涩涩涩综合在线亚洲第一,草莓视频一区二区精品,97福利视频在线观看,亚洲另类激情专区小说婷婷久

中國醫藥網

三七《中藥全書》(5)

時間:2017-06-26 05:31來源:未知 作者:Doctor001 點擊:
13.治療谷丙轉氨酶增高癥 口服生三七粉,每日3次,每次1g,空腹服,療程1個月。據谷丙轉氨酶的復查結果判定療效,凡療后谷丙轉氨酶在正常值 (110U)以下者為顯效;谷丙轉氨酶較療前下降在20U以上,但未達正常值者

  13.治療谷丙轉氨酶增高癥 口服生三七粉,每日3次,每次1g,空腹服,療程1個月。據谷丙轉氨酶的復查結果判定療效,凡療后谷丙轉氨酶在正常值 (110U)以下者為顯效;谷丙轉氨酶較療前下降在20U以上,但未達正常值者為有效。共觀察45例,顯效34例,有效10例, 無效1例。同時又觀察了三七對慢肝病人血漿蛋白的影響,結果為:10例慢肝病人血漿白蛋白由療前平均3.45g%上升到4.0g%,球蛋 白由4.0g%降為2.5g%,A/G比值平均值,由0.86/1轉為1.6/1,說明生三七粉對改善血漿蛋白也有良效[19)。
  14.治療肝炎 ①參三七注射液,每支2ml,含生藥1g。每日用1支者25例,2支者34例,3支者6例。肌注或置于10%葡萄糖液500ml中靜滴。均為每日1次,3~4個月為1療程。療效標準,顯效:癥狀消失或明顯好轉,肝脾縮小或穩定不變,SGPT恢復正常,黃疸消失;好 轉:癥狀消失或改善,肝脾大小穩定不變, SGPT<60U,黃疸消失。共治難治性血瘀型慢性肝炎 65例,除7例根據中醫辨證治療外,其余 58例均單用本藥。結果為顯效47例,占72.5%;好轉5例,占 7.7%;無效13例,占20%;無惡化病例。有效率 80%。其中35例(53. 8%)系在用復方丹參注射液治療無效后,改用本藥而見效的,表明其對血瘀型慢性肝炎的療效優于復方丹參注射液。在治療過程中,僅2 例注射局部發生硬腫,別無副作用[20)。②口服生三七粉,每日3次,每次1.5~2g,空腹溫開水送服。忌食辛辣香燥及過于油膩之品。停服其他藥物。療效標準:癥狀基本消失,肝功各項指數正常,療效鞏固在1年以上者,為治愈;全身癥狀體征改善,肝功各項指數好 轉,為顯效。共治53例肝炎,其中慢性、遷延性肝炎 49例,治愈41例,顯效5例,無效3例;表面抗原陽性 (HBsAg)肝炎4例,治愈2例, 顯效1例,無效1例[21)。
  15.用于腹膜透析 每1000ml腹透液加血栓通 (每1ml含三七提取物50mg,廣西梧州第三藥廠生產)注射液lml,共觀察8例,4例開始腹透時先用肝素,后改用三七,4例從插植透析管手術后即用三七。8例持續性非臥床腹膜透析患者,加血栓通共腹透1894例次,從未發生透 析管堵塞。其中,透出液內偶現少量纖維蛋白凝塊27次,予以加倍劑量的血栓通繼續腹透,凝塊可消失,從未發生感染性腹膜炎。在持 續性非臥床腹膜透析時,腹腔內持續有纖維蛋白形成,由于纖維蛋白凝塊的堵塞,可阻塞透析小孔及使透析管梗阻,繼往每用肝素,而 效果不理想。本組觀察表明,三七能抗凝,其制劑血栓通可促進纖維蛋白溶解活性,替代肝素用于腹透[22)。
  16.治療贅疣 ①三七粉1.5g,每日2次,水沖服,10日為1療程。治扁平疣30例,痊愈20例,占66.7%;有效6例,占20%;無效4例;總有效率 86.7%[23)。②三七粉0.5~1g,每日3次口服。治13例尋常疣,一般20~30日左右變干脫落痊愈,2例服 41~47日而愈,1例無 效。總有效率為92.3%[24)。
  17.開放性骨折 三七10g,地黃30g。三七搗爛,與地黃相混合,敷在傷口周圍,覆蓋紗布,然后行正骨復位手術,每隔3日換藥1次。治療26例,全部治愈。
  18.手術后腸粘連及瘢痕疙瘩 三七粉,每次1~1.5g,每日2次。治療14例腸粘連及瘢痕疙瘩病人,分別有8例和5例獲得滿意療效。預防下腹部手術后腸粘連12例,在拆線后即沖服三七粉3~5日,每日3g。隨訪二年以上,無1例發生粘連。
  19.頸椎病 當歸、紅花、三七各等份,共為細末。口服3g,每日3次,溫開水煎服。9日為一療程。治療84例,結果臨床治愈61例,顯效19例,總有效率為95.2%。
  20.復發性口瘡 三七20g,青黛12g,薄荷腦4g,維生素E800mg,制成厚度為0.5mm左右的藥膜。用時取1塊巾敷于潰瘍面,每日4~6次,于飯后及睡覺時貼。治療80例,結果有效75例,有效率為93.8%。
【參考文獻】
  [1)范華昌,等.上海中醫藥雜志,1983,(9):15
  [2)羅裕民.云南中醫雜志,1985,(11):28
  [3)鄭喜文.中醫雜志,1965,(11):29
  [4)胡兆科,等.中醫雜志,1981,(2):73
  [5)周法元;等.中華眼科雜志,1982,18(2):83
  [6)敖懷德.中國農村醫學,1989,(11):44
  [7)史長欽.實用眼科雜志;1987,5(11):703
  [8)胡兆科,等.新醫學,1983,14(3):138
  [9)廣西醫學院第‘附屬醫院神經外科.新醫學,1979,10(7):330
  [10)蒲祖煜,等.實用中西醫結合雜志,1991,4(6):371
  [11)胡佩琳,等.浙江醫學;i984;(6):27
  [12)魏均嫻.醫學研究通訊,1982,(12):24
  [13)劉松林.湖南中醫雜志,1992,(4):38
  [14)陳評.湖南中醫雜志,1991,7(4):22
  [15)張妮.新醫藥學雜志,1973,(10):13
  [16)天津南開區西營門外衛生院冠心病組.天津醫藥,1975,(7):347
  [17)云南省藥材公司中藥研究所,等.全國抗衰老藥物研究學術會議資料.1983
  [18)劉茨華,等.昆明醫學院學報,1986,7(3):34
  [19)張妮.中醫雜志,1980,(5):25B
  [20)巫善明,等.上海中醫藥雜志,1983,(8):13
  [21)安俊.成都中醫學院學報,1984,(3):14
  [22)盧東生,等.山西中醫,1988,4(5):37
  [23)張淑華.菏澤醫藥,1985,(2):76
  [24)梁英華.上海中醫藥報,1990年3月20日3版
【藥論】
  1.論三七止血與散瘀之功并具 ①李時珍:“三七,近時始出,南人軍中用為金瘡要藥,云有奇功。又云:凡杖撲傷損,瘀血淋漓者,隨即嚼爛,罨之即止,青腫者即消散。若受杖時,先服一二錢,則血不沖心,杖后尤宜服之,產后服亦良。大抵此藥氣溫,味甘微苦, 乃陽明、厥陰血分之藥,故能治一切血病,與騏驎竭、紫礦相同。”(《綱目》)②黃宮繡:“三七,世人僅知功能止血住痛,殊不知痛 因血瘀則痛作,血因敷散則血止。三七氣味苦溫,能于血分化其血瘀。故凡金刃刀剪所傷,及跌撲杖瘡血出不止,嚼爛涂之,或為末 摻,其血即止。且以吐血、衄血、下血、血痢,崩漏、經水不止,產后惡露不下,俱宜自嚼,或為末,米飲送下即愈。” (《本草求 真》)③張錫純:“三七,善化瘀血,又善止血妄行,為吐衄要藥。病愈后不致瘀血留于經絡,證變虛勞 (凡用藥強止其血者,恒至血瘀 經絡成血痹虛勞),兼治二便下血,女子血崩,痢疾下血鮮紅(宜與鴉膽子并用)久不愈,腸中腐爛,浸成潰瘍,所下之痢色紫腥臭,雜以 脂膜,此乃腸爛欲穿(三七能化腐生新,是以治之)。為其善化瘀血,故又善治女子癥瘕,月事不通,化瘀血而不傷新血,允為理血妙 品。外用善治金瘡,以其末敷傷口,立能血止疼愈。若跌打損傷,內連臟腑經絡作疼痛者,外敷內服奏效尤捷。瘡瘍初起腫疼者,敷之 可消。三七之性,既善化血,又善止血,人多疑之,然有確實可證之處。如破傷流血者,用三七末擦之,則其血立止,是能止血也;其 破處已流出之血,著三七皆化為黃水,是能化血。”(《衷中參西錄》) (責任編輯:Doctor001)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