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理作用】 1. 對平滑肌的作用:煎劑對小鼠、豚鼠、兔、貓與狗的離體子宮及靜脈注射0.24g/kg對狗等動物在體子宮和上述動物的離體腸管均呈興奮作用,使子宮產生緊張性及節律性收縮,對已孕子宮更為明顯。 2. 對心血管的作用:對蟾蜍離體心臟與兔在位心臟,小劑量煎劑可增強心縮力,大劑量有抑制作用。水提取液和紅花注射液能使在位犬心冠脈流量增加,提高小鼠耐缺氧能力,增加小鼠心肌營養性血流量。水提取液能明顯降低麻醉貓、犬的血壓。 3. 對血液的影響:紅花注射液、水煎劑、紅花甙、紅花醌甙對大鼠體外血栓形成有明顯抑制效果;水煎劑大鼠試驗尚有抑制血小板凝集及抗內、外凝血的功能。 4. 免疫作用:紅花多糖以小鼠進行試驗,能促進淋巴細胞轉化,增加脾細胞對羊紅細胞空斑形成細胞數,對抗強的松龍的免疫抑制作用。 【采收加工】 5月下旬開花,5月底至6月中、下旬盛花期,分批采摘。選晴天,每日早晨6~8時,待管狀花充分展開呈金黃色時采摘,過遲則管狀花發蔫并呈紅黑色,收獲困難,質量差,產量低。采回后陰干或用40~60℃低溫烘干。 【炮制】 1.紅花 《簡要濟眾方》:“搗為末。”《小兒衛生總微論方》:“洗。”《朱氏集驗方》:“細擘。”《湯液本草》:“搓碎用。”現行,取原藥材,除去雜質、花萼及花柄,篩去灰屑。 2 炒紅花 《圣濟總錄》:“微炒。”現行,取凈紅花置鍋內,用文火炒至略有焦斑時,取出放涼。 3.紅花炭 取凈紅花置鍋內,用武火炒至紅褐色,噴淋清水少許,滅盡火星,取出涼透。 4 醋紅花 《圣惠方》:“一十二兩以好醋二升浸二宿,漉出,火焙令干,又入醋內,又焙令干,以醋盡為度。”現行,取紅花加醋噴勻后,置鍋內,用文火炒至焦紅色時,取出放涼。每紅花100kg,用醋20kg。 貯干燥容器內,醋紅花密閉,宜陰涼干燥處,防潮,防蛀。紅花炭散熱防復燃。 傳統的貯藏方法,系將凈紅花用紙分包(每包約500~1000g)貯于石灰箱內。 【附方】 1.治痛經 紅花6g,雞血藤24g。水煎調黃酒適量服。(《福建藥物志》) 2.治女子經脈不通,如血膈者 好紅花(細擘)、蘇枋木(捶碎)、當歸等分。(口父)咀。每用一兩,以水一升半,先煎花、木,然后入酒一盞并當歸再煎。服半升,分兩服,空心,食前,溫服。(《朱氏集驗方》紅花散) 3.治逆經咳嗽氣急 紅花、黃芩、蘇木各八分,天花粉六分。水煎空心服。(《竹林女科》紅花湯) 4.治墮胎惡血下泄,內逆奔心,悶絕不省人事 紅藍花(焙)、男子發、陳墨、血竭、蒲黃等分為末。每服二三錢,童便、酒調服。(《醫級》紅藍散) 5.治產后血暈心煩悶 紅藍花二兩,紫葛一兩,芍藥一兩。上粗搗篩。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后再入生地黃汁半合,更煎六七沸,溫服不拘時。(《普濟方》紅藍花湯) 6.治吐血 紅花一兩,訶黎勒(兼核生用)三枚,川樸硝五兩。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酒半中盞,水半中盞,煎至六分去滓,入赤馬通一合,不計時候溫服。(《圣惠方》紅花散) 7.治婦人血積癥瘕,經絡澀滯 川大黃、紅花各二兩,虻蟲(去翅足)十個。上取大黃七錢,醋熬成膏,和藥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丸,食后溫酒下,日三服。(《濟陰綱目》大紅花丸) 8.治關節炎腫痛 紅花炒后研末適量,加入等量的地瓜粉,鹽水或燒酒調敷患處。(《福建藥物志》) 9.治跌打及墻壁壓傷 川麻一分,木香二分,紅花三分,甘草四分。均生用,研末,黃酒送下。(《急救便方》) 10.治噎嗝 紅花(端午采頭次者,無灰酒拌,濕瓦上焙干)、血竭(瓜子樣者為佳)各等分。上為細末,用無灰酒一小盅入藥在內,調勻,場燉熱徐徐咽下。初服二分,次日服三分或四分,三日服五分。(《簡便單方》) 11.治子宮頸癌 紅花、白礬各6g,瓦松30g。水煎,先熏后洗外陰部,每日1~2次,每次30~60min,下次加熱后再用,每劑藥可反復應用3~4d。[《上海中醫藥雜志》1984,(9):9] 12.治腫毒初起,腫痛不可忍者 用紅花、川山甲(炒)各五錢,歸尾三錢,黃酒二盅,煎一盅。調阿魏五分,麝香五厘服。(《外科大成》) 13.治赤游腫半身紅,漸漸展引不止 以紅藍花末,醋調敷之。(《小兒衛生總微論方》) 14.治聤耳,累年膿水不絕,臭穢 紅花一分,白礬一兩(燒灰)。上件藥,細研為末,每用少許,納耳中。 15.治咽喉閉塞不通,須臾欲死 取紅藍花,搗絞取汁一升,漸漸服,以瘥為度。如冬月無濕花,可浸干者,濃絞取汁,如前服之。(14~15方出自《圣惠方》) 【參考文獻】 《開寶本草》:味辛,溫,無毒。主產后血運口噤,腹內惡血不盡,絞痛,胎死腹中,并酒煮服。亦主蠱毒下血。 《珍珠囊》:苦,陰中微陽,入心養血。 《藥類法象》:治產后口噤、血暈,腹內惡血不足,絞痛,破留血神驗。 《藥性賦》:味辛,性溫,無毒。陽也。其用有四:逐腹中惡血而補血虛之虛,除產后敗血而止血暈之暈。 《本草衍義補遺》:破留血、養血。多用則破血,少用則養血。《本草》云:產后血暈口噤,腹內惡血,胎死腹中,并酒煮服。又其子吞數顆主天行瘡不出。又其胭脂治小兒耳,滴耳中妙。 《本草發揮》:潔古云:破留血,神驗。入心養血,謂其苦溫,為陰中之陽,故入心。 《本草綱目》:血生于心包,藏于肝。屬于沖任,紅花汁與之同類,故能行男子血脈,通女子經水。多則行血,少則養血。《養疴漫筆》:新昌徐氏,病產運已死,但胸膈微熱。有名醫陸氏曰:血悶也。得紅花數十斤,乃可活。遂亟購得,以大鍋煮湯,盛三桶于窗格之下,舁婦寢其上熏之,湯冷再加。有頃指動,半日乃蘇。按此亦得唐許允宗以黃芪湯熏柳太后風病之法也。 活血潤燥,止痛散腫,通經。 《本草經疏》:紅花稟地與火之氣,潔古、海藏皆兼甘苦溫。陰中之陽,故入心。海藏以為肝經血分藥也。入酒良,乃行血之要藥。其主產后血暈口噤者,緣惡血不下,逆上沖心,故神昏而暈及口噤。入心,入肝,使惡血下行,則暈與口噤自止。腹內絞痛由于惡血不盡,胎死腹中,非行血活血則不下,瘀行則血活,故能止絞痛,下死胎也。凡蠱藥之毒必傷血分,此藥能行血,血活則毒可解。子主天行瘡子者,痘瘡因血分有毒,血行則毒散,故主之也。小兒聤耳亦血凝也,血散則耳腫自消矣。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