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時值守的“守關人”: “大海里撈針” 48分鐘揪出疑似涉疫車輛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張丹羊 通訊員交宣)2月8日元宵節,正是舉家團圓時。“一輛疑似號牌尾數為706的新能源車,曾搭載疑似感染人員,現正于廣州南站周邊區域行駛,請立即截查。”晚上8時50分,廣州交警番禺大隊九中隊副中隊長羅衍堯對講機里突然傳來廣州交警指揮中心的指令。 “多一分鐘則多一分風險” “我們兵分幾路,一路視頻巡查,一路到路面搜尋,還有一路協調交通部門查找。”羅衍堯說,目標車輛大概率是網約車,可能在廣州南站附近等待接單。然而,南站核心區面積約4.5平方公里,從大范圍內憑模糊號牌揪出這輛車并不易。“說成‘大海撈針’也不為過,要快,多一分鐘則多一分風險。” 一場與時間賽跑的尋車行動隨即展開。在路面,執勤民警將路段劃分為任務區,緊盯過往車輛的號牌。由于不完全確定目標車輛車牌,羅衍堯和同事們需要仔細辨別每輛車的號牌。“迎著車輛行駛的方向,盯著車大燈久了,眼花繚亂不說,眼睛還有刺痛感。” 在大隊分控中心,民警調取公共視頻,找尋目標車輛的蹤跡。時間一分一秒過去,搜尋范圍從外到內逐漸縮小。晚上9時38分,好消息傳來!執勤民警在南站P7停車場發現疑似目標車輛和司機。羅衍堯說,在仔細核實司機情況及行蹤后,最終確定這正是他們苦苦搜尋的車輛。“號牌尾數是076,而不是706,大家這時才松了一口氣。”原來,該車司機曾從南站搭載一乘客前往南沙,該乘客后來在居委被發現有低燒癥狀。駐點廣州南站的衛生防疫部門隨即對司機體溫進行檢查,司機體溫正常,無不適。現場工作人員懸著的心才放下了。 一站便是8個小時 1月27日起,廣州交警協助衛健、交通運輸部門在全市高速出口、國道、省道、農村道路設置聯合檢疫點,實行24小時值守。2月21日24時,廣州全面撤銷市內高快速路收費站體溫測量點,聯合檢疫點完成了神圣使命。 如何守好關口?逢車必檢是關鍵,這要求做到“不漏一車”。2月22日零時,在機場高速白云新城出口聯合檢疫點,廣州交警白云二大隊機動中隊中隊長鐘勇明結束了“守關”的最后一班崗。這班崗站了7個小時,脫下口罩和護目鏡,他滿臉勒痕。“我們‘守關’差不多25天。”鐘勇明說,為全身心投入到疫情防控阻擊戰中,他把妻子和兩個孩子都留在了老家梅州,自己平時吃住都在單位。作為中隊領導,幾十名民警和輔警的身體安危讓他無比牽掛。“吃住在單位,可以時刻叮囑大家注意自我安全防護,有什么需要我可以第一時間頂上。”鐘勇明如是說。 隨著復工復產步伐加快,返程車流逐漸增多,鐘勇明堅守的陣地一度移至金沙洲環洲三路。相對于高速路,這里的“守關”任務更艱巨:聯合檢疫點設在廣佛交界處,路口情況比較復雜,車流人流密集,所有經過的行人、機動車、非機動車全都要逐一檢查。“前方防疫檢查,請配合檢測,謝謝!”舉起停車示意牌攔停車輛——查驗身份——協助檢測體溫,鐘勇明不厭其煩地重復著流程。他和同事們三班倒,一站便是8小時,日均查驗車輛近7000輛,行人近萬人次。“執勤期間,我們盡可能少喝水,怕上洗手間耽誤了時間。” 抗疫,他們在行動 出動警力超過23.3萬人次 在公安大數據的支撐下,提前發現、提前干預、提前隔離,最大限度防止二次傳播。據了解,廣州警方組建了市、區兩級公安“疫情數據分析專班”24小時開展大數據分析、智慧警務研判工作,與市衛健委建立24小時點對點聯動工作機制,通過對涉疫情線索和人員的信息精準推送,為基層一線開展健康關注人員落地核查提供支撐。 與此同時,全市組建2167個街道、衛健、民警“三人工作小組”,依托1927個社區警務專業網格和19500個全市標準基礎網格,對系統梳理在冊登記的疫情重點區域來穗人員,開展網格化、拉網式涉疫健康關注人員排查,精準摸清原有登記疫情重點地區流動人口和常住人口底數,為社區排查提供全面精準數據。 到目前為止,共出動警力超過23.3萬人次,走訪社區、學校、醫院、企業、旅館等單位10.2萬余間,排查社區人員114.3萬余人次,發現發熱等癥狀人員424人,協助轉送隔離1617人、轉送救治184人,切實降低疫情擴散蔓延風險。 應急處置小分隊沖鋒在前 疫情應急處置小分隊,素有“敢死隊”之稱,因為他們要直接面對隔離治療的涉疫人員。廣州警方以公安專業力量建立了市、區兩級公安機關以及公交、監管、水警、港航等專業警種共16支應急處置分隊,隊員配備特種防護裝備,并接受疫情應急處置培訓,主要協助衛健部門針對拒絕隔離治療或者擅自脫離隔離治療的涉疫情人員進行應急處置。 1月22日以來,市、區公安應急處置分隊會同有關單位協助處置涉疫情人員832人,其中出動找人21人,協助處理182人,協助核查410人,協助轉運219人。此外,1月27日以來,廣州交警積極協助衛健、交通運輸部門在全市高速出口、國道、省道、農村道路設置聯合檢疫點,實行24小時聯防聯控值守。據統計,廣州交警24小時值守聯合檢疫點,累計出動警力近2.1萬人次,檢查車輛1010萬輛,檢測司乘人員近1998萬人次。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