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抓防控 一手抓發展” 系列評論 今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正當全國人民集中力量攻克最后貧困堡壘之際,新冠肺炎疫情襲來。“今年脫貧攻堅要全面收官,原本就有不少硬仗要打,現在還要努力克服疫情影響,必須再加把勁,狠抓攻堅工作落實。”2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再次作出部署。 “全面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脫貧致富一個不能落下”,這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莊嚴承諾,也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行動綱領。黨的十八大以來,脫貧攻堅戰役全面打響,力度之大、規模之廣、影響之深前所未有,我國農村貧困人口從2012年末的9899萬人減少到2019年底的551萬人,貧困發生率從10.2%下降至0.6%,成就有目共睹。 按照既定路徑,2020年是脫貧攻堅的全面收官之年。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指出,今年兩大重點任務是集中力量完成打贏脫貧攻堅戰和補上全面小康“三農”領域突出短板。孰料,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且還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在我國發生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給脫貧攻堅帶來了新挑戰。出于疫情防控需要,一些貧困群眾被隔離在家,不能外出務工;一些地區農產品銷不出去,積壓造成浪費;一些地方的扶貧企業無法按時復工復產,生產經營受阻;一些地區農民無法及時買到生產資料,耽誤農業生產;一些駐村工作隊和幫扶干部參與疫情防控工作,一時難以分身…… 疫情導致的不利因素疊加,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脫貧攻堅的難度和變數。無論如何,脫貧攻堅的任務必須完成、目標必須實現,關鍵時刻不能掉鏈子、拖后腿。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脫貧攻堅,“雙線作戰”必須精準施策、狠抓落實,保持全程加壓狀態,不懈怠、不松勁。 當務之急,一是要把貧困地區農民工“接出來”,二是要讓扶貧企業“響起來”。到經濟較為發達地區務工,是貧困地區許多家庭的一個重要收入來源,也是他們脫貧致富的一個重要渠道。受到疫情影響,今年的農民工返崗復工難度加大,“出不來”“走不了”成為普遍難題。當下最急的,就是要打通各個關節,讓低風險地區的農民工盡快返崗復工。與此同時,出實招、解難題,盡快推動扶貧車間、扶貧企業復工復產,讓機器轉起來,把產品賣出去,讓貧困農戶有事干、有錢賺。 收官階段,要堅持全國一盤棋,要集中力量辦大事。在此次抗擊疫情的斗爭中,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再次彰顯——全國醫療隊伍迅速集結馳援一線、重點醫療防控物資統一調度、全民參與“外防輸入、內防擴散”等,大大提高了疫情防控效率——在脫貧攻堅收官階段,要繼續用好這一寶貴經驗,發揮這一顯著優勢。比如,集中調配資源,加大轉移支付、減稅降費的力度,更好地為貧困地區服務;優化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工作機制,幫扶工作要深入一線,措施要落到具體項目;積極發揮扶貧龍頭企業的重要作用,加快貧困地區的產業扶貧進程;等等。眾人拾柴火焰高,有全國人民作堅強后盾,消除貧困存量一定可以如期完成。 脫貧攻堅,必須堅持實事求是,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脫貧攻堅全面收官,必須保證“脫真貧、真脫貧”,讓脫貧成果經得起歷史檢驗,不能搞花拳繡腿,不能搞繁文縟節,不能做表面文章。個別地方出現的“刷白墻”式整改、“虛假式”“算賬式”“指標式”“游走式”脫貧,嚴重影響脫貧成效,人民群眾反映強烈,必須堅決反對。 疫情防控是一場大考,脫貧攻堅亦是如此,在雙重考驗中如期完成脫貧攻堅這一歷史性任務,需要各方有更大擔當,付出更多努力,攻堅克難、掃清障礙,去奪取最后的勝利。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