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企業提供科技戰疫“硬核”新“武器” “防疫小坦克”消殺 檢測實驗室上陣 ![]() “防疫小坦克”在進行消殺作業。南報融媒體記者 馬金攝 ![]() 設在江北新區的核酸檢測實驗室。 迪飛醫學供圖
陳浩乾,是建鄴區一處集中隔離場所的環境消殺人員。最近幾天,他負責的消殺面積變大了,但工作效率反而提高了好幾倍。“因為我的裝備升級了!以前是背著手動噴霧器消殺,現在是遙控無人車消殺。”8月8日上午,陳浩乾正在往一臺無人車里灌消毒液,他告訴記者,這款消殺神器有個酷炫的名字——“防疫小坦克”,由我市新型研發機構——南京南機智農農機科技研究院研制而成,每小時能完成消殺6萬平方米。
在此次疫情防控阻擊戰中,我市像“防疫小坦克”這樣的硬核裝備、核心技術還有很多。全市科技戰線積極響應,將科技能力、科研成果轉化為防疫力量,為打贏這場硬仗提供強大科技支撐。
“防疫小坦克”上陣,消殺“潤物細無聲”
“防疫小坦克”名副其實,它長1.3米、寬0.85米、高0.4米,頭部兩個“霧炮筒”可以180度調節噴灑角度,機身“彈藥倉”可裝70升消毒液,底部則配備了履帶。因為身材小巧,它適應小街小巷各種復雜環境,不僅能在平地通行,還能爬坡、爬樓梯。“現在開始防疫消殺,各位請注意避讓。”隨著陳浩乾在遙控器上的操作,“防疫小坦克”一邊播報語音提示,一邊迅速向前推進,轉動兩個“霧炮筒”噴出細密的消毒水霧。“隔離點的這個廣場,我以前用手動噴霧器消殺一次要20分鐘,現在用‘防疫小坦克’5分鐘就完成了。”陳浩乾說。
“我們是面向農業領域研發智能裝備的,這款遙控無人車最初的功能是用于果園的農藥噴灑。”南京南機智農農機科技研究院院長、首席科學家薛新宇介紹說,去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研發人員考慮到智能裝備用于防疫的可能性。此次祿口機場疫情發生后,市科技局發出了關于組織申報應急防治專項項目的通知,該研究院第一時間響應,立即組織研發力量對遙控無人車進行了防疫改造,并將其命名為“防疫小坦克”。“改造主要是增強霧炮系統,讓霧滴顆粒更細,使消毒液霧化更徹底。”薛新宇說,“防疫小坦克”遙控距離可達2公里,向上可噴15米,水平可噴40米,與傳統人工消殺相比,同等時間它可以完成20個人的工作量,更關鍵的是可增加消毒液在空氣中的接觸面積、滯空時間、漂移范圍,最終達到更好的消殺效果。
“防疫小坦克”自8月4日投用以來,目前已在我市1處封控區域、2處集中隔離場所、14個核酸檢測采樣點和1處辦公場所開展了消殺作業。
500平方米檢測實驗室,日檢測30萬人次核酸樣本
8月8日下午3點,江北新區浦口實驗小學體育館內,穿戴防護服、防護面罩、防護手套……30名全副武裝的實驗人員走進核酸檢測實驗室,對剛剛從雨花臺區送來的核酸樣本進行緊張有序地檢測。
這個占地約500平方米的核酸檢測實驗室,由世和基因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南京迪飛醫學檢驗有限公司搭建,并組織90名實驗人員分成3組,24小時三班倒開展核酸樣本檢測。“檢測實驗室日檢測能力3萬管,按照目前10人一管混檢方式,我們每天可檢測30萬人次的核酸樣本。”迪飛醫學黨總支書記、首席運營官趙忞超告訴記者,我市開展的六輪規模性核酸篩查中,該檢測實驗室均承擔了檢測任務。目前隨著我市核酸檢測規模縮小,實驗室又騰出力量承擔了來自揚州的部分檢測任務。
祿口機場疫情發生后,作為我市指定的核酸檢測機構,迪飛醫學火速響應,從全國各地籌備抗疫物資,第一時間啟動檢測實驗室搭建。7月23日凌晨2點,檢測實驗室搭建物資順利到達南京;10點完成基礎搭建;12點完成設備調試;16點通過相關部門驗收;19點正式開始檢測核酸樣本。全程不到24小時,就實現了檢測實驗室搭建與高通量樣本檢測工作的無縫對接。“世和基因是南京本土培育成長起來的獨角獸企業,這次迪飛醫學檢測實驗能在最短時間實現高效核酸檢測,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世和基因前期過硬的研發體系、設備和綜合實力。” 趙忞超說。
記者注意到,檢測實驗室由三個白色的專用負壓功能倉組成,分別是試劑準備區、樣本處理區和擴增分析區,各區配有自動化工作站,密封性良好,有獨立的潔凈空調,各區域之間標本接收均使用傳遞窗。實驗室共配備50臺檢測設備,核酸樣本先進入試劑準備區,進行樣本處理的前期準備工作;再傳送至樣本處理區,對提取后的核酸進行試劑反應配置;最后傳送到擴增分析區,進行擴增檢測和結果分析。
截至目前,迪飛醫學檢測實驗室已完成我市核酸樣本檢測約100萬人次,完成揚州地區核酸樣板檢測約70萬人次。
科技部門調動全市科技資源,助力疫情防控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7月21日以來,市科技部門全速運轉,全力組織、協調、調動全市科技戰線力量投入疫情防控工作。
我市迅速組建“科技賦能疫情防控專班”,根據疫情防控需要,組織梳理科技型企業、新研機構、科研單位既有科技力量,在檢驗檢測、流調管理、環境消殺等方面的新產品、新技術。同時,快速啟動“2021年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應急防治專項項目”,面向在寧高校、科研機構、科技企業、新型研發機構、醫療機構等,調動全市科研力量開展應急防治技術科研攻關。
截至目前,“科技賦能疫情防控專班”已協調完成中航金城無人系統有限公司在部分集中隔離點使用智能機器人配送物資、南京拓恒無人智能系統研究院開展無人機值守巡查、南京南機智農研究院在部分酒店使用“防疫小坦克”開展消殺作業,組織南京圖靈研究院緊急開發了隔離區和隔離人員管理信息系統并上線運行。目前已累計收到“2021年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應急防治專項項目”申報400余項,其中部分產品和技術已投入疫情防控使用。
南報融媒體記者 馬金
通訊員 王曉榮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