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拳參《青陽客棧》
【名稱】
拳參
【拉丁文】
Rhizoma Polygoni Bistortae
【異名】
紫參、牡蒙(《本經》,《太平御覽》引作壯蒙),眾戎、音腹、伏菟、重傷(《吳普本草》),童腸、馬行(《別錄》),刀剪藥、刀槍藥、疙瘩參、破傷藥、銅羅(河北),蝦參、山蝦、山蝦子,地蝦、拳頭參、回頭參(山東),紅蒼術(安徽),紅重樓(浙江),紅蚤休、活血蓮、紅內消、馬尾七(湖北),土馬蜂、澀疙瘩、一口血(四川),鳶頭雞,地蜂子、紅三七、紅地榆、地蠶子(貴州)。原植物拳參又名:拳蓼(《中國高等植物圖鑒》),倒根草(新疆、湖南);
【性味歸經】
味苦,性微寒,小毒。歸肺、肝、大腸經。
【功效】
清熱利濕,涼血止血,解毒散結。
【藥用】
為蓼科植物拳參 Polygonum bistorta L. [P. lapidosum Kitag.] 或耳葉蓼 Polygonum manshuriense V. Petr. ex Kom. 的根莖。
【應用】
用于肺熱咳嗽,腸熱瀉痢,熱病驚癇。拳參有清熱解毒,利濕作用。治肺熱咳嗽,吐痰,可配伍黃芩、知母等煎服。入腸則能清腸中濕熱,治療濕熱泄瀉,下痢膿血,里急后重等癥,可單用或配伍芍藥、黃芩、蒲公英煎服。本品入肝經血分,清泄肝熱,如熱病驚風抽搐、癲癇可配伍鉤藤、僵蠶同用;若破傷風寒熱、驚厥,則配全蝎、蜈蚣。
用于血熱妄行的吐血、衄血。拳參有清熱涼血止血之功,治療血熱之吐血、衄血,可同丹皮、赤芍煎服;治創傷出血可單用本品研末外敷;痔瘡出血,可配伍槐花、地榆煎湯內服,或熏洗患處。
此外,拳參善解熱毒,并消腫散結,治熱毒壅結之癰腫瘡毒,毒蛇咬傷,可與紫花地丁、金銀花同煎內服;外用單味鮮品搗爛涂敷亦可。若咽喉腫痛或口舌生瘡,可單味煎湯含漱。
【注意】
無實火熱者不宜用,陰疽患者禁服。
【用法用量】
3.00 - 12.00 g
【形態】
1.拳參
多年生草本,高35~90cm。根莖肥厚,彎曲,外皮紫棕色。莖直立,單一,無毛。基生葉有長柄;葉片革質,長圓披針形或披針形,長10~20cm,寬2~6cm,先端長漸尖,基部圓鈍或截形,有時心形,沿葉柄下延成翅狀,邊緣外卷,兩面稍被毛,老時漸脫落,下面具網脈;莖生葉互生,向上柄漸短至抱莖,托葉鞘筒狀,膜質,長2~5cm ,總狀花序呈穗狀頂生,圓柱形,直立或稍彎,長3~6cm,小花密集,苞片卵形,膜質,花梗纖細;花淡紅色或白色,直徑約2.5mm,花被5深裂,裂片橢圓形;雄蕊8,與花被近等長或稍長;花柱3。瘦果三棱狀橢圓形,紅棕色,光亮,包于宿存花被內。花期6~9月,果期9~11月。
生于山野草叢中或林下陰濕處。分布于遼寧、內蒙古、河北、山西、陜西、寧夏、甘肅、新疆、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河南、湖北、湖南等地。
2.耳葉蓼
與拳參相似,其主要區別在于:本種的葉呈披針形或卵狀長圓形,長5~9cm,寬0.7~2.4cm,基部圓形,邊緣具有較明顯凸起的脈端,葉片兩面無毛。莖有8~9個節。瘦果棕黑色。
【產地】
主產于華北、西北及山東、江蘇、湖北等地。
【品種考證】
拳參之名,始見于宋《本草圖經》,蘇頌謂:"拳參生淄州田野。葉如羊蹄,根似海蝦,色黑。"按其根葉形態、產地及所附藥圖"淄州拳參",均與今日所用蓼科的拳參Polygonum bistorta L. 相吻合。然本品原名"紫參",收載于《本經》,列為中品。《新修本草》亦收載之。蘇敬云:"紫參葉似羊蹄,紫花青穗,皮紫黑,肉紅白,肉淺皮深,所在有之。"實即指拳參而言。
【商品規格】
同屬植物根莖在不同地區作拳參入藥的有:①毛耳葉蓼 Polygonum attenuatum V. Petr. (吉林)。③倒根蓼 P.ochoense V. Petr. (吉林長白山)。③狐尾蓼P. alopecuroi desTurcz.(內蒙古)。④珠芽蓼 P. viviparum L.(吉林、內蒙古、陜西、甘肅、青海、四川)。⑤球穗蓼(圓穗蓼)P. sphaerostachyum Meisn.(西藏)。⑥亮果蓼 P. nitens (Fisch. et Mey. )V. Petr. (甘肅、青海、新疆)。⑦太平洋蓼P. pacificum V. Petr. (東北)。⑧草血竭P. paleaceum Wall. (貴州、云南)等。
【藥理作用】
1 抗菌作用 拳參在體外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枯草桿菌及大腸桿菌等均有抗菌作用。其根莖中所含左旋表兒茶酚能抑制乳酸菌的生長。拳參中含鞣質的提取物,在試管內抗菌的有效濃度為0.5%—1.0%。
2 止血作用 拳參滲液與明膠等制成的“止血凈”1號,用于犬、綿羊等各種止血實驗,均有—定止血效果。組織埋藏可以吸收,并有一定止血抗炎作用。
3 其他作用 根莖中所含左旋表兒茶精能顯著降低膽堿酯酶活性,并能降低大鼠血清和肝臟中的膽固醇,對四氧嘧啶引起的大鼠糖尿有預防作用。
4 毒性 拳參提取物對動物毒件很低。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為0.33g/只,給兔腹腔注射“止血凈”0.2g/kg觀察5d,30d后解剖,均未見異常。
【采收加工】
春、秋兩季挖取根狀莖,去掉莖、葉及須根,洗凈,曬干或切片曬干,亦可鮮用。
【炮制】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大小個分開,略浸,洗凈,潤透,切薄片,干燥,篩去灰屑。
貯干燥容器內,置通風干燥處,防霉。
【附方】
1.治下痢 紫參半斤,煎二升,入甘草二兩,煎取半升,分三服。(《綱目》引《金匱玉函》)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