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牛膝《青陽客棧》 【名稱】 牛膝 【英文】 Twotooth Achyranthes Root 【拉丁文】 Radix Achyranthis Bidentatae 【異名】 百倍(《本經》),牛莖(《廣雅》),腳斯蹬(《救荒本草》),鐵牛膝(《滇南本草》),杜牛膝(《本草備要》),懷牛膝(《本草便讀》),懷夕、真夕(《漢藥寫真集成》),懷膝(《常用中藥名辨》),土牛膝(江西、江蘇、浙江、安徽、四川、廣西),淮牛膝(北京、廣西),紅牛膝(江西、四川、云南),?南、?讼ィ兾鳌⑺拇ǎ,牛蓋膝、粘草子根(貴州、云南),牛胳膝蓋、野?讼ィ兾鳎庸堑ぃê幽希,牛蓋膝頭(湖南)。原植物牛膝又名:山莧菜、對節菜(《救荒本草》),透骨草、喉白草、喉痹草、鼓槌草、疔瘡草(《新華本草綱要》)。 【性味歸經】 味苦、酸,性平。歸肝、腎經。 【功效】 補肝腎,強筋骨,活血通經,引血(火)下行,利尿通淋。 【藥用】 為莧科植物牛膝 Achyranthes bidentata Blume 的根。 【應用】 1.用于瘀血阻滯的經閉、痛經、月經不調、產后腹痛等及跌打傷痛。本品性善下行,活血通經,治婦科經產諸疾,常配桃仁、紅花、當歸等同用;治跌打損傷,腰膝瘀痛者,配續斷、當歸、乳香、沒藥等同用。 2.用于腎虛腰痛及久痹腰膝酸痛乏力等。本品制用能補肝腎,強筋骨,尤以懷牛膝為佳。治肝腎虧虛,腰痛膝軟者,常配杜仲、續斷、熟地等補肝腎藥同用;若痹痛日久,腰膝酸痛者,常配獨活、桑寄生等祛風濕強筋骨藥同用。若濕熱成痙,足膝痿軟,則配蒼術、黃柏同用,如三妙丸。 3.用于淋證,水腫,小便不利等。本品性善下行,能利水通淋。治熱淋、血淋、砂淋等配冬葵子、瞿麥、滑石等,如牛膝湯。治水腫小便不利,配地黃、澤瀉、車前子等,如濟生腎氣丸。 4.用于頭痛、眩暈、吐血、衄血等火熱上炎、陰虛火旺之證。本品苦泄下行能引火(血)下行,以降上炎之火。如肝陽上亢之頭痛眩暈目赤,則配代赭石、牡蠣等平肝潛陽,如鎮肝息風湯;若胃火上炎、齒齦腫痛口舌生瘡,則配地黃、石膏、知母同用以清胃滋陰降火,如玉女煎;若氣火上逆,迫血妄行之吐、衄血,則配白茅根、山梔、代赭石等,以引血下行,降火止血。 近代臨床有用于擴宮引產,以牛膝制成5~6cm長表面光滑兩端渾圓之小棒消毒后從子宮頸口徐徐插入,下端置頸口外,宮頸擴張效果良好。另有用于功能性子宮出血屬痰血型者。 【注意】 凡中氣下陷,脾虛泄瀉,下元不固,夢遺滑精,月經過多及孕婦均禁服。 【用法用量】 5.00 - 15.00 g 【形態】 多年生草本,高70~120cm。根圓柱形,直徑5~10mm,土黃色。莖有棱角或四方形,綠色或帶紫色,有白色貼生或開展柔毛,或近無毛,分枝對生,節膨大。單葉對生;葉柄長5~30mm;葉片膜質,橢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5~12cm,寬2~6cm,先端漸尖,基部寬楔形,全緣,兩面被柔毛。穗狀花序頂生及腋生,長3~5cm,花期后反折;總花梗長1~2cm,有白色柔毛;花多數,密生,長5mm;苞片寬卵形,長2~3mm,先端長漸尖;小苞片刺狀,長2.5~3mm,先端彎曲,基部兩側各有1卵形膜質小裂片,長約1mm;花被片披針形,長3~5mm,光亮,先端急尖,有1中脈;雄蕊長2~2.5mm;退化雄蕊先端平圓,稍有缺刻狀細鋸齒。胞果長圓形,長2~2.5mm,黃褐色,光滑。種子長圓形,長1mm,黃褐色。花期7~9月,果期9~10月。 生于屋旁、林緣、山坡草叢中。分布于除東北以外的全國廣大地區。在有些地區則大量栽培,河南產的懷牛膝為道地藥材。 【產地】 主產于河南武陟、溫縣、孟縣、博愛、沁陽、輝縣等地。河北、山西、山東、江蘇等地也有生產。以河南栽培的懷牛膝質量最好。銷全國,并有出口。 【品種考證】 牛膝,《本經》列為上品。論其形態,《綱目》述之詳備,謂其“方莖暴節,葉皆對生,頗似莧菜而長且尖(角肖),秋月開花作穗,結子狀如小鼠負蟲,有澀毛,皆貼莖倒生。”論其產地,《別錄》謂“生河內川谷及臨朐。”陶弘景又說:“今出近道,蔡州者最長大柔潤。”按河內系今河南的黃河以北大部分地區,即古懷慶府治,包括沁陽、武陟、盂縣、輝縣、博愛縣一帶。臨朐在今山東境內,蔡州為河南新蔡。蘇頌《本草圖經》說得更為全面,“今江、淮、閩、粵、關中亦有之,然不及懷州者為真。”寇宗奭《本草衍義》還說“今西京作畦種,有長三尺者最佳。”西京為今河南洛陽,去沁陽、武陟不遠,這說明在800年前河南早就栽種牛膝。再結合《本草圖經》之“懷州牛膝”圖觀之,其主根粗而直長,與現時久享盛名之“四大懷藥”中的懷牛膝完全吻合。 ①陶弘景:“牛膝,今出近道,蔡州者最良。大柔潤,其莖有節似牛膝,故以為名也。乃云有雌雄,雄者莖紫色而節大者為勝爾。”②《日華子本草》:“牛膝,懷州者長白,近道、蘇州者色紫。”③《本草圖經》:“牛膝,今江淮、閩粵、關中亦有之,然不及懷州者為真。春生苗,莖高二、三尺,青紫色,有節如鶴膝,又如牛膝狀,以此名之。葉尖圓如匙,兩兩相對,于節上生花作穗,秋結實甚細。此有二種,莖紫節大者為雄,青細者為雌。二月、八月、十月采根,陰干。根極長大而柔潤者佳。葉亦可單用。”④《綱目》:“牛膝,處處有之,謂之土牛膝,不堪服,惟北土及川中人家栽蒔者為良。秋間收子,至春種之,其苗方莖暴節,葉皆對生,頗似莧菜而長,且尖SHAO。秋月開花,作穗結子,狀如小鼠負蟲,有澀毛,皆貼莖倒生。九月末取根,水中浸兩宿,挼去皮,裹扎暴干,雖白直可貴,而挼去白汁,入藥不如留皮者力大也。嫩苗可作菜茹。”“按陳日華《經驗方》云:老人久苦淋疾,百藥不效,偶見臨汀《集要方》中用牛膝者,服之而愈。又葉朝議親人患血淋,流下小便在盆內,凝如蒟篛,百治不效,一村醫用牛膝根煎濃汁,日飲五服,名地髓湯,雖未即愈,而血色漸淡,久乃復舊,后十年病又作,服之又瘥。因檢本草,見《肘后方》治小便不利,莖中痛欲死,用牛膝并葉,以酒煮服之,今再拈出,表其神功。”“又按楊士瀛《直指方》云:小便淋痛、或尿血,或沙石脹痛,用川牛膝一兩,水二盞,煎一盞,溫服。一婦患此十年,服之得效。土牛膝亦可。或入麝香、乳香尤良。”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