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杜仲《中藥全書》 【名稱】 杜仲 【拼音】 Duzhong 【英文】 Eucommia Bark 【日文】 トチユウ 【拉丁文】 Cortex Eucommiae 【異名】 思仙《神農本草經》,思仲、木綿《名醫別錄》,石思仙《本草衍義補遺》,扯絲皮《湖南藥物志》, 絲連皮《中藥志》,棉皮(河南),玉絲皮(四川),絲棉皮(陜西)。 【性味歸經】 甘,溫。歸肝、腎經。 【功效】 補肝腎,強筋骨,安胎。 【藥用】 本品為杜仲科植物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的干燥樹皮。 【應用】 1.用于肝腎不足的腰膝酸痛,下肢痿軟及陽痿,尿頻等癥。能補肝腎,強筋骨,暖下元。治腰痛腳弱,常配補骨脂、胡桃肉,如《局方》青娥丸;治陽萎尿頻,可與山萸肉、菟絲子、覆盆子等同用。 2.用于肝腎虧虛,下無虛冷的妊娠下血,胎動不安,或習慣性流產等。能補肝腎,調沖任,固經安胎。治胎動腰痛如墜,可配續斷研末,棗肉為丸服,即《證治準繩》杜仲丸。亦可配伍續斷、菟絲子、阿膠等同用。現代臨床用于高血壓癥,有可靠的降血壓作用。對老人腎虛而又血壓高者,可與淫羊茬、桑寄生、懷牛膝等同用;若肝陽肝火偏無 者,可配夏枯草、菊花、黃芩等同用。 【貯藏】 置通風干燥處。 【用法用量】 煎服,10~15g。炒用療效較生用為佳。 【形態】 落葉喬木,高達20m,樹皮、葉、果折斷后有銀白色細絲。樹皮灰褐色,粗糙,有皮孔,髓片狀。葉互生,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長4~13cm,寬3~7cm,先端漸尖,基部圓或廣楔形,邊緣鋸齒狀,下面脈上有毛;有葉柄。花單性異株,無花被,先于葉或與葉同時開放, 單生于新枝基部;雄花有雄蕊6~10,花絲極短;雌花子房狹長,花柱叉狀。翅果扁薄,狹橢圓形,長約3.5cm。花期4月,果期9~10 月。分布于長江中游及南部各地,河南、陜西及甘肅等地均有栽培。 【產地】 主產于四川、貴州、云南、陜西、湖北、河南;全國大部分地區亦產。生于山地林中;多栽培。 【栽培】 適應性強,耐寒,對土壤要求不高,以土層深厚、疏松肥沃的砂壤土為好。于11~12月或早春2~3月用種子繁殖,播前將新鮮種子與濕潤河沙交互分層疊放,保持適當濕度(以手握不流水),待多數種子露芽時播種。或用20℃溫水浸種3天(每天換水),取出晾干播 種。條播,行距23~27cm,溝深約3cm,播后覆土蓋草。澆透水一次,每畝用種量5~7kg。出苗后揭草,苗高3~4cm時結合除草進行間 畝,保持株距7~10cm。培育1~2年后于冬季或早春移栽造林,行株距各2.5~3m。每年需施廄肥、堆肥、人糞尿、草木灰,生長5年后對 地面分蘗和分枝進行修剪,促進主干健壯成長。 【品種考證】 本品始載于《本經》,列為止品。《名醫別錄》云:“杜仲生土虞山谷及上黨、漢中。二月、五月、六、九月采皮。”《本草經集注》云:“上虞在豫州,虞虢之,非會稽上虞縣也。今用出建平、宜都者。狀如厚樸,折之多白絲為佳。”《蜀本草》云:“生深山大 谷,樹高丈,葉似辛夷,折其皮多自綿者好。”據上所述,古代社仲,其原植物與今所用的杜仲一致。 【商品規格】 特等:平板狀,兩端切齊,去凈粗皮,外表面灰褐色,內表面黑褐色;質脆,斷處有膠絲相連;味微苦。整張長70~80cm,寬50cm以上,厚7mm以上,碎塊不超過10%;無卷形、雜質、霉變。一等:整張長40cm以上,寬40cm以上,厚5mm以上,碎塊不超過10%。二 等:板片狀或卷曲狀,外表面灰褐色,內表面青褐色;整張長40cm以上,寬30cm以上,碎塊不超過10%。三等:厚不小于2mm,包括被 皮、根皮、碎塊。 【顯微特征】 老樹皮橫切面:落皮層較厚。韌皮部有斷續的石細胞層約5~6層,每層厚約3列細胞,石細胞壁極厚;射線寬2~3列細胞;有不規則的橡膠質團塊散布,以近石細胞層處為多見。縱切面觀橡膠質系存在于橡膠細胞中。杜仲粉末: 1.石細胞類類方形、類圓形、多角形或不規則形,大多厚薄不勻,孔溝明顯,有的胞腔含橡膠質團塊。 2.橡膠絲細長條狀,稍彎曲或扭曲成團,表面顯顆粒性。 3.木栓細胞表面觀多角形,壁不均勻增厚,胞腔內常含橙紅色物;斷面觀略呈長方形,壁一邊薄,一邊厚,孔溝明顯。 【化學成分】 杜仲皮、葉含14種木脂素和木脂素甙,與甙元聯接的糖均為吡喃葡萄糖。其中二苯基四氫呋喃并四氫呋喃木脂素及其甙有松脂素雙糖甙等,松脂素雙糖甙為杜仲降壓的有效成分。從杜仲皮中還分到正二十九烷、正卅烷醇、白樺脂醇、白樺脂酸、β-谷甾醇、熊果酸、香草酸。杜仲皮和葉還含有17種游離氨基酸以 及鍺、硒等15種微量元素。 【含量測定】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用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為填充劑;甲醇-水(25:75)為流動相;檢測波長為277nm。理論板數按松脂醇二葡萄糖苷峰計算應不低于1000。對照品溶液的制備:精密稱取松脂醇二葡萄糖苦對照品適量,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搖勻,即得。供試品溶液的制備:取本品約3g,剪成碎片,揉成絮狀,取2g,精密稱定,置索氏提取器中,加入氯仿適量,加熱回流6小時,棄去氯 仿液,藥渣揮去氯仿,再置索氏提取器中,加人甲醇適量,加熱回流6小時,提取液回收甲醇至適量,轉移至10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 度,搖勻,濾過,即得。測定法: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與供試品溶液各10pl,注人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本品含松脂醇二葡萄糖脊(C32H42O16)不得少于0.10%. 【藥理作用】 1.降壓作用:乙醇提取物1~2g/kg靜脈注射,對麻醉狗有降低血壓作用,重復使用產生快速耐受性,果實提取物亦有類似的降壓作用;煎劑5~8g/kg給腎型高血壓狗灌胃,用藥4周,降壓效果不夠滿意;給兔、狗靜脈注射生杜仲、炒杜仲的煎劑、酊劑表明:炒杜仲降壓作 用比生杜仲大,煎劑比酊劑作用強。 2.對免疫功能的影響:杜仲醇沉水煎液6g/kg給大鼠灌胃,可使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細胞減少,血漿皮質醇增加;10g/kg給小鼠灌胃,使小鼠外周血淋巴細胞減少,血糖含量增加,幼鼠胸腺縮小。說明杜仲具有興奮垂體-腎上腺皮質系統功能,但能提高小鼠血清碳末廓清速率 和腹腔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并對抗氫化可的松的免疫抑制作用。此外,杜仲還有利尿作用。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