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第38場疫情防控新聞通氣會聚焦社會組織 1.5萬名社區志愿者投入疫情防控
權威發布 如何運用社會組織,助力疫情防控復工復產?昨日上午,廣州市政府新聞辦舉辦廣州市第38場疫情防控新聞通氣會,市社會組織管理局、社會組織聯合會、物業管理行業協會、律師協會等負責人詳解“廣州經驗”。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魏麗娜、鄧瀟麗 志愿服務:市慈善會接收捐贈10357.85萬元 廣州市社會組織管理局局長王福軍表示,廣州市共登記注冊社會組織8137個(截至去年底),各社會組織參與社區線下防控排查50萬人次,服務社區留觀隔離人員5806人次。102個志愿者協會及社區社會組織聯合會發動社區志愿者參與社區疫情防控工作,組織近1.5萬名社區志愿者投入疫情防控,服務社區居民超過16.6萬人次。 此外,市志愿者協會開通“長者心聲熱線”,為2700戶社區空巢老人、困境群體提供上門送藥、送口罩、送菜等緊急求援。市社會組織聯合會結合百名困境兒童結對幫扶項目,發放“2020蓄力護童包”。市慈善會關心愛護疫情防控一線醫務人員,籌集1060萬元善款發放慰問金,為2067戶次家庭配送1.2萬公斤生鮮食品套餐。 “截至目前,市慈善會累計接收新冠肺炎防控社會捐贈款物10357.85萬元。”王福軍介紹,其中捐贈資金9278.86萬元,累計劃撥資金8759.3萬元,資金劃撥率為94.4%;捐贈物資估值1078.99萬元,到賬物資678.99萬元,到賬物資劃撥率為100%。 物業服務:近20萬名物業人員奮戰在一線 廣州市物業管理行業協會會長李永新介紹,物管協會引領帶動廣州市2273家物業企業、近20萬名物業人員奮戰在5260個物業項目抗疫一線,為910萬市民提供物業服務,筑牢了物業在管區域疫情防控防線。 李永新介紹,疫情發生后,廣州物管協會7次發出行動倡議,編寫發布住宅小區、寫字樓、產業園區、高等院校、中小學五類物業業態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物業管理業務操作指引(試行)》,通過行業宣傳平臺、微信群、QQ群等宣傳渠道,及時對物業從業人員進行疫情防控相關工作提示,動員全市物業服務企業和從業人員主動強化防疫意識。 此外,針對防護物資緊缺實際,廣州物協積極協調多方力量,調配一批免費防疫物資(5520個防護口罩、3000升84消毒液、24000瓶酒精消毒液),援助335家物業企業,支持社區搞好防疫;研制出一套疫情管控系統,免費提供給物業企業使用,協助物業企業解決疫情數據收集、統計分析及出入通行等面臨的困難和潛在風險,有效助力了社區防疫工作。 法律服務:為2472家中小微企業提供法律服務 廣州市律師協會會長邢益強表示,2月4日,廣州市律師協會成立305人的疫情防控律師服務團,下設勞動法、公司法(合同糾紛)、行政法、物業租賃糾紛、校園、未成年人權益保護7個法律服務分隊,42個小組,專人專責服務疫情防控工作。還有1200名律師24小時值班,線上解答涉疫情的法律咨詢。 “市律協根據政府支持中小微企業政策通知要求,突出開展面向中小微企業的專項法律服務,一方面引導企業防范法律風險、合理調整產能、減少經濟損失。另一方面幫助企業用好中央及省市出臺的幫扶紓困政策。”邢益強表示,截至目前,共為2472家中小微企業提供法律服務,解答中小微企業的法律問題近3000個。 據介紹,廣州市律師協會前期和廣州市社會組織聯合會初步對接,計劃將其行業協會商會會員與專業律師進行一對一結對,結對前可以在線向協會商會和會員企業提供免費咨詢,疫情過后還將持續提供跟蹤服務。 服務老幼:為孤殘兒童送防疫和學習物資 廣州市社會組織聯合會秘書長焦楊介紹,該會緊急動員包括民辦社工機構、社會心理咨詢機構以及為老、扶幼、助殘、救助等聚焦服務困難群體的150多家專業社會服務機構,整合社工、志愿者、律師、心理咨詢師等專業人士近萬人次,投入電話熱線服務,為市民提供防疫知識咨詢、心理輔導和其他求助15萬人次,累計服務市民超過30萬人次。 面對特困長者,開通社區空巢老人疫情應對熱線——“長者心聲熱線”,每天組織社工和心理咨詢志愿者電訪社區空巢獨居老人100戶。利用“平安通”項目平臺推送相關防疫短信,撥打接聽平安電話,僅一條專線在2月份就推送防疫短信10萬條,接打電話20萬人次。其中,向特困、三無、孤寡、獨居長者等重點人員提供主動電話關懷近10萬人次,幫助老人及時了解科學防控知識和政策指引。 此外,發動困境兒童專委會130家成員單位的專業力量與愛心企事業單位構建起兒童社會支持網絡,為困境兒童及其監護人提供支援。其中,廣州社聯對服務的白云區21名散居孤兒、74名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及180名殘疾兒童進行電訪,為他們送上了防疫和生活學習物資。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