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ICU副主任王華: 一線解難題 后方穩軍心
庚子英雄 王華 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ICU副主任、廣東第一批援助武漢珠江醫院醫療隊隊長、從事呼吸疾病和重癥監護工作20多年,2003年“廣州抗擊非典先進個人”、廣東省委省政府特記三等功獲得者。 從事呼吸疾病和重癥監護工作20多年的王華,作為廣東最早一批援鄂醫療隊之一的珠江醫院醫療隊隊長,對口支援漢口醫院重癥病區。身為專家組成員,王華深度參與了制定改善醫療流程、病區管理細則、護理流程和感控流程的全程。 如今,休整中的王華仍密切關注著疫情,牽掛著回到醫院后的各種工作,并隨時準備著再戰:“目前輸入性病例仍在增加,全球疫情防控形勢嚴峻,若有援外任務,已隨時做好準備。”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周潔瑩 通訊員伍曉丹 除夕出征: 82歲老母親給他發紅包保平安 “祝大家過個祥和的春節,俺要去武漢了!”1月24日大年三十,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ICU副主任王華在家里的微信群里說了這么幾句話,就毅然收拾行李,與隊友們緊急集結,飛往新冠肺炎疫情暴發的中心——武漢市。 從事呼吸疾病和重癥監護工作20多年的王華,年前本來很早就買好初二的機票,準備與愛人一起回內蒙古看望家人。然而,眼見疫情越來越嚴重,都是臨床醫生的夫妻倆深知責任重大,便毅然退掉機票,留守崗位。 大年三十中午一點半,正在醫院值班的王華接到通知,要組隊支援武漢,當晚就出發。曾經參與過抗擊非典的王華毫不猶豫地報名了。 “我們都是搞重癥的,平時傳染性很強的甲流、禽流感時不時都會見到,也參加過‘非典’,這個時候當然責無旁貸,也不會慌張。”王華說。 據了解,早在2003年,王華就因在抗擊傳染性非典型肺炎工作中做出積極貢獻,被廣州市委、市政府授予“廣州抗擊非典先進個人”,被廣東省委省政府特記三等功。因為他的特殊經歷,加上豐富的呼吸疾病和重癥監護工作經驗,王華獲批加入醫院隊的同時,被醫院任命為醫療隊隊長。 時間緊、任務急,下午接到通知、晚上即刻出發,來不及與家里人好好道別的王華,在家里的微信群發了條消息報告行蹤。當天正是王華82歲母親的生日,母親很支持兒子的決定,還特意給他包了一個紅包“保平安”。 廣東醫療隊治愈率 超同類型重癥患者平均水平 身為專家組成員,王華深度參與了制定改善醫療流程、病區管理細則、護理流程和感控流程的全程,提出使用“制氧機+儲氧面罩”“氧氣瓶+無創呼吸機”等各種方法緩解供氧難題,率隊一起啃硬骨頭、打攻堅戰。 經過兩個月奮戰,廣東醫療隊的治愈率超過同類型重癥患者的平均水平。 接管重癥:臨危不亂迅速重建醫療秩序 作為最早一批援鄂醫療隊,珠江醫院所在的廣東醫療隊,任務是整建制接管武漢市漢口醫院的住院病區。 彼時的漢口醫院已超負荷運轉,500多張床,只有100多位醫生,開設了10個發熱門診,每天接待患者達1500多人。即便是三班倒,醫護力量也嚴重不足。整個醫院幾乎全是病人和家屬。此外,醫院的后勤、保安等人員基本都脫崗。雖然已經回到廣東,可是回憶起當時的情景,王華依然有點感慨。 剛到武漢接受完培訓,王華作為珠江醫院醫療隊隊長,與其他專家組成員第一批進入隔離病房,查看病房條件、防護情況和病人病情,因地制宜,制定醫療隊防護及病人治療措施。 感控專家首先進行病區內部的科學改造,醫生自己動手清理大量醫療廢物,洗消防護用品,對患者進行封閉管理,此外,向上級反映管理問題,恢復后勤保障。幾天后,病區理順了,救治工作也越來越得心應手。此后,王華與專家組成員一起,持續不斷改善醫療流程、病區管理細則、護理流程和感控流程,醫療隊工作效率越來越高。 (責任編輯:Doctor00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