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紫花地丁《青陽客棧》
【名稱】
紫花地丁
【英文】
紫花地丁 Philippine Violet Herb,地丁 Mamyflower Gueldemstaedtid Herb
【拉丁文】
Herba Violae
【異名】
堇堇菜,箭頭草(《普濟方》),地丁、羊角子(《乾坤秘韞》),獨行虎(《綱目》),地丁草(《本草再新》),如意草(《隨息居飲食譜》),寶劍草(《植物名實圖考》),犁頭草(《河南中草藥手冊》),紫地丁、兔耳草(《中藥大辭典》),金剪刀(江蘇),小角子花(黑龍江)。原植物紫花地丁又名:紫地丁、兔耳草、遼堇菜、米口袋,又名:米布袋(《綱目》)、大米口袋、多花米口袋、毛紫云英、疔毒草、小丁花。
【性味歸經】
味苦、辛,性寒。歸心、肝經。
【功效】
清熱解毒,涼血消腫。
【藥用】
為堇菜科植物紫花地丁 Viola philipica Cav. [V. confusa Champ. ; V. yedoensis Makiho.] 的帶根全草。
【應用】
用于各種癰瘡腫毒及目赤腫痛等,尤宜于疔瘡與丹毒。紫花地丁苦寒能清熱解毒,辛能散結,功擅消癰腫;既入氣分,又入血分,可兼清氣分、血分之熱,常配金銀花、蒲公英、野菊花等清熱解毒藥同用,如《醫宗金鑒》五味消毒飲;用于溫熱病熱入營分,可配犀角、玄參、牡丹皮等清營涼血藥同用;用于麻疹熱毒熾盛可配紫草、牛蒡子等祛風透疹藥同用;用于肝熱目赤腫痛可配菊花、蟬蛻等同用;用于毒蛇咬傷可配雄黃內服及外敷。
【注意】
陰疽漫腫無頭及脾胃虛寒者慎服。
【用法用量】
10.00 - 30.00 g
【形態】
多年生草本,高4~14cm;果期高可達20余cm。根莖短.垂直,淡褐色,長4~13mm,粗2~7mm;節密生,有數條細根。葉多數,基生,蓮座狀;葉柄于花期長于葉片1~2倍,具狹翅,于果期長可達10余cm,上部具較寬的翅;葉片下部者通常較小,呈三角狀卵形或狹卵形,上部者較長,呈長圓形、狹卵狀披針形或長圓狀卵形,長1.5~4cm,寬0.5~1cm,先端圓鈍,基部截形或楔形,稀微心形,邊緣具較平的圓齒,兩面無毛或被細短毛,果期葉片增大;托葉膜質,蒼白色或淡綠色,2/3~4/5與葉柄合生,離生部分線狀披針形。花梗通常多數,細弱,與葉片等長或高出葉片;花紫堇色或淡紫色,稀呈白色,喉部色較淡并帶有紫色條紋;萼片5,卵狀披針形或披針形,基部附屬物短,末端圓或截形;花瓣5,倒卵形或長圓狀倒卵形;距細管狀,長4~8cm,末端圓;雄蕊5,花藥長約2mm,花隔先端的附屬物長約1.5mm;子房卵形,花柱棍棒狀,柱頭三角形。蒴果長圓形,長5~12mm,無毛。種子卵球形,長1.8mm,淡黃色。花、果期4月中旬至9月。
生于田間、荒地、山坡草叢、林緣或灌叢中。分布于全國大部分地區。
【產地】
主產于江蘇、浙江、安徽等地。自產自銷。
【品種考證】
本種以堇堇菜之名始載于《救荒本草》,云:"堇堇菜,一名箭頭草。生田野中。苗初塌地生。葉似鈹箭頭樣,而葉蒂甚長。其后,葉間竄葶,開紫花。結三瓣蒴兒,中有子如芥子大,茶褐色。"根據形態描述,并參照其附圖,所指應為堇菜科植物紫花地丁。《綱目》云:"紫花地丁,處處有之。其葉似柳而微細,夏開紫花結角。"《植物名實圖考》在"犁頭草"下記載:"犁頭草即堇堇菜。南北所產,葉長圓、尖缺各異;花亦有白紫之別,又有寶劍草、半邊蓮諸名,而結實則同。"書中共附圖三幅,其中寶劍草一圖,其原植物為本種。
本草中對紫花地丁這一名稱的記載是比較混亂的,如《綱目》引《普濟方》云:"鄉村籬落生者,夏秋開小白花,如鈴兒倒垂,葉微似木香花之葉。此與紫花者相戾,恐別一種也。"其附圖也是據此而繪;《植物名實圖考》在十三、十四卷也分別載有兩種紫花地丁,但考其附圖均非堇萊科植物。
【商品規格】
地丁藥材,較為復雜,尚有下列幾種同屬植物的全草在不同地區亦作紫花地丁用:①白花堇菜 Viola patrini DC. 分布于安徽、江蘇、上海。②戟葉堇菜 V. betonicifolia Smith 分布于江蘇、浙江、四川。③早開堇菜 V. prionantha Bunge 分布于內蒙古、北京、天津。
除上述品種外,在廣東以長萼堇菜Viola inconspicua Bl.、陜西以白花堇菜 V. Patrinii DC.、新疆以香堇 V. Oxycentra Juz. 的帶根全草作紫花地丁入藥。另有一種苦地丁,為罌粟科植物地丁紫堇 Corydalis bun-geana Turcz. 的全草。東北、內蒙古、河北、青海、山東等地作“地丁”入藥。詳“苦地丁”條。
②犁頭草 Viola japonica Langsd., ③米口袋 Gueldenstaedtia multiflora Bge., ④小米口袋 Gueldenstaedtia pauciflora (PaII.) Fisch. ⑤華南龍膽 Gentiana lourciri (D. Don) Griseb.
【化學成分】
紫花地丁全草含甙類、黃酮類、蠟、蠟酸(Cerotic acid)及不飽和酸等的酯類〕。花中亦含蠟,蠟中含飽和酸(主要為蠟酸)34.9,不飽和酸5.8%,醇類10.3%,烴約 47%。 根含淀粉約37%,并有生物堿、黃酮反應。 全草含甙類、黃酮類、蠟(為蟲蠟酸及不飽和酸等的酯類)。預試全草含大量粘液質,并含有弱的溶血作用的物質。尚從全草中分得軟脂酸、對羥基苯甲酸、反式對羥基桂皮酸、丁二酸、二十酰對羥基苯乙胺和阿福豆甙(afzelin)和山柰酚-3-O-鼠李糖甙。
【理化鑒別】
甜地丁 又名:米口袋地丁、蘿卜地丁。為植物米口袋或小米口袋的根或帶根的全草。主根呈紡錘形、長錐形或長圓柱形,長10~20厘米,直徑3~6毫米。表面紅棕色至土黃色,粗糙,有縱皺紋,多少扭曲,或有殘存的支根及須根,皮孔橫生,稍突起,呈點線狀,色稍深。上端有多數基生葉。葉為羽狀復葉,葉柄細長,小葉片橢圓形或長橢圓形,被白色柔毛,多呈灰綠色。有時可見圓筒形的莢果,表面密被柔毛,開裂或不開裂。主根質堅而稍韌,難折斷。折斷面纖維極多,乳白色,內面不平坦,微顯顆粒狀,乳黃色,并有放射狀花紋。氣微臭,味淡而稍甜。以根粗壯而長、葉綠、無雜質者為佳。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