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龜甲《中藥全書》 【名稱】 龜甲 【拼音】 Guijia 【英文】 Tortoise Carapace and Plastron 【拉丁文】 Carapax et Plastrum Testudinis 【異名】 神屋《神農本草經》,龜殼《淮南子》,敗龜甲《小品方》,敗龜《日華子本草》,龜筒《本草衍義》,龜下甲(朱丹溪),龜版《本草綱目》,龜底甲《藥品化義》,龜腹甲《醫林纂要·藥性》,拖泥板、元武版、坎版《藥材學》,烏龜殼(俗稱),龜板(俗 稱)。 【性味歸經】 甘、咸,寒。歸肝、腎、心經。 【功效】 滋陰潛陽,益腎健骨,固經止血,養血補心。 【藥用】 本品為龜科動物烏龜Chinemys reevesii (Gray)的腹甲(龜板)及背甲(龜殼)。 【應用】 1.用于陰虛內熱,陰虛陽無及熱病陰虛風動等證。既能滋補肝腎之陰而退內熱,又可潛降肝陽而息內風。治陰虛內熱,骨蒸盜汗,常配熱地黃、知母、黃柏等,如大補陰丸;治陰虛陽亢,頭暈目眩,常配生地黃、石決明、菊花等同用;治熱病傷陰,虛風內動,舌干紅 絳,手足蠕動,常配生地黃、牡蠣、鱉甲等同用。 2.用于腎虛骨痿,小兒囟門不合等證。能益腎健骨,補血滋陰。凡腎虛腰膝瘺軟,筋骨不健,小兒囟門不合,齒遲,行遲等,皆可用以為治。常配熱地、鎖陽、牛膝等同用。 3.用治陰虛血熱,沖任不固的崩漏、月經過多等。能滋補腎陰以固沖任,又性寒清熱,兼能止血。常配椿根皮、黃柏、香附等同用,如固經丸。4。用于心虛驚悸,失眠,健忘。有養血補心之效。常與龍骨、遠志等配伍,如孔圣枕中丹。 【貯藏】 置陰涼干燥處,防蛀。龜甲膠夏季應置冷庫內,防止溶流。 【用法用量】 入湯劑,15~30g;宜先煎。 【形態】 體呈扁圓形,背腹兩面均被堅硬的甲(殼),頭、頸、四肢及尾均可縮入殼內。頭頂前端光滑,后端被覆細粒狀小鱗;眼較大,鼓膜明顯。頸較細,披細鱗。四肢較扁平有爪,指、趾間全蹼。尾短而細。背、腹甲表層為表皮形成的角質板(盾片、鱗甲),內層為真皮 起源的骨質板。背甲頸角板1,椎角板5,第一塊前寬后狹,其后3塊寬大于長,肋角板每側4,緣角板每側11,臀角板1對;內層骨板為頸 骨板1,椎骨板8,肋骨板每側8,緣骨板每側11,臀骨板2。腹甲與背甲約等長,喉角板2,三角形,肱角板2,外緣較寬,胸、腹角板各1 對,較大,股角板1對,外緣較中線略寬,肛角板2,后緣凹陷;內層骨板為內板1,上板、舌板、下板及劍板各2。背腹甲在側面由甲橋 相連。分布于河北、河南、江蘇、浙江、山東、安徽、廣東、廣西、湖北、湖南、四川、云南、陜西等地。棲息于河、湖、池沼中。有飼 養。 【產地】 主產于江蘇、浙江、安徽、湖北、湖南。銷全國并出口。 【品種考證】 本品入藥首載于《神農本草經》。《名醫別錄》云:“生南海池澤及湖水中。采無時。”《本草經集注》云:“此用水中神龜,長一尺二寸者為善,..殼可入藥。”《蜀本草》云:“江、河、湖水龜也。湖州、江州、交州者皆骨白而厚,其色分明。”《本草綱目》 云:“《神農本草經》龜甲止言水中者,而諸注始用神龜。然神龜難得,今人惟取水中常龜人藥。”又日:“龜甲,古者上下甲皆用 之,至《日華》始用龜板,而后人遂主之矣。”由上述記載可知,自古以來,藥用以水龜為主,上下甲皆可用。現《中華人民共和國藥 典》規定以烏龜甲作為正品。 【商品規格】 商品因加工不同有血板、燙板之分,均為統裝,不分等級。以塊大、完整、潔凈無殘肉者為佳,習慣認為血板質優。 【化學成分】 含蛋白質(約32%)、骨膠原(collagen),其中含有天冬氨酸、蘇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等多種氨基酸。另合碳酸鈣約50%。腹甲、背甲的氯仿提取液預試均有甾類化合物反應,酸性氧化鋁柱層均得熔點分別為50~51℃及94~96℃兩種結晶。腹甲、背甲的水浸 出物和醇浸出物含量、總氮量、蛋白質含量及出膠率基本相同,并均含有無機離子K+、Na十、Ca2+、Fe3+及磷。背甲膠經酸水解,有與腹甲膠相同的16種氨基酸。 【理化鑒別】 層分析:取本品甲醇提取液點于硅膠G薄層板上,用正丁醇-95%乙醇一冰醋酸-水(4:1:1:2)展開,0.3%茚三酮正丁醇液噴霧,105℃干燥5min,以賴氨酸、精氨酸、谷氨酸、纈 【藥理作用】 藥理實驗煎劑高濃度時對大鼠離體子宮有一定收縮作用;對人型結核桿菌有抑制作用;龜甲煎劑連續灌胃6天對大鼠內分泌系統有影響。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捕捉,以秋、冬季最多,捕后殺死,除去筋肉,取背、腹甲曬干,稱“血板”;或將龜用沸水燙死取背、腹甲,除去殘肉后曬干,稱“燙板”。 【炮制】 ① 龜甲 將原藥除去雜質,洗凈,用清水浸透后,置蒸桶內社45min,取出,放入熱水中,立即用硬刷除凈皮肉,洗凈,曬干。② 醋龜甲 取砂子置鍋內加熱,加入凈龜甲,拌炒至表面微黃、酥脆時,篩取龜甲,趁熱立即投入米醋中淬之,待吸透,取出,干燥。每100kg龜甲,用米醋20kg。③ 龜甲膠 取凈龜甲,水煎多次,濾過,合并濾液,靜置,取上清液,用文火濃縮至稠膏狀,冷凝,切塊,陰干。 【性狀】 腹甲呈板片狀,近長方橢圓形,長8~20 cm,寬5~10 cm,前端鈍圓或平截,后端有三角形缺刻,兩側有甲橋,呈翼狀斜向上方彎曲;外層由12塊角塊組成,黃棕色或棕色,有的具紫棕色放射狀紋理,有光澤,內層由9塊骨板鋸齒狀嵌接而成,黃白色。背甲略長于腹甲, 呈長橢圓形拱狀,前部略窄于后部,外層有38塊骨板,棕褐色或黑色;內層黃白色,有49塊骨板組成。質堅硬;易自骨板鋸齒縫處斷 裂,斷面外緣為牙白色,堅實,內為乳白色或肉紅色,有孔隙。氣微腥,味微咸。 【食療】 1.龜鹿二仙膏 2.龜版膠 3.白及龜版粉 4.龜版阿膠湯 5.龜版黃芪山藥苡米湯 【附方】 1.降陰火,補腎水 (《丹溪心法》大補丸)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