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九香蟲 【拼音】 Jiuxiangchong 【概述】 為蝽科昆蟲九香蟲Aspongopus chinensis Dallas的干燥體。主產于云南,四川、貴州,廣西等地。11月至次年3月前捕捉,置容器內,加酒少許將其悶死,取出陰干;或置沸水中燙死,取出干燥。生用,或用文火微炒用。 【性味歸經】 咸,溫。歸肝、脾,腎經。 【功效】 理氣止痛,溫腎助陽。 【應用】 1.胸脅、脘腹脹痛。本品氣香走竄、溫通利膈而有行氣止痛之功。治療肝氣郁滯之胸脅脹痛,或肝胃不和之胃脘疼痛,可與香附、延胡索,郁金等同用;若中焦寒凝氣滯之胃寒疼痛,可與木香、延胡索、厚樸等同用。 2.陽痿、腰膝冷痛、尿頻。本品有溫腎壯陽,助陽起痿之功。治腎陽不足、命門火衰之陽痿、腰膝冷痛,可單用炙熱嚼服、研末服,或配伍淫羊藿、杜仲、巴戟天等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3~9g。入丸、散劑服,1.5~3g。 【臨床研究】 1.化學成分:本品含九香蟲油,油中含硬脂酸、棕櫚酸、油酸,其臭味來源于醛或酮,還含蛋白質、甲殼質等。 2.藥理作用:九香蟲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傷寒桿菌、副傷寒桿菌、福氏痢疾桿菌有較強的抗菌作用;并有促進機體新陳代謝作用。 3.臨床研究: 以活體九香蟲腹腔內容物均勻涂布血管瘤上,每日3~4次,外治血管瘤,連用數日可愈(江蘇中醫,1996,6:24);將九香蟲用火焙焦研面,與雞蛋攪勻,在用芝麻油煎雞蛋食用,治療慢性喘息性支氣管炎21例,總有效率100%(河南中醫學院學報,1979,4:66);用九香蟲、廣木香等制成止痛靈,臨床用于胃腸疼痛、膽絞痛等,止痛效果良好(湖南中醫學院學報,1990,3:157);以潰瘍湯(以九香蟲為主,加補骨脂、五味子、白術、三七、肉豆蔻),用治潰瘍性慢性結腸炎,其療效顯著,總有效率高達87%(陜西中醫,1999,4:168)。另有用九香蟲復方治療老年萎縮性胃炎等。 【參考文獻】 1.《本草綱目》:“主治膈脘滯氣,脾腎虧損,壯元陽”。 2.《本草新編》:“九香蟲,蟲中之至佳者。入丸、散中以扶衰弱最宜。但不宜入于湯劑。以其性滑,恐動大便耳。九香蟲亦興陽之物,然非人參、白術、巴戟天、肉蓯蓉、破故紙之類,亦未見其大效也。” 【圖片】 九香蟲 ![]() 九香蟲《本草綱目》 ![]() 九香蟲活體 ![]() 藥材九香蟲 ![]()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