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南京正在分區、分時段開展第三輪全員核酸檢測工作。本報記者探訪各區核酸檢測采樣點發現,工作人員分工有序、市民積極配合、現場秩序井然,醫護人員采樣細致嚴謹、科學精準。疫情防控正處于關鍵時刻,要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必須堅持科學防控、精準施策,進一步集中力量、集中資源,采取最有力手段阻斷病毒傳播、遏制擴散外溢,守護好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科學是抗疫最有力的武器。科學抗疫,首先是科學判斷形勢、精準把握疫情。引發這次祿口機場疫情的是德爾塔毒株,其對人體的適應力強、傳播速度快、病毒載量高、轉陰速度慢、治療時間長、防控難度大。我們要充分認清此次疫情的特殊性,把握疫情傳播的規律和特點,更加系統精確地做好核酸檢測、流調溯源、密接排查等工作,努力做到“可知可控、精準防控”。南京是全省疫情防控的主戰場,只要善于運用大數據、網格化、鐵腳板等手段,就一定能為疫情防控研判形勢、科學決策提供堅實保障,在最短時間打贏打好這場阻擊戰,全力減少對全國全省抗疫大局的影響。 科學抗疫,既是認識論也是方法論。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關鍵在于“防”,要迅速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我們要按照專家組的指導意見,以科學務實的精神,采取更加積極主動、更嚴更快更全面的防控策略,確保“真、快、準、深、好”。尤其是重點區域、重點人員的疏散轉運、隔離管控等工作,要進一步嚴起來實起來,全力做好管理、服務、保障,做到環環相扣、萬無一失,既有力度又有溫度。要根據疫情防控形勢變化,及時調整應對思路和工作舉措,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掌握規律、科學應對,防止以老辦法應對新問題、以簡單方式解決復雜問題。同時也要廣泛宣傳,引導廣大市民進一步提高科學素養、強化自我防護意識,共同營造科學防治的社會氛圍。 科學抗疫,離不開科技力量的支撐。隨著南京國際博覽中心“火眼”實驗室搭建完成,全市日檢測能力可達700萬人。高質量高效率的背后,正是科技實力的展現。無論提高核酸檢測的質量和效率,應用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進行流調排查,運用技防、物防手段加強隔離區域管控,都需要用好科技這個抗疫利器。南京是一座科教之城,我們要充分發揮醫療資源優勢和科技支撐力量,進一步加大科研攻關力度,盡快把研究成果應用到疫情防控之中。要聯合全國各地各領域專家,有效激發科研機構、科技企業參與疫情防控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匯聚眾智、凝聚合力。比如,在此前的廣州疫情中,當地始終堅持中西醫并重,從預防、醫治到康復全程參與疫情防控。南京正在借鑒這一成功做法,讓中醫藥及早介入預防。唯有匯聚起科學抗疫的強大力量,才能掌握與病毒較量的主動權。 抗擊疫情是一場全民戰爭,也是一場科學戰役。我們必須相信科學、依靠科學、善用科學。只要高揚科學精神,堅持科學防控,就一定能把疫情危害降低到最小,奪取這場疫情殲滅戰的最后勝利,守護好我們的美麗家園! (責任編輯:Doctor001) |