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對確診病例最重要最常規的治療方式仍然是氧療和生命支持,但廣州各大醫院憑借著強大的科研實力,對多種藥物進行篩選和觀察,形成了廣州獨有的診療方案。 “你們太辛苦了,我心里感謝,感謝,再感謝。”2月6日,對于81歲的鄭阿婆而言,無疑是難忘的一天。這一天,她成為廣州首個出院的高齡重癥患者。出院時,老人數次哽咽,數次鞠躬,連聲道謝。 截至2月19日24時,廣州市累計報告治愈出院157例,救治病例的年齡范圍更是從兩個月到90歲不等。還有一個數據值得高度注意,廣州重癥好轉率約為75%。 這絕不是一串簡單的數字。面對疫情,最需要的是尊重科學,尊重規律。但人類對于事物客觀規律的認識,只能在實踐中完成。勇于實踐、善于實踐,才能不斷豐富對敵人的認識,才能不斷找到破敵之策。 敢為人先,敢闖敢干,這是廣州的城市特質。疫情面前,醫療戰線展現得尤為明顯。 有內力:百年積淀,頂級實力 疫情是一次大戰、一次大考。戰場上的一招一式,需要“內力”支撐;考場上答卷,全有賴于長年積淀。 把記憶拉回到17年前—— “把重癥病人都送到我這里來!” 17年前抗擊非典時,鐘南山的這句話讓全中國人民都記住了他的名字。17年后,他依然擁有這份自信和擔當。這次抗擊疫情,廣醫一院承擔了廣州市大部分危重癥和重癥患者的救治任務。 “非典”之后,廣州各大醫院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醫療設備、技術水平和科研能力都早已非17年前所能及。鐘南山領銜的廣醫一院呼吸科,在支氣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肺癌等呼吸系統疾病的研究和臨床診治方面處于全國領先,達到國際水平,制定了國內支氣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咳嗽、SARS、人高致病性禽流感等方面的診治指南文件, 已連續十年高居全國最佳呼吸科排行榜榜首。 該院的重癥醫學科如今也是華南地區最具現代化的中心ICU,重癥監護醫學水平國內領先。2月15日下午,廣東首例在ECMO(人工肺膜)支持下成功轉運新冠肺炎危重癥患者,就由該院的重癥醫學科完成。 此次抗擊疫情的另一個“主戰場”是廣州市八醫院,廣州市超過80%的確診患者都收治在這里。始建于1921年的市八醫院,是華南地區最大的傳染病專科醫院,其感染病專科是國家臨床重點專科。 當然,積淀,絕不不只是“非典”之后。 無論是17年前的“非典”,還是17年后的新冠肺炎,廣州都是中西醫并舉,中西藥齊下。這跟廣州自古以來中醫藥文化就源遠流長、名家輩出,同時又是中國現代醫學的孕育之地不無關系。 早在100多年前,中國的第一家西醫院就在廣州誕生。1835年,中國第一家西醫院“博濟醫院”(現為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在廣州誕生,1866年創辦的博濟醫學堂,與創辦于1908年春的廣東光華醫學堂、創辦于1909年春的廣東公醫學堂,共同成為“中山醫”的前身。“中山醫”因此成為我國現代醫學及現代醫學教育發源地。 今天的廣州,依然是中國最優質醫療資源三大聚集地之一,擁有華南地區最頂級的醫療資源、救治實力和科研實力。目前,廣州坐擁三甲醫院62家。除了擁有廣東省人民醫院、省第二人民醫院、省中醫醫院、省婦幼保健院、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市第八人民醫院、市婦兒醫療中心等“人民醫院系列”的大型綜合性醫院和專科醫院,同時還擁有中山大學、南方醫科大學、廣東藥學院、廣州中醫藥大學和廣州醫科大學等高校的一批附屬綜合性醫院和專科醫院。 在2019年底公布的復旦版全國醫院綜合實力排名中,廣州有9家醫院位列全國百強,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更是多年位居“全國最好醫院”前十。廣州擁有國家臨床重點專科147個,省級臨床重點專科368個。中山大學各附屬醫院的腎內科、內分泌科、眼科、腫瘤科,省人民醫院的心血管科、廣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的呼吸科等專科水平在全國處于領先水平。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面對大考,內力深厚的廣州,才能如此快準狠,才顯得這般有序、從容。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