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昆布《中藥學7版》 【名稱】 昆布 【拼音】 Kunbu 【出處】 《名醫別錄》 【概述】 為海帶科植物海帶Laminaria japonica Aresch.或翅藻科植物昆布 Ecklonia kurome Okam.的葉狀體。主產于山東、遼寧、浙江等地。夏、秋兩季采撈,除去雜質,漂凈,切寬絲,曬干。 【性味歸經】 咸,寒。歸肝、腎經。 【功效】 消痰軟堅,利水消腫。 【應用】 同海藻,常與海藻相須而用。 【用法用量】 煎服,6~l2g。 【臨床研究】 1.化學成分:本品含藻膠酸、昆布素,半乳聚糖等多糖類,海帶氨酸、谷氨酸、天門冬氨酸,脯氨酸等氨基酸,維生素B1、B2、C、P及胡蘿卜素,碘、鉀、鈣等無機鹽。 2.藥理作用: 含碘和碘化物,有防治缺碘性甲狀腺腫的作用;海帶氨酸及鉀鹽有降壓作用;藻膠酸和海帶氨酸有降血清膽固醇的作用;熱水提取物對于體外的人體KB癌細胞有明顯的細胞毒作用,對S180腫瘤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并能提高機體的體液免疫,促進機體的細胞免疫,昆布多糖能防治高血糖。 3.臨床研究: 現臨床還廣泛用治其它疾病,特別多用于眼科疾患上,如用2%昆布液行離子導入,再配以1%昆布液點眼,治療眼視網膜震蕩,有效率為92.2%,治愈率為71.1%(中國中醫眼科雜志,1992,4:216);治玻璃體混濁,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中西醫結合雜志,1990,7:445);另用昆布60g,溫水泡服后,加調料服,治療35例便秘患者,結果8例痊愈,24例有效。(浙江中醫雜志,1992,9:398)。 【參考文獻】 1.《名醫別錄》:“主十二種水腫,癭瘤聚結氣,瘺瘡。” 2.崔禹錫《食經》:“治九瘺風熱,熱癉,手腳疼痹,以生啖之益人。” 3.《本草經疏》:“昆布咸能軟堅,其性潤下,寒能除熱散結,故主十二種水水腫,癭瘤聚結氣,瘺瘡。東垣云:癭堅如石者,非此不除。正咸能軟堅之功也。詳其氣味、性能、治療,與海藻大略相同。” 【錄自】 《中藥學7版》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