紅藤一兩許,以好酒二碗,煎一碗,午前一服,醉,臥之。午后用紫花地丁一兩許,亦如前煎服,服后痛必漸止為效。然后以當歸五錢,蟬退、僵蠶各二錢,天龍、大黃各一錢,石(蟲葛)(蟲巴)五錢,老蜘蛛二個(捉放新瓦上,以酒盅蓋定,外用火煅干存性),共為末,每空心用酒調送一錢許,日逐漸服自消。(《景岳全書》腸癰秘方)
2.治灼傷 大血藤、金櫻子根各500g。以水煎成500ml。對已發生感染的創面可行濕敷,能促使創面清潔,加速愈合。(遵義醫學院附院《新醫藥資料》1971,(11):2)
3.治痛經 紅藤、益母草、龍芽草各9~15g。水煎服。(《浙江藥用植物志》)
4.治血崩 紅藤、仙鶴草、茅根各15g。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5.治跌打損傷 大血藤、骨碎補各適量。共搗爛,敷傷處。(《湖南農村常用中草藥手冊》)
6.治風濕腰腿痛 紅藤、牛膝各9g,青皮、長春七、朱砂七各6g。水煎服。(《陜西中草藥》)
7.治風濕性關節炎 ①紅藤30g,五加皮、威靈仙藤葉各15g。水煎服。(《浙江藥用植物志》) ②大血藤、透骨香、香樟根各30g。水煎,2次分服,每日1劑。(遵義醫學院附院《新醫藥資料》1971,(11):2)
8.治腸胃炎腹痛 大血藤9~15g。水煎服。(《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9.治小兒疳積,蛔蟲或蟯蟲癥 紅藤15g,或配紅石耳15g,共研細末,拌紅白糖食。(《陜西中草藥》)
10.治鉤蟲病 大血藤、鉤藤、喇叭花、鳳叉蕨各9g。水煎服。(《湖南農村常用中草藥手冊》)
【圖片】
紅藤
![]()
【表格】
紅藤《中藥歌決》
【歌決】
紅藤苦平胃大腸,祛風鎮痛消炎強;
諸風牙痛五淋癥,闌尾發炎服安康。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