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蘇州,美國馬薩諸塞州伯靈頓,2024年3月28日—北海康成制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海康成”,股票代碼“1228.HK”), 是一家在中國領先并專注罕見疾病領域的全球化的生物制藥公司,致力于創新療法的研究、開發和商業化。公司于今日發布了截至2023年12月31日的財務狀況和公司動態。 北海康成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薛群博士表示:「2023年對北海康成是富有成果的一年,我們已獲批的罕見病治療藥物邁芮倍®在包括中國大陸、香港和臺灣在內的多個地區均取得了多個監管部門的上市許可,實現了重要的商業里程碑。我們將繼續推動這些項目,并加快商業化進程實現更廣泛的盈利。我們在推動罕見疾病研發方面也持續取得重大進展,包括用于治療PNH的CAN106的1b期研究取得積極數據,完成了治療戈謝病的CAN103的注冊性臨床試驗核心部分的患者入組,針對法布雷病和脊髓性肌萎縮癥的基因療法在臨床前階段也取得了最新進展。我們期待在2024年進一步加速公司發展,實現為全球患者提供未被滿足醫療需求的創新療法的愿景。」 下一步里程碑
CAN008 – 預計于2024年上半年公布新診斷的GBM患者 2期臨床試驗數據。 CAN103 –預計將于 2024 年下半年提交用于治療GD的新藥上市申請。
財務要點
收益由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人民幣79.0百萬元增加人民幣23.9百萬元或30.3%至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人民幣102.9百萬元,主要由于海芮思®及邁芮倍®的銷售額增加。 研發開支由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人民幣311.2百萬元減少約人民幣54.0百萬元或17.4%至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人民幣257.2百萬元,主要由于向許可方合作伙伴作出的預付款及里程碑付款減少、檢測及臨床試驗開支減少、研發雇員成本減少,部分被折舊及攤銷成本增加所抵銷。 年內虧損由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人民幣483.5百萬元減少約人民幣104.7百萬元或21.7%至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人民幣378.8百萬元,主要由于我們的收益增加以及研發開支及行政開支減少所致。 年內經調整虧損由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人民幣456.7百萬元減少約人民幣97.8百萬元或21.4%至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人民幣358.9百萬元。年內經調整虧損乃通過調整年內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虧損人民幣378.8百萬元(2022年:人民幣483.5百萬元)得出,不包括以股份為基礎的付款開支的影響。
業績摘要 海芮思®(艾度硫酸酯酶β,前稱為CAN101):一款用于治療黏多糖貯積癥II型(MPS II,亦稱為亨特綜合癥)的酶替代療法(ERT)。MPS II于2018年5月公布的中國「國家第一批罕見病目錄」中為第73號。 于2021年5月在中國內地推出,作為黏多糖貯積癥II型的首個及唯一ERT。新患者識別加速,截至2023年12月31日已識別757例。 已在103個城市實施商業保險計劃(惠民保),覆蓋中國5億人口。 邁芮倍®(氯馬昔巴特口服液,前稱為CAN108):一款用于治療罕見膽汁淤積性肝病,包括阿拉杰里綜合癥(ALGS)及進行性家族性肝內膽汁淤積癥(PFIC)的口服液藥物,是一種幾乎不被吸收的回腸膽汁酸轉運蛋白(IBAT)抑制劑。北海康成擁有在大中華區開發、商業化及在某些情況下生產邁芮倍®的獨家授權。ALGS于2023年9月公布的中國「國家第二批罕見病目錄」中為第5號。 2023年,北海康成在中國大陸、香港及臺灣地區獲得了邁芮倍®上市許可。邁芮倍®成為該地區首個且唯一獲批上市的治療ALGS膽汁淤積性瘙癢患者的產品。 CAN106(歐莫撲拜單抗):一種新型的長效單克隆抗體,用于治療補體介導的疾病,包括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癥(PNH)、重癥肌無力(MG)及其他可能受益于C5抗體治療的疾病。PNH于2018年5月公布的中國「國家第一批罕見病目錄」中為第88號。 2023年6月25日,在中國正在進行的CAN106針對PNH患者的1b期研究顯示積極初步頂線數據。研究數據表明CAN106能對補體C5進行有效阻斷,以及安全且耐受性良好。數據亦顯示乳酸脫氫酶(LDH)的劑量依賴性降低及血紅蛋白水平提高,表明臨床上有意義的溶血抑制。 可使用抗C5抗體預防治療的補體介導疾病仍廣受關注,表明 CAN106 在 PNH 以外的多種適應癥中皆具有潛力。
CAN008:一款用于治療膠質母細胞瘤(GBM)的CD95-Fc糖基化融合蛋白。GBM于2023年9月公布的中國「國家第二批罕見病目錄」中為第38號。 獨立數據監測委員會完成對正在中國進行的CAN008針對新診斷GBM患者的II期研究的中期分析,并建議在不改變當前的試驗設計的情況下繼續進行該研究。 預期于2024年上半年報告CAN008 II期臨床試驗的數據。根據試驗結果,公司可能計劃在大中華區申請優先審批程序。 CAN103:一款用于治療戈謝病(GD)的ERT。GD于2018年5月公布的中國「國家第一批罕見病目錄」中為第31號。 CAN103是中國首個進入臨床研發用于治療GD的ERT。 2023年10月16日,針對12歲及以上I型和III型戈謝病(GD)患者的開展的CAN103 2期臨床試驗核心部分患者入組已全部完成。這項隨機、雙盲、劑量比較的2期研究旨在評估CAN103對新近接受治療的戈謝病患者的療效、安全性和藥代動力學,為期超過9個月,隨后是長期擴展期。其將作為CAN103潛在注冊性試驗。 預計在 2024 年下半年提交CAN103新藥上市申請。 基因治療:腺相關病毒(AAV)作為基因轉染工具的治療方法,具有成為多種遺傳疾病一次性持久療法的潛力,是北海康成開發的重點領域。法布雷病及脊髓性肌萎縮癥(SMA) 于2018年5月公布的中國「國家第一批罕見病目錄」中分別為第27號及第110號。 2023年5月,公司在2023年美國基因與細胞治療學會(ASGCT)年會上公布CAN203的臨床前數據。在ASGCT上分享的數據突顯了這種新型的、第二代載體用于治療SMA的潛力,此載體通過內源性hSMN1啟動子的控制表達密碼子優化的hSMN1轉基因。數據顯示,與基準載體相比,基因治療的低劑量腦室內輸送在SMA小鼠數據中顯示了更強的效力、有效性和安全性。此基準載體與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準用于治療SMA基因療法的載體類似。 2023年10月,公司在第30屆歐洲基因與細胞治療學會(ESGCT)第30屆年會上公布了治療法布雷病的潛在基因療法CAN201的臨床前資料。CAN201利用一種新型AAV載體(sL65)特異性地靶向肝臟產生法布雷病患者缺乏的酶α-半乳糖甘酶A(α-GAL)。在法布雷小鼠模型和含有人源化肝臟的PXB小鼠模型的臨床前研究中,CAN201顯示α-GAL酶在不同組織中的水平呈劑量依賴性增加,致病的Gb3脂質水平相應降低。法布雷小鼠模型對這種基因療法的耐受性良好,沒有明顯不良反應。 公司與馬薩諸塞州立大學Chan醫學院Horae基因治療中心合作開發了新型AAV治療SMA的基因療法。2024年2月,這一具有開創性的研究成果在著名學術刊物EMBO Molecular Medicine上發表,并伴有一篇評論,具有顯著的科學意義。與FDA批準用于治療 SMA 的 基因療法中使用相同設計的基準載體在多器官促進SMN蛋白的非正常高表達相比,第二代載體在嚴重SMA疾病小鼠模型的中樞神經系統和主要系統器官中使SMN表達恢復到接近正常生理水平。特別是此載體展示了優越的安全性,不具有基準載體所顯示的肝毒性,并顯著提高了治療效果。與基準載體相比,第二代載體延長了生存時間,更有效地恢復了運動功能、神經肌肉接頭完整性以及心臟和呼吸機能,并減少了外周組織疾病表現。該研究成果是CAN203基因治療項目的基礎。 (責任編輯:Doctor00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