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型糖尿病對患者的健康危害,更多是在并發癥,而非糖尿病本身。在近日舉辦的第四屆賽諾菲東西方論壇上,中華醫學會內分泌學分會候任主任委員、解放軍總醫院內分泌科主任母義明教授在接受記者專訪中談到,控制糖尿病的目的是為了減少心腦血管疾病等并發癥的發生,為了預防死亡、減少致殘,但如果心腦血管疾病等嚴重并發癥已經顯現,“就不應再一味進行強化治療,繼續強調控制血糖,否則低血糖有可能增加死亡率。” 兒童患者發病率在增加 中國糖尿病患病率迅速上升, 2010年全國10萬人大型調查表明,18歲以上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為11.6%,患病人數達1.14億人。據調查數據顯示,糖尿病患者平均年齡在32歲便患上糖尿病,年輕人群的糖尿病前期患病明顯增加。“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我在臨床幾本見不到35歲以下的患者,但這幾年總能見到10歲左右的小患者”,母義明說,糖尿病低齡化問題正逐步顯現。 專家指出,糖尿病低齡化發展的主要原因有兩個,腹型肥胖和生活方式的改變。隨著腰圍的增長,中國年輕人群糖尿病患病率大幅度上漲,據調查顯示,男性腰圍大于等于90cm,女性腰圍大于等于80cm的患病率為19.1%,腰圍增大主要是由于中國人群飲食結構發生改變造成的。飲食方式西方化,谷物精細處理,甜味飲料、飲食脂肪和紅肉的過多攝入,是加速年輕人群腰圍不斷增長的重要原因。 中國糖尿病患病率平行于中國經濟及城市化上升。如今的生活節奏不斷加快,年輕人群工作壓力過大,經常熬夜加班,睡眠以及晝夜節律紊亂,加之空氣污染嚴重,容易產生抑郁,濫用抗精神病及抗病毒藥物等這些因素極易誘發糖尿病。高脂肪、高熱量飲食的攝入,運動量的減少,僅11.9%中國成人規律運動;抽煙、喝酒、熬夜等不良的生活方式導致中國男性青年糖尿病患者不斷增多。 并發癥出現,強化降糖反增加死亡風險 母義明教授在談到治療時指出:“控制糖尿病的目的是什么?為了減少心腦血管疾病,為了預防死亡,如果這些并發癥已經顯現,預防就失去意義了。所以糖尿病一旦出了嚴重的并發癥,降血糖就已經不重要了。” 有統計顯示,糖尿病住院患者慢性并發癥總患病率達73.2%,其中神經性病變最高,為60.3%,其次還有眼部疾病、腎臟疾病、高血壓、心血管病變、腦血管病變、下肢血管病變等。母義明談到,糖尿病患者合并各種并發癥的幾率還是相當高的,長期以來無論醫生還是病患一直將關注點放在血糖控制,但是糖尿病降糖治療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減少糖尿病高發致殘、致命的心血管并發癥的發生率。”如果心血管并發癥都已經出現了,強化降糖非但不能減少心血管疾病事件,反而明顯增加了糖尿病患者的病死率。 臨床有數據顯示,病程在十年左右的糖尿病患者開始進行強化治療,結果死亡率增加;危重的ICU病人,強化降糖至正常值,死亡率也明顯增加。母義明由此指出,強化降糖可能導致低血糖的出現,低血糖引致的心衰、心梗發生率便增加了,并發癥里,心梗、腦梗最致命,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一般患者已經出現心梗腦梗,腎衰等情況,糖尿病已經控制意義不大了,控制和不控制估計預期壽命一樣,因而也就沒有必要付出更大的代價了。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