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白茅根《中國藥典》 【名稱】 白茅根 【拼音】 Baimaogen 【英文】 RHIZOMA IMPERATAE 【概述】 本品為禾本科植物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 Beauv. var. major (Nees) C.E.Hubb. 的干燥根莖。春、秋二季采挖,洗凈,曬干,除去須根及膜質葉鞘,捆成小把。 【性味歸經】 甘,寒。歸肺、胃、膀胱經。 【應用】 涼血止血,清熱利尿。用于血熱吐血,衄血,尿血,熱病煩渴,黃疸,水腫,熱淋澀痛;急性腎炎水腫。 【貯藏】 置干燥處。 【用法用量】 9~30g,鮮品30~60g 。 【理化鑒別】 (1) 取本品粗粉5g,加苯30ml,加熱回流 1小時,濾過。取濾液5ml,蒸干,殘渣加醋酐1ml 使溶解,再加硫酸1~2滴,即顯紅色,后漸變成紫紅色、藍紫色, 最后變為污綠色。 (2) 取本品粗粉1g,加水10ml,煮沸5~10 分鐘,濾過,濾液濃縮成1ml,加堿性酒石酸銅試液1ml,置水浴中加熱,生成棕紅色沉淀。 【炮制】 白茅根 洗凈,微潤,切段,干燥,除去碎屑。 茅根炭 取凈白茅根段,照炒炭法(附錄Ⅱ D)炒至焦褐色。 【性狀】 本品呈長圓柱形,長30~60cm,直徑0.2~0.4cm。表面黃白色或淡黃色, 微有光澤,具縱皺紋,節明顯,稍突起,節間長短不等,通常長1.5~3cm。體輕,質略 脆,斷面皮部白色,多有裂隙,放射狀排列,中柱淡黃色,易與皮部剝離。無臭,味微 甜。 【圖片】 白茅 藥材白茅根 【錄自】 《中國藥典》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