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規格】 續斷:為植物續斷Dipsacus japonicus Miq.的根。 川續斷:又名川斷。為植物川續斷的根。 均以根條粗壯、質軟、干燥、斷面綠褐色者為佳。 【化學成分】 川續斷根含生物堿、揮發油。續斷根含續斷堿及揮發油。近年從根中分得多種三萜皂甙。 【藥理作用】 1 對心血管的作用 川續斷浸膏和總生物喊對冷血動物和溫血動物的在體和離體心臟均有明顯的正性肌力作用;對去腦和麻醉貓有心臟節律明顯加快,脈搏幅度增大,井有刺激呼吸的作用。得到的總黃酮能顯著降低動脈壓和平滑肌的緊張度,得到的總皂甙也有降低動脈壓的作用。 2 其他作用 川續斷中得到的黃酮成分有抗氧化活性,并有抗炎作用.經小鼠和雞試驗,證明川續斷有抗維生素E缺乏癥的作用。本品對肺炎鏈球菌有抑制作用。 【采收加工】 秋播第3年采收,春播第2年收獲,在霜凍前采挖,將全根挖起,除去泥土,用火烘烤或曬干,也可將鮮根置沸水或蒸籠中蒸或燙至根稍軟時取出,堆起,用稻草覆蓋任其發酵至草上發生水珠時,再攤開曬干或烤至全干,去掉須根、泥土。 (堆悶發汗,至肉色轉暗綠時再焙或曬干。亦有直接曬干的,其肉近白色,質不如前者佳。) 【炮制】 1.續斷 《本事方》:“推去筋,洗銼焙。”《傳信適用方》:“去蘆,銼碎。”《奇效良方》:“洗曬,捶碎去筋脈。”現行,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凈,潤透,切薄片,干燥,篩去灰屑。 2.炒續斷 《醫學綱目》:“炒。”現行,取續斷片置鍋內,用文火炒至微焦或黃色具焦斑時,取出放涼。炒續斷增強補腎強腰、止崩漏之作用。 3.酒續斷 《雷公炮炙論》:“凡采得后,橫切,銼之,又去向里硬筋了,用酒浸一伏時,焙干用。”《普濟方》:“酒浸一宿曬干。”《本草蒙筌》:“去向里硬筋,以醇酒浸宿,烈日曝過,薄片咀成。”《增補萬病回春》:“酒浸洗用。”《宋氏女科秘書》:“酒拌。”《壽世保元》;“酒洗切片。”《本草述》:“酒浸一伏時,捶碎去筋焙干。”《良朋匯集》:“酒洗蒸。”《幼幼集成》:“切片酒炒。”《得配本草》:“去硬筋,酒浸炒。”現行,取續斷片用黃酒拌勻,悶潤至透,置鍋內,用文火炒至微帶黑色時,取出放涼。每續斷片100kg,用黃酒10kg。酒續斷增強活血舒筋之功用。 4.鹽續斷 取續斷片噴淋鹽水,拌勻,悶潤至透,置鍋內,用文火炒干,取出放涼。每續斷片100kg,用食鹽2kg。鹽續斷引藥入腎,增強補肝腎之功用。 5.續斷炭 取續斷片置鍋內,用武火炒至片面呈黑褐色時,噴淋清水少許,滅盡火星,取出放涼。續斷炭多用于止血。 貯干燥容器內,酒續斷、鹽續斷,密閉,置陰涼干燥處,防潮,防蛀。續斷炭散熱防復燃。 【附方】 1.治腰痛并腳軟 續斷二兩,破故紙、牛膝、木瓜、萆薢、杜仲各一兩。上為細末,煉蜜為丸桐子大。空心無灰酒下五、六十丸。(《扶壽精方》續斷丸) 2.治氣滯腰卒痛 續斷、威靈仙(銼,焙)、桂(去粗皮)、當歸(銼,焙)各一兩。為末。每服二錢匕,不拘時,溫酒調服。(《圣濟總錄》續斷散) 3.治老人風冷,轉筋骨痛 續斷、牛膝(去蘆,酒浸)。上為細末,溫酒調下二錢,食前服。(《楊氏家藏方》續斷散) 4.治跌撲折傷 川續斷、當歸各一兩,自然銅五錢(火煅酒淬),土鱉蟲三十個(火烘為末)。俱研細,紅曲打糊丸,如黍米大。每早晚各服五分,溫酒送下。(《本草匯言》) 5.治妊娠胎動兩三月墮,預宜服此 川續斷(酒浸)、杜仲(姜汁炒去絲)各二兩。為末,棗肉煮,杵和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飲下。(《綱目》) 6.治男子婦人精滑,下元虛冷及疝氣證,婦人經脈不調,大人小兒皆可服) 川獨活、谷精草、續斷、茵陳。上為細末,雞子清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溫酒送下,干物壓之。(《瑞竹堂方》雞清丸) 7.治妊娠風入胞門,腹痛欲絕,脈浮弦 川斷一兩,防風三錢。煎服。(《盤珠集》) 8.治產后血暈,心腹硬,乍寒乍熱 續斷三兩,粗搗篩。每服二錢匕,以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圣濟總錄》續斷湯) 9.治下血久不止,虛寒色淡晦者 側柏葉(炒香)、續斷(酒炒)各三錢,鹿茸一具,炙酥。烏梅湯、人參湯、米飲湯任下。(《張氏醫通》斷紅丸) 10.治胃痛 續斷9~15g。水煎服。忌酸辣食物。(《廣四民族藥簡編》) 11.治乳癰,初起可消,久患可愈 川續斷八兩(酒浸,炒),蒲公英四兩(日干,炒)。俱為末。每早晚各服三錢,白湯調下。(《本草匯言》) 12.長發 用續斷汁沐頭。(《普濟方》) 【參考文獻】 《神農本草經》:味苦,微溫。治傷寒,補不足,金創,癰傷,折跌,續筋骨,婦人乳難。 《名醫別錄》:味辛,無毒。主治崩中漏血,金瘡血內漏,止痛,生肌肉,及踠傷、惡血、腰痛,關節緩急。 《藥性論》:君。主絕傷,去諸溫毒,能通宣經脈。 《日華子本草》:助氣,調血脈,補五勞七傷,破癥結瘀血,消腫毒,腸風,痔瘺,乳癰,瘰瀝,撲損,婦人產前后一切病,面黃虛腫,縮小便,止泄精,尿血,胎漏,子宮冷。 《開寶本草》:味苦、辛,微溫,無毒。崩中漏血,金瘡血內漏,止痛,生肌肉,及踠傷,惡血,腰痛,關節緩急。 《本草綱目》:宋張叔潛秘書,知劍州時,其閣下病血痢。一醫用平胃散一兩,入川續斷末二錢半。每服2錢,水煎服,即愈。紹興五子會稽時行痢疾,叔潛子以方傳人,往往有驗,小兒痢,亦服之效。 《本草經疏》:續斷得土金之氣,而兼稟乎天之陽氣以生。《本經》味苦微溫,《別錄》益之以辛。曾得蜀中者,嘗之其味帶甘,應云味苦甘辛,微溫無毒。使非味甘,焉能主傷中,補不足。非辛焉能主金瘡癰傷,折跌,續筋骨,婦人乳難。辛能潤,苦溫能散,甘能益血。故《別錄》又主崩中漏血,金瘡血內漏,止痛生肌肉,及踠傷惡血腰痛,關節緩急。《本經》久服益氣力,傷去血生之效也。入足厥陰、少陰,為治胎產,續絕傷,補不足,療金瘡,理腰腎之要藥。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