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山豆根《青陽客棧》
【名稱】
山豆根
【英文】
Vietnamese Sophora Root
【拉丁文】
Radix Sophorae Tonkinensis
【異名】
山大豆根、黃結(《經驗方》),苦豆根(《中藥材手冊》),廣豆根(《中藥志》),南豆根(通稱),小黃連,巖黃連(貴州)。原植物越南槐又名:柔枝槐(《中藥志》)。
【性味歸經】
味苦,性寒,有毒。歸心、肺、胃經。
【功效】
清熱解毒,消腫利咽,止痛殺蟲。
【藥用】
為豆科植物越南槐Sophora tonkinensis Gagnep. [ S. subprostrata Chun et T. Chen] 的根及根莖。
【應用】
主治火毒蘊結,咽喉腫痛,齒齦腫痛,流行性腮腺炎,肺熱咳嗽,煩渴,黃疸,熱結便秘,熱腫禿瘡,痔瘡癬疥,蟲毒咬傷。
【注意】
脾胃虛寒泄瀉者禁服。
【用法用量】
6.00 - 12.00 g
【形態】
小灌木,直立或平臥,高1~2m。根圓柱狀,少分枝,根皮黃褐色,莖分枝少,密被短柔毛。奇數羽狀復葉,互生;小葉片11~19,橢圓形或長圓狀卵形,長1~2.5cm,寬0.5~1.5cm,頂端小葉較大,先端急尖或短尖,基部圓形,上面疏被短柔毛,背面密被灰棕色短柔毛。總狀花序頂生,長12~15cm,密被短毛;小花梗長約1cm,被細毛;花萼闊鐘狀,外被疏毛,先端5裂;花冠黃白色,旗瓣卵圓形,先端凹,基部具短爪,翼瓣長于旗瓣,基部具三角形耳;雄蕊10,離生,基部梢寬扁;子房具柄,圓柱形,密被長柔毛,花柱彎曲,柱頭圓形,具長柔毛。莢果長2~5cm,密被長柔毛,種子間成念珠狀。種子3~5顆,黑色,有光澤,橢圓形,種臍小。花期5~6月,果期7~8月。
生于海拔900~1100m的石灰巖山,陽光充足的山頂或山坡灌叢石縫中。分布于江西、廣東、廣西、貴州、云南等地。
【產地】
主產廣西,貴州、云南、廣東亦產。銷全國。
【品種考證】
山豆根始載于《開寶本草》。《本草圖經》載:"山豆根生劍南(今四川)山谷,今廣西亦有,以忠、力州(忠州今廣西南寧,萬州今重成)者佳。苗蔓如豆,根以此為名,葉青,經冬不凋,八月采根用……廣南者如小槐,高尺余。"以上所述產廣南,如小愧,高尺余者,可能就是現今作山豆根用的越南槐。
【商品規格】
山豆根:又名廣豆根、南豆根。為植物越南槐的根。質量好,產量高,全國銷售并且出口,為山豆根之正品。以質堅、干燥、無須根、無泥土等雜質者為佳。
北豆根:又名蝙蝠葛根、蝙蝠藤根、狗葡萄根、磨石頭根、黃條香根、黃根、山豆秧根、山地瓜秧根、山花子根、光光葉根。為防己科植物蝙蝠葛Menispermum dahuricum DC.的根莖。為北方所習用。
土豆根:為豆科植物華東木藍Indigofera fortuneiCraib、多花木藍I. Amblyantha Craib、宜昌木藍I.Ichan-gensis Craib、蘇木藍I. Carlesii Craib、陜西木藍I. potaniniiCraib以及花木藍I. Ki-rilowii Maxim. etPalib.等的根及根莖。
云豆根:為豆科植物野扁豆Dunbaria circinalis(Benth. )Bak.等的根。為云南地區所習用。
后三種均非正品,僅在個別地區使用。
【化學成分】
含總生物堿約0.93%,其中苦參堿(matrine)0.52%,氧化苦參堿(oxyma-trine)0.35%, 以及微量的臭豆堿(anagyrine)和甲基金雀花堿(methylcytisne);并含槐果堿 (sophocarpine)。黃酮類化合物有紫檀素(pterocarpin)和l-三葉豆高麗槐甙(l-trifolirhizin,l- maackioin-β-D-glucoside),后者經酶水解得l-高麗槐素(l-maackiain),均為紫檀素類化合物,有抗癌作用,其作用甙比甙元強,右旋體比左旋體強。另含山豆根素(sophoranone)、山豆根查耳酮(sophoradin)、山豆根色烯素 (sophoranochromene)、山豆根色烯查耳酮(sophoradochromene)、山豆根色烯素 (sophoranochromene)、山豆根色烯查耳酮(sophoradochromene)、山豆根色滿素(2-[{3′- hydroxy-2′,2′-dimethyl-8′-(3-methy-2-butenyl)}chroman-6′-yl]-7-hydroxy-8-(3- methyl-2-butenyl)chroman-4-one)、山豆根苯并二氫呋喃素(2-[{2′-(l-hydroxy-l- methylethyl)-7′-(3-methyl-2-butenyl)-2′,3′-dihydrobenzofuran}-5′-yl]-7- hydroxy-8-(3-methyl-2-butenyl)chroman-4-one)、大豆素(daiazein)、山豆根苯并吡喃素(2-[(7′-hydroxy-2′-dimethyl-2H-benzopyran)-6′-yl]-7-hydroxy-8-(3-methyl-2- butenyl)chroman-4-one)、4′,7-二羥基-6,8-雙(3-甲基-2-丁烯)二氫黃酮(4′,7- trihydroxy-6,8-bis-(3-methyl-2-butenyl)flavanone)、2′,4′,7-三羥基-6,8-雙(3- 甲基-2-丁烯)二氫黃酮(2′,4′,7-trihydroxy-6,8-bis-(3-methyl-2- butenyl)flavanone)、山豆根新色烯查耳酮(6-[3-(2′,4′- dihydroxyphenyl)acryloyl]-7-hydroxy-2,2-dimethyl-8-(3-methyl-2-butenyl)2H- benzopyrane)、山豆根新色烯素(2-(2′,4′-dihydroxyphenyl)-8,8-dimethyl-10-(3- methyl-2-butenyl)-8H-pyreano[2,3-d]chroman-4-one)及柒料木素;其所含酚性物質,水解得咖啡酸和長鏈醇(CnH2n+1OH,n=20,21,23,24,25,26)其中以C26為主,占72.4%;此外,尚含羽扇豆醇、β-谷甾醇、維生素C和維生素B1。有報道,中性多糖由D-半乳糖和D-葡萄糖組成,其分子比為1:1。
【藥理作用】
1 抗腫瘤作用 山豆根所含多種生物堿為其抗腫瘤有效成分,其中氧化苦參堿對腫瘤乏氧細胞具有選擇性殺傷作用,對小鼠肺腺細胞系乏氧細胞的毒性為有氧細胞的36倍,此比值隨藥物濃度加大而加大。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