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升白細胞作用 幼齡小鼠灌胃給予巴戟天煎劑每日 20g/kg,連續10d,能升高血中白細胞,對60Co照射小鼠血中白 細胞增加尤為明顯。 4 對附性器官的影響 雄性去勢幼齡大鼠灌胃給予巴戟天煎劑每日30g/kg,連續15d,對精液囊、前列腺、包皮腺和提肛肌重量均無明顯影響。提示巴戟天無雄激素樣作用; 5 其他作同 幼齡小鼠每日灌服灌服巴戟天煎劑20g/kg,連續 給藥10d,能抑制小鼠胸腺萎縮。但另有報道,給幼齡小鼠每 日灌服巴戟天煎劑及醇提液60g/kg或腹腔注射溫浸劑10g/ kg,均能引起小鼠胸腺萎縮。” 6 毒性 小鼠灌胃紿予巴天戟水煎濃縮液,每日4次,累積劑量提高到250g/kg,觀察72h未見動物死亡。采用體外SOS 比色分析法測定對大腸桿菌PQ37菌株的DNA作用,結果表明巴戟天煎劑對大腸桿菌SOS應答系統無明顯影響,提示巴戟天 無誘變或致誘變的遺傳毒性。 【采收加工】 栽種6~7年即可采收。在秋冬季采挖,挖出后,摘下肉質根,洗去泥沙,用沸水略燙,立即撈取,在陽光下曬至六、七成干時,用木錘輕輕錘扁,再曬至全干即成;或先蒸過,曬至半干后,捶扁,曬干。 【炮制】 1.巴戟天 《肘后方》:“去心。”《圣惠方》:“去心,去苗。”《局方》:“銼。”《本草匯》:“去心,擊破。”現行,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凈,泡至三四成透后,置適宜的蒸器內蒸透,趁熱除去木心,切段,干燥。生品偏于強筋骨,祛風濕。 2.鹽巴戟天 《局方》:“鹽湯浸,打去心。”《醫學入門》:“鹽水煮,去心。”《壽世保元》:“鹽水泡,去心。”現行,取凈巴戟天,用鹽水拌勻,悶至鹽水被吸盡,置適宜的蒸器內蒸透,趁熱除去木心,切段,干燥。每巴戟天100kg,用食鹽2kg。鹽制多用于補腎助陽,強筋健骨。 3.制巴戟天 《仁術便覽》:“甘草湯浸去心。”《景岳全書》:“甘草湯炒。”《醫學廣筆記》:“甘草汁煮,去骨。”現行,取甘草搗碎,煎湯,去渣,加入凈巴戟天拌勻,置鍋內,用文火煮透,取出,趁熱除去木心,切段,干燥。每巴戟天100kg,用甘草6kg。甘草水制,增強其補益作用。 4.酒巴戟天 《博濟方》:“去心,用無灰酒煮五七沸以來,卻曬。”《圣濟總錄》:“先去心,以酒浸一夜,銼焙干。”《瑞竹堂方》:“剝肉,酒浸,炒干。”《普濟方》:“酒浸一宿去皮心。”《醫宗說約》;“去骨,酒洗。”《玉揪藥解》:“去梗,酒浸,蒸曬。”現行,取巴戟天段,加黃酒拌勻,悶潤至吸盡,置熱鍋內,用文火炒至表面呈黃色為度,取出,放涼。每巴戟天100kg,用黃酒12kg。酒制增強溫腎壯陽,強筋骨,祛風濕作用。 貯干燥容器內,鹽巴戟天、制巴戟天、酒巴戟天密閉,置陰涼干燥處。防蛀,防霉。 【附方】 1.治虛羸陽道不舉,五勞七傷百病,能食,下氣 巴戟天、生牛膝各三斤。以酒五斗浸之,去滓溫服,常令酒氣相及,勿至醉吐。(《千金要方》) 2.治陽痿 巴戟肉6g,補骨脂6g。水煎服。(《甘肅中醫驗方集錦》) 3.治婦人子宮久冷,月脈不調,或多或少,赤白帶下 巴戟三兩,良姜六兩,紫金藤十六兩,青鹽二兩,肉桂(去粗皮)、吳茱萸各四兩。上為末,酒糊為丸。每服二十丸,暖鹽酒送下,鹽湯亦得,日午、夜臥各一服。(《局方》巴戟丸) 4.治陽衰氣弱,精髓空虛,形神憔悴,腰膝痿痹,或女人血海干虛,經脈斷續,子嗣難成 巴戟天八兩,當歸、枸杞子各四兩,廣陳皮、川黃柏各一兩。俱用酒拌炒,共為末,煉蜜丸,梧桐子大。每早晚各服三錢,白湯下,男婦皆可用。(《本草匯言》) 5.治小便不禁 益智仁、巴戟天(去心,二味以青鹽、酒煮),桑螵蛸、菟絲子(酒蒸)各等分。為細末,酒煮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前用鹽酒或鹽湯送下。(《奇效良方》) 6.治飲酒人腳氣甚危 巴戟半兩(糯米同炒,米微轉色,不用米),大黃一兩(銼,炒)。同為末,熟蜜丸。溫水服五七十丸。仍禁酒。(《本草衍義》) 7.治腎臟久虛,體瘦骨痿,腰腳酸疼,臍腹冷痛,飲食無味,行坐少力,夜多夢泄,耳內蟬鳴 巴戟天(去心)、補骨脂(炒)、茴香子(炒)各半兩,附子(去皮、臍,銼,鹽炒)一兩。上四味,搗羅為末,用酒熬一半成膏,留一半拌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食前鹽湯下。(《圣濟總錄》巴戟天丸) 8.治元臟虛冷,上攻口瘡 巴戟天(去心)一兩,白芷半兩,高良姜(為末)一錢匕。上三味,搗為細散,用豬腰子二只,去筋膜,每-只,入藥散一錢匕,用濕紙裹煨熟,乘熱去紙。以口吸熱氣,有涎即吐,候冷,細嚼服之。(《圣濟總錄》巴戟散) 9.治偏墜 巴戟(去心)、川楝(炒)、茴香(炒)等分,為末。每服二錢,溫酒調下。(《衛生易簡方》) 【參考文獻】 《本經》:“巴戟天,味辛微溫。主治大風邪氣,陰痿不起。強筋骨,安五臟,補中,增志,益氣。生山谷。” 【藥論】 1.論巴戟天的祛風散邪功能 ①繆希雍:“巴戟天,主大風邪氣,及頭面游風者,風為陽邪,勢多走上。《經》曰,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巴戟天性能補助元陽,而兼散邪,況真元得補,邪安所留,此所以愈大風邪氣也。”(《本草經疏》) ②黃宮繡:“巴戟天,據書稱為補腎要劑,能治五勞七傷,強陰益精,以其體潤故耳。然氣味辛溫,又能袪風除濕,故凡腰膝疼痛,風氣腳氣水腫等癥,服之更為有益。觀守真地黃飲子,用此以治風邪,義實基此,未可專作補陰論也。”(《本草求真》) ③王劍賓:“《本經》主治大風邪氣,可知其有驅風逐氣之強力。陰痿不起,由于氣阻所致,故以治風氣之藥治之;其強筋骨,安五臟,補中增志益氣,皆為去大風邪氣之效。如無大風邪氣者,服之非但不能補益,反受傷氣之害矣。”(《國藥詮證》) 2.論巴戟天能健脾開胃 陳士鐸:“夫命門火衰,則脾胃寒虛,即不能大進飲食,用附子、肉桂以溫命門,未免過于太熱,何如用巴戟天之甘溫,補其火而又不爍其水之為妙耶。”“夫巴戟天雖入心腎,而不入脾胃,然入心則必生脾胃之氣,故脾胃受其益,湯劑用之,其效易速,心開胃氣,多能加餐,及至多餐,而脾乃善消,又固腎氣之補,熏蒸脾胃之氣也。”“夫巴戟天補水火之不足,蓋心腎之有余,實補藥之翹楚也。用之補氣之中,可以健脾以開胃氣;用之補血之中,可以潤肝以養肺陰。”(《本草新編》) 【錄自】 《青陽客棧》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