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夜交藤 【英文】 Tuber Fleeceflower Stem 【拉丁文】 Caulis Polygoni Multiflori 【異名】 棋藤(《南京民間藥草》),首烏藤(《江蘇省植物藥材志》)。 【性味歸經】 味甘、微苦,性平。歸心、肝經。 【功效】 養心安神,祛風,通絡。 【藥用】 為蓼科植物何首烏 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 的藤莖或帶葉的藤莖。 【應用】 用于失眠,多夢。夜交藤養心安神,治療陰虛血少而致的虛煩不寐,或多夢易驚,常配柏子仁、酸棗仁、珍珠母等,以養心安神。 用于肢體疼痛或麻木不仁。夜交藤可通利經絡,由血虛經脈失養所致者,常配雞血藤、當歸等,共奏養血通絡止痛之效。治風濕痹痛,關節屈伸不利,屬熱者,可與忍冬藤、絡石藤、桑枝合用;偏寒者,可與桂枝、海風藤、威靈仙相伍。 用于風疹瘙癢。夜交藤祛風以止癢,可單用,或配防風、苦參、地膚子等,以祛風勝濕止癢。 【用法用量】 10.00 - 20.00 g 【形態】 參見“何首烏”條。 【產地】 主產于浙江浦江、永康、諸暨,湖北恩施、宜昌、襄陽,江蘇南京、蘇州,河南新鄉等地。浙江、湖北產量較大,銷全國各地并出口。此外,福建、湖南、安徽、廣東、廣西、云南、四川、貴州、陜西、山東、山西等地亦產。一般華北銷細條,出口銷粗條。 【品種考證】 出自《本經逢原》。 【化學成分】 莖含蒽醌類,主要為大黃素(Emodin)、大黃酚(Chrysophanic acid,Chrysophanol)或大黃素甲醚(Emodinmono methyl ether),均以結合型存在。莖葉含多種黃酮,已得到木犀草素-5-O-木糖甙(lutiolin-5-O-xyloside)。亦含蒽醌類化合物,已分得大黃素、大黃素甲醚,大黃素-8-O-5-O-木糖甙(luteolin-5-O-xyloside)。亦含蒽醌類化合物,已分得大黃素、大黃素甲醚,大黃素-8-O-β-D-葡萄糖甙;并含β-谷甾醇。預試尚含芪類和鞣質。 【藥理作用】 1.鎮靜催眠作用 夜交藤煎劑灌胃9g/kg閾下 劑量的戊巴比妥鈉20mg/kg合用,小鼠轉籠試驗表明有明顯協 同作用。20g/kg灌胃,大鼠睡眠多導圖描記法表明,能使總睡眠 時間延長,主要是慢波睡眠時相延長,異相睡眠縮短,即時催 眠作用與5mg/kg的安定基本相同。如果每日灌胃2 次連續3d 則催眠作用更明顯,并使慢波睡眠潛伏期明顯縮短。 2.降脂作用 夜交藤醇提取物4g/(kg.d),連服10d,能明 顯降低高脂血大鼠的血清總膽固醇及三酰甘油含量。 2k/(kg.d)連續灌胃4星期,于第6星期末測定,使高脂血癥鵪鶉 總膽固醇含量明顯降低,高密度脂蛋白/總膽固醇比值極明顯 升高,主動脈光滑,無斑塊形成,肝臟顏色與大小正常,鏡下檢查 主動脈和肝臟也無明顯異常。而高脂對照組的主動脈壁內膜下可 見黃色圓形斑點,內皮細胞腫脹增生;肝臟腫大,呈灰黃色,質地堅硬,鏡下檢查有彌漫性脂肪變性等病理改變。上述試驗表明,夜交藤有一定的降脂、抗動脈硬化及預防脂肪肝等作用。 【采收加工】 夏秋采割帶葉藤莖,或秋、冬采割藤莖,除去殘葉,捆成把,曬干或烘干。 【炮制】 取原藥料,除去雜質,洗潤或浸潤,切段,干燥。 貯干燥容器內,置通風干燥處。 【附方】 1.治虛煩失眠多夢 ①夜交藤30g,水煎服。②夜交藤30g,珍珠母30g,丹參9g。水煎服。(《浙江藥用植物志》) 2.治皮膚瘙癢 夜交藤、蒼耳子各適量,煎水外洗。(《安徽中草藥》) 3.治腋疽 首烏藤、雞屎藤葉各適量。搗爛,敷患處。 4.治痔瘡腫痛 首烏藤、假蔞葉、杉木葉各適量。煎水洗患處。(3~4方出自《廣西民間常用草藥》) 【藥論】 論夜交藤為安神佐使之品 張山雷:“夜交藤,瀕湖止稱莖葉治風瘡疥癬,作浴湯甚效,今以治夜少安寐,蓋取其能引陽入陰耳。然不寐之源,亦非一端,茍不知從病源上著想,而惟以此為普通用品,則亦無效。但止堪供佐使之助,因是調和陰陽者,故亦有利無害。”(《本草正義》) 【圖片】 何首烏植株_1 ![]() 何首烏的干燥藤莖 ![]() 夜交藤 ![]()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