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其他作用 蘇木還有抑制醛糖還原酶抑制作用,其所含山楂查耳酮對該對該酶的IC50為1。umol/l。另早年曾有報告.蘇木對小鼠、兔、豚鼠于不同給藥途徑均有催眠作用,劑量加大還有麻醉作用,并能對抗士的寧、可卡因的中樞興奮作用。 此外,蘇木浸劑和剪劑在體外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肺炎鏈球菌、白喉桿菌、流感桿菌、弗氏痢疾桿菌及副傷寒桿菌等多種細菌有較強的抑茵作用,對百日咳桿茵、傷寒桿茵、副傷寒甲、乙桿茵及肺炎桿菌也有抑制作用。 5.毒性 蘇木煎劑腹腔注射對小鼠的LD50為18.9g/kg。 【采收加工】 蘇木種植8年后可采入藥。把樹干砍下,削去外圍的白色邊材,截成每段長60cm,粗者對半剖開,陰干后,扎捆置陰涼干燥處貯藏。 【炮制】 《雷公炮制論》:“須細銼了,重搗。”《小兒衛生總微論方》:“研。”《朱氏集驗方》:“捶碎。”《本草蒙簽》:“入藥唯取中心。”《本草乘雅半偈》:“銼極細。”《本草述鉤元》:“去皮節。”現行,取原藥材,除去雜質,鋸成長約3cm的段,劈成片或研成粗粉,或鋸段后刨成薄片。 貯干燥容器內,置陰涼干燥處。 【附方】 1.治婦人月水不通,煩熱疼痛 蘇枋木二兩(銼),硇砂半兩(研),川大黃(末)一兩。上藥,先以水三大盞,煎蘇木至一盞半,去滓,入硇砂、大黃末,同熬成膏。每日空心,以溫酒調下半大匙。(《圣惠方》蘇枋木煎) 2.治產后血運,腹悶,氣喘急欲死 蘇枋木(末)二兩,荷葉(炙)一枚,芍藥一兩半,桂(去粗皮)一兩,鱉甲(去裙襴,醋炙)一兩半。上五味,銼如綠豆大,以水五盞,藕汁一合,同煎取二盞,去滓,入紅雪一兩,分溫二服,粥食前,如人行三五里再服。(《圣濟總錄》蘇枋飲) 3.治產后血暈 用蘇木三兩銼碎,水五盞,煎二盅,入少酒,分作二服。(《衛生易簡方》) 4.治產后在蓐內煩渴狂語 蘇枋木一兩(銼)。上以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去滓,放溫,漸漸服盡,其渴立止。(《圣惠方》) 5.治虛勞血癖,氣壅滯,產后惡露不安(盡),怯起沖心,腹中攪痛及經絡不通,男女中風,口噤不語宜此法 研細乳頭香細末方寸匕,酒煎蘇方,去滓調服,立吐惡物差。(《海藥本草》) 6.治血風口噤,不能言語 用蘇方木五錢(搗細)。防風、玉竹各三錢,當歸、川芎、秦艽各一錢五分。水煎服。(《本草匯言》) 7.治跌打傷損,因瘡中風 蘇木(槌令爛,研)二兩。用酒二升,煎取一升。分三服,空心、午時、夜臥各一服。(《圣濟總錄》蘇木酒) 8.指斷,亦治其余皮膚刀矢傷 真正沉重蘇木,為細末,敷斷指間,外用蠶繭包縛完固。(《攝生眾妙方》接指方) 9.治風濕性關節炎 用(蘇木)樹干30g。水煎服。(《廣西本草選編》) 10.治偏墜腫痛 用蘇木三兩,好酒一壺。煮熟頻飲。(《瀕湖集簡方》) 11.治宮頸癌(氣滯血瘀) 蘇木10g,斑莊根30g,小紅參30g,香附15g,馬鞭草15g。水煎服。(《云南抗癌中草藥》) 【參考文獻】 《本草拾遺》:寒。主霍亂嘔逆,及人常嘔吐,用水煎服之,破血當以酒煮為良。 《日華子本草》:治婦人血氣心腹痛,月候不調,及蓐勞,排膿,止痛,消癰腫。撲損瘀血,女人失音血噤,赤白痢,并后分急痛。 《藥類法象》:主破血,產后血脹滿欲死,排膿止痛,消癰腫瘀血,月經不調,及血暈口噤。 《藥性賦》:味甘、咸,平,性寒,無毒。可升可降,陰也。其用有二:破瘡瘍死血,非此無功;除產后敗血,有此立驗。 《湯液本草》:氣平,味甘、咸。甘而酸、辛,性平。甘勝于酸、辛,陽中之陰,無毒。 《本草》云:主破血,產后血脹悶欲死者。排膿止痛,消癰腫瘀血,婦人月水不調及血暈口噤。 《心》云:性平,甘勝于酸辛。去風與防風同用。 《珍》云:破死血。 《本草衍義補遺》:味辛甘咸,乃陽中之陰。主破血、產后脹滿欲死,排膿止痛,消癰腫瘀血、月經不調及血暈口噤極效。 《本草發揮》:潔古云:性涼,味甘酸而微辛,陽中之陰。發散表里風氣,破死血。 《本草綱目》:蘇木乃三陰經血分藥,少用則和血,多用則破血。 《本草經疏》:蘇木稟水土之氣以生,故其味甘咸,氣平無毒。好古加辛。降多于升,陽中陰也。入足厥陰,兼入手少陰,足陽明經。凡積血,與夫產后血脹悶欲死,無非心肝二經為病。此藥咸主入血,辛能走散,敗濁瘀積之血行,則二經清寧,而諸證自愈。日華子主婦人血氣心腹痛,月候不調,及蓐勞,排膿止痛,消癰腫,撲損瘀血,女人失音血噤!逗K帯分魈搫,血癖,氣壅滯,產后惡露不凈,心腹攪痛,及經絡不通。悉取其入血行血,辛咸消散,亦兼有軟堅潤下之功,故能祛一切凝滯留結之血,婦人產后,尤為所須耳。 簡誤:產后惡露已盡,由血虛腹痛者,不宜用。 《本草蒙筌》:味甘、咸,氣平?缮山,陽中之陰。無毒。入藥惟取中心,煎酒專行積血。女科資通月水,產后敗血立除。外科仗散腫癰,跌撲死血即逐。同防風散表里風氣,調乳香治口噤風邪。 《本草乘雅》:蘇有疏暢義;方有不動義,具厥陰風木之才,非分崩離坼之比。 死而更生曰蘇;賦形有嘗蟲方;東方之行曰木。木以色勝,當判入肝,肝之心藥,肝之血分氣藥也。肝主色,自入為青,入心為赤,肝藏血,心藏血脈之氣也。故主血中諸眚,悶絕欲死者,功能屠絕鬼氣,蘇醒人魂,一名屠蘇者以此。 《藥性解》:蘇木,味甘咸,性平,無毒,入肝經。主破產后惡血、瘡瘍死血、一切跌撲損傷,調月水,去瘀血,和新血,排膿止痛,消癰散腫及主霍亂嘔逆、赤白痢下。 按:蘇木專主血分,宜入肝經,然破血之功多而和血之功少,勿得多用,以傷陰分。 《藥鑒》:氣寒,味甘咸,無毒,可升可降,陰也。諸血家之要藥也。與川芎同用,則散頭目之血熱。與紅花同用,則治產后之血瘀。與皂角刺同用,則逐癰腫之血死。與四物湯同用,則滋骨蒸之血枯。要之熱去則血涼,瘀除則血新,死逐則血活,枯滋則血潤。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