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花族”要定期查視力換新鏡,路邊選老花鏡、一鏡戴到底、夫妻共用老花鏡均為誤區 年過四十, “老花眼”就會找上門來。生活中時常有這樣的鏡頭:剛剛升級為“老花眼”的人在路邊攤上買老花鏡、老人家一副眼鏡戴到底、老兩口共用一副老花鏡……專家指出,這些做法對“老花眼”有害無利。 隨著年齡的增長,“老花眼”的度數會緩慢加深,直到65歲才穩定下來。在此期間,對待“老花眼”應該像對待“近視眼”一樣:要重視眼保健,定期檢查視力,一副老花鏡最多戴三年就該更換。 文/記者任珊珊 通訊員魏春福、曾文蛟 誤區:借用他人鏡,加重視疲勞 “到眼鏡店配老花鏡,貴得要命。去路邊攤買老花鏡,物美價廉。”這種想法在“老花族”中并不少見。路邊攤賣的成品老花鏡度數從100度到300度不等,價格最貴的也不超百元。有人試用親戚朋友的老花鏡,覺得效果還可以,便依樣畫葫蘆,照著人家的老花度數“起步”。 “成品鏡是按照平均標準制作的,左右眼的度數一樣,也沒有考慮散光和瞳距的差異問題。”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視光學專家盧金華指出,許多“老花族”的雙眼屈光度并不相同,如果不經過精確驗光,憑感覺選鏡,可能導致矯正效果不理想,雙眼不協調,加重視疲勞。 夫妻共用一副老花鏡更不可取。“瞳距因人而異,通常男性的瞳距比女性要寬10毫米左右。”盧金華說,如果使用瞳距不合適的老花鏡,看物體時會產生“棱鏡效應”,為了看清楚,眼睛調解起來更費力,更容易頭暈眼花。 提醒: “老花眼”要每隔三五年復查視力 作為一種正常的中老年視覺現象,“老花眼”通常在42~45歲出現,隨著年齡的增長,老花度數也在緩慢加深。“通常到65歲后,眼睛晶體和睫狀肌的調節力完全喪失,老花度數也會穩定下來。”盧金華說,“老花眼”的起步度數通常是100度,之后每五年增加25~50度,到六七十歲,一般會穩定在300度左右。 一般來說,出現“老花眼”癥狀后,應立即到眼科進行視力檢查,根據精確驗光的結果來決定目前是否需要配老花鏡,或者選配適合自己的眼鏡。以后每隔三至五年復查視力,并調整老花眼鏡的度數。 需要提醒的是,影響老花度數的因素除了晶體退化程度、睫狀肌調節能力以外,還有白內障。“多數白內障以及白內障前期癥狀也出現在45~65歲,這會對老花鏡的度數造成影響。”盧金華說,白內障的發生和進展會導致一定程度的近視、散光,配鏡時要把近視度數減去。例如原本“老花眼”200度,又因白內障的進展出現了50度近視,最后要配150度的老花鏡。 嚴重的白內障患者做手術換用人工晶體后,也要換一副老花鏡。盧金華舉例說,一位55歲、老花眼250度的患者做完白內障手術,就要換用300度的老花鏡。 看電腦用老花鏡要比“看書鏡”淺 年輕“老花族”仍是職場主力,對“老花眼”的心態十分復雜:有些人不愿意早早戴上老花鏡,怕被人說老,寧可強撐著;有些人本身是高度近視眼,看遠用近視鏡,看近也要換眼鏡,令人不勝其煩。 “不要逃避老花眼,不戴眼鏡只會更加傷害視力。”盧金華強調,對于平時經常要看電腦的職場“老花族”,不戴老花鏡會導致更為嚴重的視疲勞,加劇眼睛調節力的損耗,其最典型的表現是看物時緊鎖眉頭,這樣不僅損及視力,也影響職場形象。 他表示,在配老花鏡時要注意根據工作特點、用眼距離選鏡。常看電腦的人配老花鏡的度數要比看書和報紙用的老花鏡淺,練書法用的老花鏡要比前兩者更淺,看電視所用的老花鏡則比練書法用的老花鏡更淺。如果喜歡用手機或IPAD刷微博,則老花鏡度數參照“看書鏡”。 小貼士:四類人如何選老花鏡? “標準眼”:可以考慮配單光老花鏡,看半米以內的物體時戴鏡,看超過一米遠的物體則摘鏡。如果不喜歡頻繁摘戴眼鏡,則可以考慮配“漸進多焦點老花鏡”。這種眼鏡的特點是鏡片從上方到下方的度數逐次變化,看遠時平視,看近時向下看,看地板要低頭,看斜方向的物體則要扭頭。使用“漸進多焦點老花鏡” 適合不愿顯老的職場“老花族”。 小于300度的低度“近視眼”:通常無需額外配老花鏡,看近物時摘掉近視鏡即可。 高度“近視眼”:需要兩副眼鏡,看近用老花鏡,看遠用近視鏡。也可考慮“漸進多焦點老花鏡”,即鏡片上方是日常的近視度數,下方是較淺的近視度數。 遠視眼:需要兩副眼鏡,看近用老花鏡,看遠用遠視鏡,也可考慮“漸進多焦點老花鏡”,即鏡片上方是日常的遠視度數,下方是更深的遠視度數。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