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刺玫花 【拼音】 Cì Méi Huā 【英文】 Flower of Dahurian Rosa 【拉丁文】 Rosa davurica Pall. 【性味】 酸;甘;平 【歸經】 肝;脾經 【功效】 理氣和胃;止咳。主月經不調,痛經,崩漏,吐血,肋間神經痛,肺癆咳嗽 【藥用】 為薔薇科植物山刺玫的花。 【應用】 治月經過多,刺玫花3-6朵,煎水服。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6g。 【形態】 1.山刺玫 直立灌木,高1-2m。枝無毛,小枝及葉柄基部有成對的黃色皮刺,刺彎曲,基部大。羽狀復葉,小葉7-9,連葉柄長4-10cm;葉柄和葉軸有柔毛、腺毛和稀疏皮刺;托葉大部貼生于葉柄,邊緣有帶腺鋸齒,下面被柔毛;小葉片長圓形或寬披針形,長1.5-3cm,寬0.8-1.5cm,先端急尖或圓鈍,基部寬楔形,邊緣近中部以上有銳鋸齒,上面無毛,下灰綠色,有白霜、柔毛或腺點。花單生或數朵簇生;花瓣粉紅色直徑約4cm;葉梗具腺毛;花柱離生,柱頭稍伸出花托口部。果球形或卵球形,直徑1-1.5cm,紅色。萼片宿存,直立。花期6-7月。果期8-9月。 2.光葉山刺玫 本變種與山刺玫的區別為:小葉長達4cm,下面無粒狀腺體,通常無毛,僅沿脈有短柔毛。 【生態環境】 1.生于海拔430-2500m的山坡陽處或雜木林邊、丘陵草地。 2.生于山坡陽處。 【產地】 1.分布于東北、華北等地。 2.分布于東北地區。 【顯微特征】 粉末特征:紅棕色。①腺毛長84-255μm,多著生于花萼表面,頭部為多細胞,扁球形,直徑61-150μm,柄部細胞多列性。②非腺毛長130-680μm,密生于花萼內表面,外表面較少,單細胞多彎曲,表面光滑。③草酸鈣簇晶多分布于花萼及花冠表面。④花粉粒極面觀類三角形,大小為23(21-27)μm×25(22-30)μm,赤道面觀類圓形,大小為25(22-30)μm×26(22-30.4)μm;具3孔溝;表面有點狀雕紋。⑤氣孔多為不定式。 【采收加工】 6-7月花將開放時采摘,晾干或曬干。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