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鉤藤《青陽客! 【名稱】 鉤藤 【英文】 Gambir plant 【拉丁文】 鉤藤 Ramulus Uncariae Rhynchophyllae Cum Uncis,華鉤藤 Ramulus Uncariae cum Uncis,大葉鉤藤 Ramulus Uncariae Macrophyllae Cum Uncis 【異名】 釣藤(《別錄》),吊藤(《本草經集注》),鉤藤鉤子(《小兒藥證直訣》),釣鉤藤(《滇南本草》),釣藤勾(《嬰童百問》),鶯爪風(《草木便方》),嫩鉤鉤(《飲片新參》),金鉤藤(《貴州民間方藥集》),掛鉤藤(《藥材學》),鉤。ā蛾兾髦兴幹尽罚箳旖疸^、鉤耳(《湖南藥物志》),雙鉤藤、鷹爪風、倒掛刺(《全國中草藥匯編》)。原植物①鉤藤又名:金鉤蓮(《貴州植物志》);②大葉鉤藤又名:大鉤。ā吨兴幉钠贩N論述》)。 【性味歸經】 味甘、微苦,性微寒。歸肝、心包經。 【功效】 熄風止痙,清熱平肝。 【藥用】 為茜草科植物鉤藤 Uncaria rhynchophylla (Miq.)Miq. ex Havil. [Nauclea rhynchophylla Miq.]、華鉤藤 U. sinensis (Oliv.) Havil. [Nauclea sinensis Oliv.]、大葉鉤藤 U. macrophylla Wall. 的帶鉤莖枝。 【應用】 用于小兒驚風、夜啼,熱盛動風,子癇。鉤藤既善熄風止痙,又能清肝與心包經之熱,為治肝熱生風之要藥。治小兒驚風抽搐,證輕者單用,重者常配他藥同用,屬肝熱急驚者,常配蟬衣、僵蠶、龍膽草等藥,以涼肝熄風止痙;屬脾虛慢驚者,可配天麻、白術、茯苓等藥,以理脾緩肝止痙;若小兒高熱而有抽搐傾向者,亦可用本品預防驚厥的發生。治熱盛動風,高熱煩躁抽搐,甚至昏迷發為痙厥者,常配羚羊角、鮮生地、生白芍等藥,以清熱涼肝熄風,方如《通俗傷寒論》羚角鉤藤湯。治子癇,常配當歸、桑寄生、茯神等藥,以養血安胎定癇,方如《校注婦人良方》鉤藤飲。鉤藤既能平肝熄風,又能舒筋活絡,用于中風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語蹇澀,常與桑枝、赤芍、地龍、炮山甲等藥同用;若治風痰阻絡的四肢拘攣掣痛,可配伍僵蠶、全蝎以祛風通絡止痛。治小兒心肝蘊熱之夜啼,常配蟬衣、竹葉、朱燈心等藥,以清心涼肝定驚。 用于肝陽上亢及肝火上炎諸證。治肝陽上亢之頭暈目眩,常配天麻、牛膝、石決明等藥,以平肝潛陽熄風,方如《雜病證治新義》天麻鉤藤飲。治肝火上炎之頭脹頭痛,常配龍膽草、夏枯草、黃芩等藥,以清泄肝火。本品還有一定的降壓作用,故可用治高血壓病,證屬肝陽上亢或肝火上炎者。 此外,鉤藤又兼疏風透熱作用。治外感風熱,頭痛目赤,可配菊花、薄荷、桑葉等藥,共奏疏散風熱、清利頭目之功;治小兒斑疹透發不暢,配紫草、銀花、蟬衣等藥,以清熱解毒、涼血透疹。 【注意】 脾胃虛寒者慎服。 【用法用量】 6.00 - 30.00 g 【形態】 1.鉤藤 常綠木質藤本,長可達10m。小枝四棱柱形,褐色,禿凈無毛。葉腋有成對或單生的鉤,向下彎曲,先端尖,長約1.7~2cm。葉對生;具短柄;葉片卵形、卵狀長圓形或橢圓形,長5~12cm,寬3~7cm,先端漸尖,基部寬楔形,全緣,上面光亮,下面在脈腋內常有束毛,略呈粉白色,干后變褐紅色;托葉2深裂,裂片條狀鉆形,長6~12mm。頭狀花序單個腋生或為頂生的總狀花序式排列,直徑2~2.5cm;總花梗纖細,長2~5cm;花黃色,花冠合生,上部5裂,裂片外被粉狀柔毛;雄蕊5;子房下位。蒴果倒卵形或橢圓形,被疏柔毛,有宿存萼。種子兩端有翅。 生于山谷溪邊的疏林中。分布于陜西、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云南等地。 2.華鉤藤 本種與鉤藤的區別在于:葉片無毛;托葉全緣,寬三角形至圓形,或有時頂端略微陷;萼裂片短于2mm,線狀長圓形;花和小蒴果近于無柄;ㄩg小苞片存在。 生于山地林中。分布于湖北、湖南、廣西、四川、貴州、云南等地。 3.大葉鉤藤 本種與前兩種的區別在于:葉片大,革質;花萼裂片線狀長圓形;花和小蒴果具柄,花間小苞片無。 生于山地次生林中。分布于廣東、廣西、云南等地。 【產地】 1.鉤藤 主產于廣西桂林、蒼梧,江西武寧、吉水,湖南湘潭、黔陽,浙江永嘉、蘭溪,福建寧化、福安,以及安徽、廣東等地。銷全國,并出口。 2.華鉤藤 主產于四川昭化、宜賓,此外貴州、云南、湖北等地亦產。銷全國,并出口。 3.大葉鉤藤 主產于云南、廣西、海南等地。銷全國,并出口。 【品種考證】 本品始載于《別錄》,原名釣藤!侗静萁浖ⅰ吩疲“出建平。”《新修本草》曰:“出梁州(今陜西漢中一帶),葉細長,莖間有刺若釣鉤者是。”《本草衍義》謂:“釣藤中空,二經不言之。長八九尺或一二丈者,湖南、(湖)北、江南、江西山中皆有。”《綱目》云:“狀如葡萄藤而有鉤,紫色。古方多用皮,后世多用鉤,取其力銳爾。”以上所言形態特征、產地等均與鉤藤屬植物相符。 【商品規格】 同屬其他植物的帶鉤莖枝也常作鉤藤一并使用。主要有: ①毛鉤藤 Uncaria hirsuta Havil. 分布于福建、臺灣、廣東、廣西及貴州。以廣西產量多,多混入商品通用。莖枝表面灰白色或灰棕色,粗糙,節部及鉤部可見淡黃色長粗毛。表皮角質層厚4~7μm,復表皮細胞2~5層,單細胞非腺毛長138~678μm;多細胞非腺毛2~5個細胞,長388~882μm。②無柄果鉤藤 U. sessillifructus Roxb. 分布于廣東、廣西、云南。產量較小,多混于商品之中。莖枝略呈方柱形,四面均有一縱溝,表面黃棕色或棕褐色,有稀疏白毛,鉤較扁,常向內深旋,基部較扁平。橫切面觀,表皮角質層厚達4~8μm,表面觀呈波狀。單細胞毛短角狀,有疣狀突起,長20~50μm,多細胞非腺毛3~5個細胞,長130~240μm。皮層有石細胞。木質部向內呈弧狀突出,使髓部略呈十字形。③披針葉鉤藤 U. lancifolia Hutch. 分布于廣西、云南。產量少,一般多混于商品中。性狀和華鉤藤相似,莖具明顯的翅,托葉宿存,2裂,具淡色點狀皮孔。④攀莖鉤藤 U. scandens(Smith)Hutch. 分布于海南、廣西、四川、貴州、云南。產量不及華鉤藤,一般多在商品內混用。莖鈍四方柱形,密被黃棕色或白色長柔毛。單細胞非腺毛長50~267μm;多細胞非腺毛2~10個細胞,長64~570μm,多卷曲。③平滑鉤藤 U. laevigata Wall. ex G. Don 分布于廣西、云南。產量較少,多混入商品通用。莖枝方柱形,微有棱,莖具稀疏毛。鉤纖細,長1~1.5cm。非腺毛以單細胞為多見,毛端常微彎曲,長50~254μm ;多細胞非腺毛2~4個細胞,少數可至7個,長140~343μm。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