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蒲公英《中藥全書》
【名稱】
蒲公英
【拼音】
PugongYing
【英文】
Dandelion
【日文】
ホコウエイ
【拉丁文】
Herba Taraxaci
【異名】
黃花地丁,婆婆丁,奶汁草。
【性味歸經】
苦、甘,寒。歸肝、胃經。
【功效】
清熱解毒,消癰散結,利濕通淋。
【藥用】
本品為菊科植物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um Hand.–Mazz.的全草。
【應用】
1.用于癰腫疔毒,乳癰內癰。本品苦以泄降,甘以解毒,寒能清熱兼散滯氣,為清熱解毒、消癰散結之佳品,主治內外熱毒瘡癰諸證,兼能通經下乳,又為治療乳痛良藥。用治癰腫疔毒,常與野菊花、紫花地丁、金銀花等藥同用,如五味消毒飲;治療乳癰腫痛,可 單用本品濃煎內服.或以鮮品搗汁內服,渣敷感處,也可與全瓜婁、金銀花、牛蒡子等藥同用,用治腸病腹痛,常與大黃、牡丹皮、桃 仁等同用;用治肺癰吐膿,常與魚腥草、冬瓜仁、蘆根等同用;與板藍根、玄參等配伍,還可用于咽喉腫痛;鮮品外敖還可用治毒蛇咬 傷。
2.用于熱淋澀痛,濕熱黃疽。本品苦寒,清熱利濕,利尿通淋,故對濕熱引起的淋證、黃疽等也有較好的效果。治療熱淋澀痛,常與白茅根、金錢草、車前子等同用,以加強利尿通淋的效果;治療濕熱黃疽,常與茵陳、梔子、大黃等同用。此外,本品還有清肝明目的功效,以治肝火上炎引起的目赤腫痛,可單用取汁點眼,或濃煎內服,如《醫學衷中參西錄》一味蒲公英 湯。亦可配菊花、夏枯草、黃芩等復方使用。
【注意】
用量過大,可致緩瀉。
【用法用量】
煎服,10~30g。外用適量。
【形態】
多年生草本,含白色乳汁。根單一,葉基生,呈蓮座狀,矩圓狀倒披針形或匙形,羽狀深裂;花莖數個,上端被密蛛絲狀毛;總苞片淡綠色;花舌狀,黃色,兩性,花冠先端平截,5齒裂。瘦果倒披針形,褐色,有縱棱,并有橫紋相連,上半部有尖小瘤,先端有喙,上 部延長成細柱狀,頂生白色冠毛。花期早春及晚秋。分布于全國各地。生于田邊、荒野、路旁。
【產地】
全國各地均產。
【品種考證】
蒲公英本草記載始見于《新修本草》,原名蒲公草。云:“葉似苦苣,花黃,斷有白汁,人皆啖之。”《本草圖經》云:“蒲公草舊不著所出州土,今處處平澤田園中皆有之,春初生苗葉如苦苣,有細刺,中心抽一莖,莖端出一花,色黃如金錢,斷其莖有白汁出,人 亦啖之。俗呼為蒲公英。”《本草衍義》曰:“蒲公草今地丁也,四時常有花,花罷飛絮,絮中有子,落處即生,所以庭院間亦有者, 蓋因風而來也。”《本草綱目》云:“地丁,江之南北頗多,他處亦有之,嶺南絕無。小科布地,四散而生,莖、葉、花、絮并似苦 苣,但小耳。嫩苗可食。”根據以上描述,再結合《本草圖經》、《植物名實圖考》之附圖形態證實,古代本革記載的蒲公草肯定系菊 科蒲公英屬(Taraxacum)植物。
【商品規格】
統裝。以葉多、色灰綠、根粗長者為佳。
【顯微特征】
蒲公英根橫切面:木栓層為數列棕色細胞。韌皮部寬廣,乳管群斷續排列成數輪。形成層成環。木質部較小,射線不明顯,導管較大,散列。薄壁細胞含菊糖。葉片表面觀:上下表皮細胞垂周壁波狀彎曲,表面角質紋理明顯或稀疏可見。上下表皮均有非腺毛,3~9細胞,直徑17~34μm,頂端 細胞甚長,皺縮呈鞭狀或脫落。下表皮氣孔較多,不定式或不等式,副衛細胞3~6個。葉肉細胞含細小草酸鈣結晶。葉脈旁可見乳汁 管。
【化學成分】
全草含蒲公英甾醇(taraxasterol)、蒲公英素(taraxocerin)、蒲公英苦素(taraxicin)、菊糖、果膠及膽堿等。
【理化鑒別】
(1)取本品甲醇提取液1ml,置水浴上蒸干。用冰醋酸1ml溶解殘渣,加入醋酐一濃硫酸(19∶1)試劑1ml,觀察顏色由黃色很快變為紅色→紫色→青色→污綠色。(檢查甾醇類)
(2)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醇10ml冷浸過夜,濾過。濾液蒸干,殘渣加稀鹽酸4ml溶解,濾過。取濾液1ml,加改良碘化鉍鉀試液2滴,產生橙色沉淀。(檢查水溶性生物堿)
(3)薄層色譜 ①取本品粉末250g,加乙醇500ml,加熱回流8小時,減壓回收乙醇至干,加10%氫氧化鉀乙醇液30ml皂化3小時,加水60ml稀釋,加稀鹽酸調至中性,加乙醚10ml萃。ㄍ枯腿3次).再用一定量水洗3次,用無水硫酸鈉脫水,回收乙醚濃縮后作為供試 品溶液。用β-谷甾醇、α-香樹脂醇的乙醇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取供試品溶液和對照品溶液分別點樣于同一硅膠G薄板上,用氯仿展 開,展距16.5cm。取出晾干。噴以5%磷鋁酸的乙醇溶液,烘烤加熱后,可見供試品色譜在與對照品色譜的相度位置上,顯相同的藍色斑 點。②取本品粉末50g,加乙醇250ml,于索氏提取器中回流提取,回收乙醇2/3后,加少量蒸餾水濾過。濾液濃縮蒸干,加甲醇1ml溶解 后作為供試品溶液。另以膽堿的甲醇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取供試品溶液與對照品溶液,分別點樣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用正丁醇-乙 酸-水(4∶l5)展開,展距16.5cm。取出晾干。噴以碘化鉍鉀溶液后,則供試品色譜在與對照品色譜的相應位置上顯相同的橘紅色斑點。
【藥理作用】
1.抗菌:50%鮮草汁用平板挖溝法,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傷寒桿菌有抑制作用;50%全草煎劑用平板挖溝法,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和綠膿桿菌有抑制作用。
2.抗真菌:水浸液用試管稀釋法,1:4對奧杜盎小孢子菌許蘭黃癬菌,紅色毛癬菌等有抑制作用。
(責任編輯:Doctor00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