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茺蔚子《青陽客棧》 【名稱】 茺蔚子 【拉丁文】 Fructus Leonuri 【異名】 益母子(《本草經集》),沖玉子(《湖南藥材手冊》),益母草子(《江蘇藥材志》),小胡麻(《江蘇省藥材志》)。 【性味歸經】 味甘、辛,性微寒,小毒。歸肝經。 【功效】 活血調經,清肝明目。 【藥用】 為唇形花科植物益母草 Leonurus japonicus Houtt. 和細葉益母草 Leonurus sibiricus L. 的果實。 【應用】 用于婦女經產瘀血諸證。茺蔚子入肝經血分,善行瘀血,為婦科所常用。治血瘀氣滯,月經不調,少腹作痛,常與當歸、川芎、香附等同用,以活血行氣而調經脈。若血滯經閉,或產后惡露不行,瘀滯少腹疼痛,常與當歸、蒲黃、五靈脂等同用,以行瘀血。 用于肝經熱盛,血逆于上,頭痛頭暈,心煩不寧。茺蔚子常與菊花、黃芩、夏枯草等同用,以平肝泄熱。 用于肝熱上攻,目赤腫痛。茺蔚子常與青葙子、決明子等同用,以清肝明目。若時行熱病愈后,肝虛有熱,視力減弱,或生翳膜,常與枸杞子、生地、青葙子等同用,以養肝益精,清熱明目,如《審視瑤函》茺蔚子丸。 【注意】 瞳孔散大者及孕婦禁服。 【用法用量】 6.00 - 10.00 g 【形態】 參見“益母草”條。 【產地】 全國各地均產。一般多自產自銷。 【采收加工】 夏、秋季在全株花謝、果實成熟時割取全株,曬干,打下果實,除去葉片、雜質。 【炮制】 1.茺蔚子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凈,干燥。 2.炒茺蔚子 《產育寶慶集》:“炒焦黃色。”《綱目》:“微炒香,亦或蒸熟,烈日曝燥,舂簸去殼,取仁用。”現行,取凈茺蔚子,置鍋內,用文火加熱炒至鼓起有爆裂聲時,取出,放涼。 貯干燥容器內,置通風干燥處。 【附方】 1.治子宮脫垂 茺蔚子15g,枳殼12g。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2.治頭昏暈,目赤腫痛 茺蔚子10g,菊花10g,白蒺藜10g,川牛膝10g。水煎服。(《四川中藥志》1970年) 3.治高血壓 茺蔚子、黃芩各9g,夏枯草、生杜仲、桑寄生各15g。水煎服。(《青島中草藥手冊》) 4.治乳癰惡痛 用茺蔚子搗敷及取汁服。 5.治小兒疳痢痔疾 茺蔚子煮食之。 6.治耳聤 茺蔚子汁滴耳中。(4~6方出自《普濟方》) 【藥論】 綜論茺蔚子的功能主治 ①朱丹溪:“茺蔚子,活血行氣,有補陰之功,故名益母。凡胎前產后所恃者,血氣也。胎前無滯,產后無虛,以其行中有補也。”(引自《綱目》) ②李時珍:“茺蔚子,治婦女經脈不調,胎產一切血氣諸病,妙品也。而醫方鮮知用,時珍常以之同四物、香附諸藥治人,獲效甚多。蓋包絡生血,肝藏血,此物能活血補陰,故能明目、益精、調經,治女人諸病也。東垣李氏言瞳子散大者禁用茺蔚子,為其辛溫主散,能助火也。當歸雖辛溫,而兼苦甘,能和血,故不禁之。愚謂目得血而能視,茺蔚行血甚捷,瞳子散大,血不足也,故禁之,非助火也。血滯病目則宜之,故曰明目。”(《綱目》) ③繆希雍:“茺蔚子,為婦人胎產調經之要藥。此藥補而能行,辛散而兼潤者也。目者肝之竅也,益肝行血,故明目益精。其氣純陽,辛走而不守,故除水氣。肝臟有火則血逆,肝涼則降而順矣;大熱頭疼心煩,皆血虛而熱之候也,清肝散熱和血,則頭疼心煩俱解。”(《本草經疏》) ④張山雷:“茺蔚,古人止用其子。《本經》之明目益精,則溫和養血,而又沉重,直達下焦,故為補益腎陰之用。除水氣者,辛溫下降,故能通絡而逐水……《別錄》加以微寒,則亦溫亦寒,大是不妥,蓋當時以治熱證,因而羼入此說。療血逆者,溫和行血,又子能重墜下降,故能平逆。惟主大熱頭痛心煩,則與溫養之性不符,存而不論可也。“(《本草正義》)⑤周志林:“《本經》首言能明目,雖云行中有補,止可用于肝血瘀滯及血滯瞳神之證,若無瘀滯而欲其補益,則未必耳。”(《本草用法研究》) 【錄自】 《青陽客棧》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