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副院長、廣東省第22批援鄂醫療隊領隊余納: 堅守雷神山 看見了春天
余納 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副院長、廣東省援助湖北醫療隊指揮部臨時黨委委員兼第七臨時黨總支書記、廣東省第22批援鄂醫療隊領隊 帶兵打仗,指揮員極為重要。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副院長余納帶領著175人在武漢雷神山醫院堅守到最后一刻,在大考中交出合格答卷。“業務能力強,嚴格管理隊伍,處處模范帶頭,是一名可親可敬的巾幗英雄……”廣東省援漢醫療隊指揮部總指揮余德文如是說。 “我們到武漢就是來啃危重癥患者救治這塊‘硬骨頭’的。”在武漢的50個日夜里,她帶領團隊轉戰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雷神山醫院,交出了不俗的成績單:在中南醫院,兩周實現3個“零”——病區清零、患者零死亡、醫護零感染;在雷神山醫院,整建制接管ICU,啃最硬的骨頭,站好最后一班崗,圓滿完成任務。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張青梅 通訊員魏星、黃月星、袁友芬 抵漢第一件事 培訓院感防護 1月17日,中國傳統的小年夜,此時廣州還未出現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作為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分管醫療的副院長,余納憑借多年從事醫務管理工作的職業敏銳,在年初就持續關注武漢疫情動態變化,本來準備回山西婆家過年的她,和先生一起提前退票,取消行程,做好準備。 在對抗疫工作作出整體部署后,經歷過“非典”的市一醫院早早進入戰備狀態,余納靠前指揮,統籌協調防控、新冠肺炎重癥病例的專家會診、搶救和院際轉運流程等工作事宜。 1月20日9時許,從武漢來穗探親的程女士來市一就診,醫院立即啟動應急預案及流程,程女士被專家組判斷為高度疑似患者,警報拉響,余納立即指揮落實隔離措施,安排院感防控,調度負壓救護車將程女士轉送至市八醫院。1月21日,程女士被確認為廣州第一個新冠肺炎病例。 第一例新冠肺炎病人的確診,為廣州市及時預警和診斷新冠肺炎病人提供了寶貴的第一手資料,接著第二例、第三例病人均從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篩查了出來。 作為一名有著20多年黨齡的共產黨員,余納多次請戰武漢。2月21日,她帶領著175名隊員星夜出征武漢。 一到武漢,余納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安排醫院感染防護培訓,“培訓怎樣嚴格都不過分”“考核不合格就不能進病區”,接連幾天培訓下來,小到醫療隊員衣物、鞋子分組擺放的位置設計,大到如何正確有效質控醫療隊員防護服穿脫、清潔區的消毒管控如何落實、修改調整院感組工作職責、確立醫療物資管理方案等,所有的準備工作快速布局落地。 “凡事想細,才能走遠。”這是余納時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她時刻關注著醫療隊工作的每個細節,關心每個隊員的身心狀態,傾心呵護,毫無保留。 馳援中南醫院 兩周病區清零 這支175人的隊伍由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南方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茂名市中醫院、茂名市婦幼保健院和高州市人民醫院組成,也是唯一一支整建制全部隊員投入ICU的隊伍。 第二天各項目小組就在武大中南醫院開始投入工作,整建制接管了該院11樓西病區。醫療隊對病區病人實行網格化管理,確保病區24小時都有熟悉患者病情的醫護人員直接管理患者。在流程改進上,余納帶領團隊把發現的問題固化下來,發現一次改進一次。“出現技術上的問題,我們就要組內進行相應的培訓和考核。例如面對重癥患者應該如何翻身、拍背、吸痰,甚至是去做一些質管等,我們就把這些內容變為每個組的培訓清單,要求他們在1~2天內完成理論培訓,進而邊上班、邊帶教、邊培訓、邊整改。” 完善的醫療管理制度科學管理以及多學科協同合力最終取得了不俗的成績,接管兩周,就實現病區清零、病人零死亡、醫護零感染的佳績。 轉戰雷神山ICU 絕不后退半步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病區清零后,3月12日下午,余納帶領全體隊員轉戰雷神山醫院ICU。動員儀式上,她說:“這是最后的戰場,身后萬丈深淵,決不能后退半步!” 廣東省第22批援鄂醫療隊聯合管理的病區是重癥一區和重癥二區,一共28名危重癥患者,大部分都是棘手的高難病例:高齡并有基礎疾病,其中有十余名患者接呼吸機輔助通氣,同時運行幾臺CRRT、ECMO。 新冠肺炎危重癥患者受氣道內異物刺激,會發生嗆咳,大量載有病毒的氣溶膠會噴出,這樣的高危操作,危重癥病房的醫生每天常規進行。“但我們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技術,雖然挑戰很大,但有信心勝任這項工作。” ECMO是搶救生命的終極武器,ECMO在雷神山醫院危重癥病房內已成為常態化的急危重癥救治手段。ECMO術后的患者,護理工作量大,也是精細活,需要24小時盯著機器,以保證病人生命體征的平穩。為此,余納制定了“1患1醫1護”管理模式,每日跟蹤危重患者治療護理,確保精準護理落實到位。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截至4月9日,余納團隊整體管理的重癥一區病人已完全清零, 重癥二區僅剩6個病人。 戰“疫”85天 心語心愿: 見證武漢解封,見證春天的到來,帶隊圓滿完成任務,平安告捷,非常欣慰!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