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遠郊區縣和亦莊新城要建成11所區域醫療中心,這些中心要達到三級醫院功能要求。本市要通過整體搬遷、國際合作、建設分院區、原址改擴建等方式,在遠郊區縣、新建居住區和薄弱地區建一批優質醫療機構,其中包括擴建10所三級醫院,使遠郊區縣和薄弱地區達到和接近三級醫院水平的醫療機構數量達到21所以上。 本市將用五年時間,建成全市統一的電子病歷信息系統,實現醫療機構之間、醫療機構與政府之間的互聯互通,屆時,患者將擁有一份從出生開始的全程電子病歷。 此外,本市將擴大臨床路徑的實施范圍,爭取達到300種疾病以上,二級以上公立醫院全部實行優質護理,顯著降低患者家屬的陪護負擔。 基層建中醫健康指導室 “十二五”期間,本市要研發一個中藥新藥、10個院內制劑和30項能向基層衛生系統推廣的適宜技術。 在基層衛生機構中要建立“中醫健康指導室”,主要用于為城鄉居民提供個性化的中醫醫療、膳食、起居、運動、心理等養生保健處方服務。 本市將在社區繼續推行家庭醫生式服務,提高社區全科醫生的服務水平,同時完善鼓勵醫務人員在基層服務的政策。到2015年,城鄉居民健康檔案的建檔率要達到85%以上。 個人支出降至25%以下 針對居民看病貴的問題,“十二五”末,本市將降低居民個人支出負擔,個人衛生支出占全市衛生總費用的比例要降至25%以下。此前,本市個人支出占全市衛生總費用的比重已經降至27%以下。看病貴問題已經有所緩解。 到“十二五”末,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和新農合參保率要達到98%以上。 健康規劃亮點 健康風險評估機制 市衛生局副局長雷海潮表示,對比其他健康城市建設規劃,此次本市規劃最大一個亮點在于要建立一個“健康風險評估機制”。 也就是說,明確今后在地方立法、重大公共政策制定過程中,要科學分析對公眾健康造成的潛在影響,積極采取措施將影響控制到最低限度。本市要推進健康政策制定公眾參與機制,建立健全重大決策聽證、質詢、公示、論證制度,另外還要落實責任追究制度。 監督考核 健康規劃出臺后,本市還將建立健康北京建設的日常督查機制和評價考核體系,實行目標管理責任制。 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的主要負責人是建設健康北京的第一責任人。評價指標體系和考核辦法將另行制定。市級領導協調小組將每年對各區縣、相關委辦局工作進行督導和考核,并作為其年度績效考核的重要內容。 各級政府要把建設健康北京納入財政預算,市區兩級財政設立健康北京建設工作經費。將廣泛調動各類社會組織、志愿者團體和居民的積極性,讓人人參與健康城市建設。 健康環境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提出,健康城市需要人群健康、環境健康、社會健康。目前北京大氣污染呈現復合型特征、水資源不足與水資源浪費并存,周邊地區的生態脆弱,促進城市健康發展,提高居民健康水平需花費更大氣力。 在健康環境方面,此次出臺的規劃中有明確目標,全年空氣質量二級及二級以上天數達到80%;全市林木綠化率達到57%,城區80%的居住區出行500米即可達公共綠地,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到16平方米;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城區達到99%,郊區95%以上。城市市政供水合格率達到100%,農村居民飲用水水質合格率達到90%以上。 健康規劃還對社會環境提出了要求,企事業單位、機關、群眾團體等都要建立員工健康促進制度,創建有利于健康的綠色工作環境,消除不利于健康的各類因素。增加道路安全設施,強化交通安全監管,減少交通意外傷害和死亡的發生。到2015年,中心城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力爭達到50%。 提高全民受教育水平,2015年主要勞動年齡人口受過高等教育的比例達到40%,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5年,也就是至少大專畢業。(記者 方芳) “十二五”時期健康北京建設主要指標 健康水平 指標 目標 出生期望壽命(歲) 增加一歲 城鄉期望壽命差距 縮小一歲 嬰兒死亡率 小于千分之四 孕產婦死亡率 小于十萬分之十二 損傷和中毒年齡別死亡率 下降10% 惡性腫瘤年齡別死亡率 下降10% 心臟病年齡別死亡率 下降10% 腦血管病年齡別死亡率 下降10% 成人吸煙率 下降至25%及以下 中小學生肥胖率控制比例 18%及以下 健康服務 指標 目標 每千常住人口實有床位數 5張 每千常住人口執業(助理)醫師數 4人 平均急救反應時間 城市15分鐘以內 遠郊區縣20分鐘以內 城鎮職工、居民醫療保險參保率 職工98%以上 居民95%以上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