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3日,三生制藥集團旗下的鹽酸納呋拉啡口崩片(麗美治)在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開出首張處方,這意味著鹽酸納呋拉正式在中國落地,將惠及中國慢性腎臟病相關性瘙癢癥(CKD-aP)的患者,為飽受CKD-aP困擾的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療選擇。
處方圖片 CKD-aP是晚期或終末期腎病患者的常見癥狀,是一種無原發皮膚損害的非皮膚病變模式的持續性瘙癢[1],且不論是非透析CKD患者還是透析患者都會受到瘙癢影響。數據顯示,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約有82%的患者發生過瘙癢,中度以上瘙癢占39%~46%,極重度以上瘙癢占8%[2,3],直接影響患者的睡眠質量,增加抑郁和死亡風險。 盡管CKD-aP的發病率很高,但由于其發病機制較復雜,大多數患者的瘙癢沒有得到公認的有效治療。目前提出的多種假說解釋其發病機制,包括尿毒癥毒素沉積、周圍神經病變、免疫系統失調和內源性阿片受體失衡。近年來,關于內源性阿片受體失衡導致CKD-aP的研究取得許多進展,發現頑固性CKD-aP多屬于中樞神經性瘙癢,是由于阿片μ受體過度激活所致。 鹽酸納呋拉啡作為一種高選擇性κ受體激動劑,可對因治療CKD-aP,通過降低尿毒癥患者血清中β內啡肽/強啡肽比值來抑制μ受體過度激活,從機制出發治療中樞性瘙癢,緩解患者的搔抓痛苦,被認為是CKD-aP局部治療效果不佳患者的重要選擇。該藥物的落地,將助力于改善我國CKD-aP的患病現狀,并改變國內過往治療CKD-aP療效欠佳的格局。 鹽酸納呋拉啡通過與現有的抗組胺藥或抗過敏藥完全不同的新的作用機制發揮止癢作用,其在國內上市之前就已經獲得歐洲慢性腎病瘙癢治療指南和2020版《日本皮膚瘙癢診治指南》的推薦。它還具有以下4大特點:(1)全新機制,非麻醉性阿片類藥物,無阿片類藥物成癮性;(2)有確切的適應證,是血液透析瘙癢適應證的藥物;(3)口服便利,獨特口崩片劑型,無需用水送服,方便老年患者等吞咽困難的患者服用;(4)療效明顯,起效迅速且療效持久,1年有效率高達80%以上,可改善患者睡眠障礙,提高治療滿意度;(5)安全可耐受,長期使用沒有成癮風險。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陳崴教授表示:鹽酸拉呋拉啡在中國的成功落地為我們慢性腎臟病瘙癢的患者提供一個新型的安全有效的一個治療選擇。 小結 鹽酸納呋拉啡口崩片2023年7月在我國獲批上市后,為CKD-aP患者的治療帶來了希望,此次首張處方落地,將改寫CKD-aP現有治療格局,進一步造福廣大患者,幫助患者重拾健康生活的信心。 參考文獻 [1]Mettang T,Kremer AE.Uremic pruritus.Kidney Int.2015;87(4):685-691. [2]Sukul N,Karaboyas A,Csomor PA,et al.Self-reported Pruritus and Clinical,Dialysis-Related,and Patient-Reported Outcomes in Hemodialysis Patients.Kidney medicine.2021;3(1):42-53.e41. [3]Simonsen E,Komenda P,Lerner B,et al.Treatment of Uremic Pruritus:A Systematic Review.Am J Kidney Dis.2017;70(5):638-655.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